打造文学属性的少儿科普图书
2014-10-09刘华
刘华
科教兴国乃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从培养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入手。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出版的少儿科普图书在6000种以上。然而,纵观当今少儿图书市场,少儿科普图书却是五花八门,并凸显出引进版独霸,原创性不足;成人化问题严重,少儿本位意识缺失,图书定价处于两难境地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给家长挑选图书带来困扰,同样给编辑策划新的图书选题造成困扰。
儿童需要什么样的科普图书?
少儿科普出版是少儿图书板块中,要求最高、难度较大的出版门类,因为少儿科普出版肩负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它必须有科学性。少儿科普出版要把高深的科学理论、高深的科学知识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少年儿童读者,需要有科学家的才能,有相应的知识水准。二是,它必须有普及性。科普出版要把高深的科学理论、高深的科学知识变成广大少年儿童读者喜闻乐见的大众读物,就需要有文学家的才能,有吸引读者眼球的功力。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优秀的少儿科普图书还必须具备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三大要素。
第一,为什么少儿科普图书要有知识性?少儿科普图书虽然不是故事书,不允许编造,但科普书可以写成故事书,把科学知识与有趣的故事结合起来,同样能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少儿科普图书不仅需要有科学属性,还需要有文学特点。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如果只是单纯的科学术语的解读,则会给少年儿童读者的阅读造成困难,不仅不能开发他们的智力,还会影响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心。若是少儿科普图书加入文学的元素,不仅能准确表达作者深入解读的科学知识,同时还为家长指导儿童阅读提供便利。
第二,为什么少儿科普图书要有趣味性?简单的文字、少儿化的语言、幽默的风格,这些可以减轻少儿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感”,增加他们的阅读兴奋点,提高阅读效率。少儿科普图书不仅要把深奥的科学知识白话化、通俗化,更要能通过图片、语言,甚至声音、图像让其“活”起来,这样才能吸引在图像、声音刺激下长大的一代孩子们的眼球。
第三,为什么少儿科普图书要有可读性?在成人眼中,科普图书被看作让孩子们增长课外知识的“法宝”。然而,这类作品的编辑出版者是成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简单地以成人思维代替孩子们的想象,将本属于成年人的阅读和接受方式,生硬地塞进少儿读物,致使许多少儿出版物严谨有余而趣味不足,孩子们接受起来十分困难。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成人认为是优秀少儿读物的作品,孩子却了无兴趣。因此,少儿科普图书不能永远停留在只解释科学知识、科学现象这些基础的层次,而是需要激发少年儿童的探索欲望。一本好的科普读物既要有科学知识,又要超越科学知识,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才能成为对孩子一生成长有好处的科普精品。
让文学有飞翔的翅膀
在图书选题同质化的今天,少儿科普图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笔者一直思考如何将经典的文学作品打造成为优秀的科普作品。早在1870年就问世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虽然距离我们现在的年代很久远,但是书中提及的很多科学预言最终成为现实,它所基于的科学原理没有远离现实世界。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堪称儿童文学经典名著,已经被翻译成多少种语言,有多少种版本,有多少位大师改编配图,恐怕没有人能说出准确的数字。而且,这部经典作品既是很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不错的科普作品,我们就尝试将《海底两万里》进行改编。
在策划科普版的《海底两万里》时,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原著中每一页涉及的知识进行编写,链接在正文旁边,既补充了科学史的资料,也给孩子们无限的好奇心一点小小的满足与启迪,用一条条知识的链子,把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串起来,从现实到幻想,又因实现幻想而到现实,人类在幻想、梦想、理想中构思更美的世界,又在实践中追求,把它们一一变成现实,这样为儿童阅读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通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尽管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但因为自己知识有限,遇到不懂的地方常常会忽略或者跳过阅读。然而,儿童在阅读图书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常常会缠着家长和老师问,由于家长和老师都不是全能的,并不能回答每一个问题,因此,当儿童的好奇心无法得到满足时,就容易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在科普版的《海底两万里》中,我们围绕“海”的主题,在书中链接了“斯科迪亚号”客轮、“美国海军驱逐舰”“独角鲸”“渔叉”等,当然也补充了其他方面的知识。小读者可以一口气读完凡尔纳写的故事,也可以时不时光顾一下书页两侧的各种有趣链接。这样做,既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给予他们一定的满足,又引起他们在更大范围、更深领域的好奇,儿童的这种好奇心正是中华民族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的源泉。在改编的过程中,我们除了介绍了凡尔纳的幻想,还将凡尔纳其他的科幻小说做了简单的介绍,方便儿童读者挑选同样的科普版的凡尔纳其他小说。除此之外,我们还在作品的最后对凡尔纳的小说改编成其他形式做了解读,这是为儿童拓展阅读做好奠基。
从儿童文学中提炼科普
对作者而言,写一部科普图书比写一部文学图书难得多,更何况写一部儿童科普图书。《闪电球探长》是风靡全球的少儿科学探案系列图书,在德国本地畅销近30年,销量已超过400万册,还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并成功入选德国阅读阶梯系列推荐书目,广受孩子们的欢迎。
科学普及出版社在引进《闪电球探长》系列图书时,并没有停留在将原书照搬照译,而是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在每个侦探故事的结尾都增加设计了谜题,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反复阅读、检索阅读的能力,使他们养成在阅读时主动总结故事大意、主动记忆故事重点信息的习惯。书中呈现了闪电球探长行走于世界各地的探案故事,科学普及出版社则将科学探案的过程与日常生活中的科普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编辑们在每册图书背后特别设计了“科普知识串串烧”环节,将书中的侦探情节和科普知识巧妙地串联起来,在满足少年儿童探案好奇心理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小读者学到一些在成长中既有趣又有用的科普知识。例如,当电闪雷鸣时,你在房间里敢接听手机吗?或者走在空旷地带,遇雷雨天气你还敢使用手机吗?《闪电球探长·密西西比河失踪案》的“科普知识串串烧”就告诉你正确的做法。闪电球探长的故事,那毕竟是德国人写的,都是发生在西方世界背景下的,可能对西方少年儿童来说,许多知识是浅显的,人人都知道的。如被称作“老人河”的密西西比河,新奥尔良与爵士乐的起源,葡萄酒的酿造传说等,这些知识往往会成为如饥似渴的中国小读者阅读时的拦路虎。在出版《闪电球探长》的中译本时,我们充分考虑了这些中外文化的背景差异,把每本图书涉及的西方历史知识编辑在文后,做到既有趣,又解渴,并且还在书中附带破案小工具(红色解密卡),帮助小读者检验自己的侦探推断是否正确。解密卡这一小工具提高了阅读乐趣,激发了小读者的阅读主动性,让小读者更加喜爱阅读,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养成使用工具阅读的习惯,使小读者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得到提高。还有侦探迷们,读完每个故事后意犹未尽,常常会互相讨论、评说,为了帮助小侦探迷们更深入地思考,每册图书最后都设置了“小侦探在行动”的互动环节,小读者们开动脑筋自己先设想种种破案方法,然后在闪电球探长中文网站去验证、去求解。这种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对少年儿童今后的人生成长也是有利的,毕竟只有充满创造力的人,才会在工作中干出一番成绩。
在原版图书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少年儿童的需要改编达到优秀少儿科普图书的要求,既丰富了原著的科普内容,还能将生动性、趣味性与知识性融在一起,实现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