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奉献慈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10-09牟正华

慈善 2014年5期
关键词:黄岩义工助学

牟正华

早就想写写黄岩义工,更想走进黄岩义工协会会长钟秀根的内心世界,几次约他,竟没见着,他实在是忙!可他再忙,每次义工活动都能见到他。只要参加过义工活动的人,都会听到有人亲切地叫他“三心大叔”。事实上,他并不老,今年40岁。在中国,年长者为尊,而他虽年不长,却德高而望重,于是大家便称其为“大叔”。

在黄岩义工协会里,知道会长真实名字的不是太多。但是提起“三心”,无人不晓。其实,“三心”就是协会义工会长钟秀根的网名,因黄岩义工协会发源于网络,义工间经常以网名相称,彼此之间,好多人知道网名不知道真名。

钟秀根原籍江西吉安,1995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黄岩,做了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2005年黄岩义工协会在正式成立前,会员已经开始实施登记注册,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编写了一套义工管理系统,使义工的资料规范化,这套系统经过不断地修改完善,一直用到今天。现在,这套系统已无偿提供给在全国各地的公益组织使用。

2006年2月19日,黄岩义工协会正式在民政局注册成立,钟秀根当选为秘书长。说是秘书长,其实工作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不但要登记会员,起草文件,还要组织活动,通知每组负责人,成了整个协会的枢纽。2008年,协会换届,他当选为会长;2012年,协会再次换届,他连任会长。

在他的带领下,黄岩义工协会逐渐成为台州最大的民间公益组织,浙江省唯一具有税前列支资格的义工协会。 他坚持一手抓自身建设、一手抓作用地发挥,以执着的理念、坚定的步伐、无私的奉献和积极的作为,为扶贫济困演绎了催人泪下的故事;为助学爱幼谱写了真情关爱的乐章;为敬老助残唱响了乐于奉献之歌;为环境保护留下了坚定闪光的足迹,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广泛赞誉和大力支持,真正成了台州成立最早、人数最多(目前在册人员名单已达4500余人)、影响力最大的一支义工队伍。2009年该协会在参加中共台州市委宣传部、台州日报社和台州广电总台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感动台州十大人物”评选时,以高票当选。2012年,钟秀根被团中央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2013年,黄岩义工被民政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七个部委评为全国敬老模范单位和“全国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

“爱穷人”,他大爱无言、竭尽全力

黄岩义工是一个充满慈心善举的团队,从建会的第一天起,便把扶贫济困作为义工的第一要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8年来,在钟秀根的组织下,开展义演义卖85场次,募得善款100余万元,为一批特困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2007年2月3日,因同乡小孩玩打火机点着被褥,贵州籍民工谌贻模4个月大的小红军脸部大面积烧伤,被送到上海医院治疗。在上海治疗了一周,因家中仅靠小红军的父亲每天65元的打工收入难以凑足医疗费用,无奈,母亲刘云只好将小红军带回了黄岩。得知小红军的不幸遭遇后,钟秀根组织上百名义工云集在黄岩横街路口,贴出“爱心浇灌不谢的花朵——援助小红军,伸出你热情的双手”大型海报,举行了专场义卖募捐,募集到善款2.94万余元。此后,小红军在上海几次进行面部整容修复治疗后基本康复。2009年3月24日,已到温州打工的谌贻模、刘云夫妇专程赶到黄岩义工协会,向协会赠送了一面题有“真诚帮扶,恩胜父母”的大红锦旗和3只“云南火腿”。他欣然收下了这份珍贵的礼物,随后以谌贻模、刘云夫妇的名义转赠给了平田和院桥等三家敬老院。

“爱病人”,他真诚帮扶、无怨无悔

朱鑫江,头陀镇溪坦村人,2007年就读于头陀镇中心小学,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2005年,朱鑫江不幸患上急性幼粒细胞白血病。父亲为了给朱鑫江治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所幸的是,经治疗朱鑫江的病情有所好转,并重新返校学习。不幸的是,2007年10月1日,朱鑫江到医院复查时发现旧病复发,需立即住院治疗。因朱鑫江母亲身体也不好,曾开过大刀,用了一笔钱,加上朱鑫江2005年住院治疗花了10万元,家中经济已十分拮据,而这次朱鑫江住院又得花上一大笔钱,一家人面对巨额医疗费用,感到一筹莫展。2008年元旦和1月27日,在钟秀根的倡导下,黄岩义工先后两次为朱鑫江进行专场义卖募捐,总计筹得善款3.87万余元,并向省慈善总会争取了2.5万元,帮助朱鑫江家渡过了难关,使朱鑫江的医治得以持续,病情不断好转。朱鑫江一家逢人便夸:“黄岩义工是朱鑫江的救命恩人,是黄岩义工给了朱鑫江第二次生命。”

2008年8月,在长沙打暑期短工的黄岩院桥镇大学生陈伟伟被查出患上了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个多月下来,伟伟的医药费已花到10多万元,接下去要做骨髓移植还得花上二、三十万元,这对一个靠母亲打工来维持生计的单亲家庭来说是根本承受不了的。面对忧心忡忡、面容憔悴的母亲,懂事的伟伟做出放弃治疗的打算。钟秀根获此信息后,迅速进行总动员,10月12日在横街路和劳动路的交叉口为伟伟举办了一场“为拯救鲜花一样的生命”义演义卖募捐活动;10月19日又在院桥镇组织了一场“永不放弃、走进院桥”专场义演活动。两场义演义卖总计为伟伟募得善款37011.27元。黄岩义工希望可以拯救这个年轻的生命,但不幸的是,2010年9月陈伟伟终因救治无效,永远地走了。而后,黄岩义工的队伍增加了一位虔诚的成员——陈妈妈。

像上述这样为“因病致穷”的家庭排忧解难的事例在黄岩义工前行路上不胜枚举。

“爱学生”,他赤诚一片、积极作为

到贫困山区调查核实一些需要救助的困难学生家,落实社会上爱心人士捐助的善款去向,这种工作也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因为他知道,国富民强,教育为本。教育下一代是千年大计,能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受教育作点贡献是人生快事。看到山村里的孩子们能到城市里长见识的快乐模样,他也非常高兴。六年来,他的爱心脚步已经跑遍了黄岩的山山水水,调查救助过成百上千需要帮助的人。

他认识到助学爱幼不仅关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乎他们的未来生活,更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他将助学爱幼当成了一件大事来做,坚持做到以建立助学组负责助学;以出台助学方案规范助学;以开展助学调查严格助学;以实行网上公示公正助学;以架通助学桥梁诚心助学,走出了一条没有政府一分钱拨款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有效助学之路。8年来,黄岩义工共资助贫困学生220名,支持助学款201万元,为义务教育的普及、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他提出的助学活动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停留在对助学款的按时发放上,更注重把功夫下在关心被资助学生的健康成长上。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舍得花时间、费精力、掏腰包。8年来,一直坚持结合助学调查,与被资助的孩子促膝谈心,勉励他们好学上进;每年“六一”儿童节都要组织孩子们开展游太阳城、参观黄岩柑橘博物馆、名人馆和海洋公园以及开展“寻找红色记忆、成就美丽梦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跃孩子们的节日生活;协会还特地为被资助的学生设立“学习优秀奖”和“学习进步奖”,以激励他们争先创优,从而使绝大多数被资助学生的精神面貌、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平田学校有一位叫蒋家梦的同学,因母亲在一次口角中过失杀死了父亲,潜逃在外,她只能与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家庭的变故,使她变得十分内向。助学组在2007年第一次到她家作助学调查时,她一直钻在奶奶的怀里,既不说话也不让人拍照,脸上更没有一丝笑容。结对助学后,对他进行不间断地启发、开导,经常邀请她参加各种活动,使蒋家梦被扭曲的性格有了质的变化,变得开朗了、合群了、活泼了、自信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家住北城埭西村的刘子林就读于光明小学,从小父母离异。2008年,小刘的父亲从贵州来黄岩打工,后因贩卖假钞罪获刑半年。刘子林顿时失去了生活来源和依靠。当黄岩法院接触到刘子林父亲的案子后,为了在刘子林父亲服刑期间不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主动找到了黄岩义工,希望协会帮助这个孩子。他听说后,及时挑起了帮扶刘子林的担子,不仅为其找到了助学结对人,解决了上学所需的费用,而且指派义工争取学校的支持,让刘子林免费与老师同住,商请承包学校食堂的孙友珍阿姨为刘子林免费供应伙食,义工们还经常携带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来看望刘子林,使刘子林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学习更认真、更刻苦了。期中考试各门成绩都在90分以上。当义工们带着刘子林去黄岩看守所探望刘子林的父亲时,刘子林父亲对社会上这么多好心人如此关心和帮助他的儿子,感动不已,表示要好好改造、痛改前非,以回报黄岩义工、回报社会。

在黄岩义工与之结对的220名贫困学生中,像蒋家梦和刘子林那样的同学为数不少。对义工在助学中的表现,正如《台州晚报》一名记者在采访手记中写到的:“他们的讲述没有惊天动地的场景,一切都是自然地发生,从这份淡然中,我们细细品味会发现,凝结其中的是一份坚定而执着的人性之爱。”

“爱环境”,他执着践行、锲而不舍

环保不仅关系城市的品质和形象,而且关系市民的健康和生存。黄岩协会组织了上万人次,对方山路等重点区块进行了50余次的环保专项整治,清运垃圾上百吨,既净化市区环境,又提升城市形象,更强化了市民的环保意识。

方山路是一段由九峰公园通往方山水库长约2.5公里的林荫小径,近年来该路成了人们晨练、休息的好去处。但由于各种原因,方山路一度成了垃圾路。从2006年开始,黄岩义工几乎每月都要组织义工上方山路捡垃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09年7月至9月,黄岩义工一方面整合力量,利用4个星期的双休日时间,冒着盛夏酷暑对方山路沿线的卫生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清理,另一方面从区交通协会争取了5万元的资金资助,采购了一批物美价廉的垃圾桶和休闲椅,从方山路沿线至方山水库库区沿线,每隔100米安放1个垃圾桶,并在水库周围安放双人休闲椅,既方便了游人的休息,又便于游客生活垃圾的存放,社会反响良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黄岩义工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条文明卫生的样板路,而且更令他们感到欣慰的是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黄岩义工还多次参与了方山植树、为“母亲河”美容、保护长滩水库、城区“牛皮藓”清理等多项环保行动。

目睹黄岩义工的卓越表现,广大市民一致夸赞黄岩义工不仅是慈善之星、助学先锋,而且是环保尖兵、文明志愿者!

“爱老人”,他爱心无限、乐于担当

敬老助残,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身的积极付出,使每一位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都能安度晚年”,这是钟秀根的愿望。

黄岩著名的盲人作家吴百孙先生,用来写作的是一套特殊软件,最近因为电脑中了病毒,请电脑公司重装系统后,却无法安装好那软件。吴老一时像失去了翅膀的鸟儿,无法在文学世界里飞翔。黄岩区政协委员、残联副主席戴文明先生在电视上看到义工协会里的钟秀根是搞电脑技术的,于是就联系钟秀根,寻求帮助。钟秀根得知这一消息后,便放下手上的工作,跑到吴老家,一连忙了好几天,帮他把软件安装上了。

在协会里,钟秀根提出对独居孤寡老人给予重点照顾。居住在天长南路45弄弄口的朱彩玉老阿婆,今年87岁,丈夫早年病逝,膝下无子,常年依靠政府的低保度日。2006年12月黄岩义工开始与朱阿婆结对,敬老服务组的义工几乎每周都要轮流到朱阿婆家帮助老人料理家务并与老人聊天。逢年过节,敬老服务组都会给朱阿婆送些大米、食用油和节日礼品。2007年5月30日,协会商请黄岩自来水公司免费为朱阿婆安装了自来水。2010年9月义工张磊出资1450元为朱阿婆买了一台洗衣机。有义工无微不至的照料,朱阿婆每天都笑容满面。

另一方面,他对居住在各敬老院的老人们同样关爱有加。2009年10月下旬,他在院桥、上洋、平田、宁溪、新前、茅畲、江口和澄江8家老人比较集中的敬老院建立了敬老服务基地,经常性地组织义工上门,为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洗被、洗头理发、修剪指甲、维修电器。每逢端午、中秋、重阳和春节等大节,义工们还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演戏唱歌、包粽子、包饺子、包食饼筒,老人们个个乐得合不拢嘴。

2012年开始,协会与黄岩区老龄工委联合举办了“1+1为老服务”活动,在新堂村试点后,再在整个西城街道全面铺开。近期,将把活动扩展到东城以至全区。

社会越发展,越需要有人去做公益,公益事业在黄岩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他说:“付出的是爱心,收获的是快乐。”公益活动已经成为了他人生的重要一部分,已经离不开了。

这就是黄岩义工协会会长钟秀根,用他的热心赢得了大家的尊敬,用他的朴实证明了义工的内涵。中国的志愿者正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私奉献青春和力量。

猜你喜欢

黄岩义工助学
自然醒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四校联合举办“同题赛场”现场作文活动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
EMS爱心助学特快专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