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韶山铁路诞生
2014-10-09
韶山铁路从湘黔线上的马圫铺站(韶山铁路通车后更名为向韶车站)出岔,途经一县二市,即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设向韶、银田、韶山3个车站,全长21.8公里,总投资900多万元,1967年2月施工,1967年底竣工通车,投入运营。修建韶山铁路,从头至尾,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当时我是长沙铁道学院工程系63级在校大学生,参加了发起修建韶山红色铁路倡议和铁路勘测设计。施工期间,我被安排在湖南省韶山铁路建设指挥部做征地拆迁、协调联络工作。1967年12月28日,我应邀坐上长沙开往韶山的专列彩车,参加在韶山举行的铁路通车典礼大会。我见证了韶山铁路诞生的全过程。
国家迅速批准大学生发起的修路倡议书
1966年11月,长沙铁道学院(今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工程桥隧系的12名学生(我是其中之一)向铁道部和湖南省政府发出了《修建韶山红色铁路,迎接1967年全国红卫兵革命大串联韶山》的倡议书。
当时社会上要求修建韶山铁路的呼声也很高。湖南省委、省政府亦非常重视,迅即上报北京。1966年12月,国家计委批转了铁道部《关于安排修建韶山铁路支线的意见》。此事得到了周恩来的重视,他召集国务院相关部委研究落实。会上,铁路部主要负责人向周恩来汇报,1967年的建设投资已全部作了安排,所需修路投资暂时无法落实。周恩来要求铁道部一定要千方百计落实建设资金,支持毛主席家乡人民修建韶山红色铁路。全国铁路各局知道此事后,纷纷表态,愿意调出铁道部已安排的部分建设投资,全力支持毛主席家乡修建韶山铁路。会上周恩来还要求湖南省和铁道部通力合作,尽快修通毛主席家乡的韶山铁路。
随后,湖南省成立韶山铁路建设指挥部。由当时的徐明副省长担任指挥长,组织省建设厅、交通厅、民政厅等省直单位和湘潭地区行政公署,尽快落实征地拆迁、调集修路民工等具体工作。铁道部责成铁路第四设计院和长沙铁道学院立即进到现场开展线路选择,地质、水文、桥涵、站房等勘测设计工作。
省部通力合作,又好又快修建铁路
当得知修建韶山红色铁路的倡议书获国家批准,并得到湖南省政府和铁道部的具体部署后,长沙铁道学院发起倡议的工程桥隧系组织50多名师生,马上组成湖南省韶山铁路勘测尖兵连,进到现场沿线,初步踏勘。随后,铁道部第四铁路设计院也派出了大批骨干力量,担负全线的勘测、地质钻探、水文、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监理任务。
我参加了韶山铁路勘测尖兵连和民运、征用拆迁、联络工作。为确保选线合理、节约投资、力求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韶山铁路一共选出了4条线路方案:一条是现在建成运营的铁路,当时称为南线方案;第二条是从湘黔线上的姜畲站出岔,经湘潭县所辖的烟山、良湖、银田、永义到韶山,当时称北线方案;第三条是江南机器厂专用线上出岔的方案,因江南机器厂是军事工业单位,要对外绝对保密而放弃;第四条是从湘乡站出岔的方案,因该方案经湘潭县域太少而被否决,因为当时韶山是归湘潭县管辖。为了全面准确进行比较南北二线方案,科学取舍,湖南省韶山铁路建设指挥部决定对两条线路同时进行全线施工设计测量。我从始至终参加北线方案的定测。当时正值三九寒天,全体勘测人员顶风冒雪,早出晚归,忘我工作,精心测量,终于在25天内圆满完成两条线路的定测任务。然后指挥部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全面对照、分析、比较,最终北线方案因比南线方案线路长、工程量大、投资多、工期长、施工技术难度大而被放弃。这是当时湘潭县干部群众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为铁路走北线方案,将对湘潭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很大。为保证科学决策、正确取舍、合理定线,一条铁路4条选线方案,其中两个方案同时进行全线施工设计定测,这在新中国铁路勘测设计建设史上也是第一次。
铁路走线一经确定,立马组织施工,湖南省韶山铁路建设指挥部迅速抽调湘潭县、湘乡县(今湘乡市)、宁乡县3个县数万名农民上路施工,3个县分别成立3个以县为单位的韶山铁路分指挥部,负责本辖段内的土石方施工任务。省指挥部全面协调、统一调度,省直相关单位和广州铁路局均先后派出专业施工队伍,负责相关专业项目的精心施工。韶山铁路铺的钢轨,全部是由鞍山钢铁厂轧制的新中国第一批每根长25米的新型轨,而且在铁路铺轨前一个月,所需全部新型钢轨集中运到工地。新中国铁路桥梁建设史上第一座25米大跨度的空腹双曲拱桥,即跨潭韶公路(省道1823线)的红太阳桥,在韶山铁路建成。从建设开始到建成,该桥一直是铁道部桥梁研究实验室的跟踪项目。
全体参加修铁路的工人、农民、干部、技术人员齐心协力、战天斗地、大干实干、日夜奋斗,一心只为修建红色铁路多作奉献,毫不计较单位和个人得失。沿线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尤其是被征地乡、村和被拆房屋户主动配合,提前腾地让房。从1967年2月破土动工,21.8公里铁路只花了10个月时间,当年年底就全线建成通车,投入正式营运,取得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骄人成就。
韶山铁路建成后,湖南省选定在毛泽东74周岁生日的1967年12月26日在韶山举行通车典礼大会,并按此安排向全国、全省有关部门和人员发出了邀请书和出席大会的代表证。当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湖南人民在您家乡建成了韶山铁路,并定于您74周岁生日当天举行通车典礼”时,毛主席发问:“修韶山铁路占了多少农田?”在场人员回答他:“占用了400多亩农田。”毛主席接着说:“我们还要呷饭呀!”然后毛主席又说:“建议通车典礼大会改期。”据此,省委、省政府决定韶山铁路通车典礼大会由原定的12月26日改为12月28日,推迟两天召开。因此就出现了受邀代表收到的邀请书上的庆祝大会日期是12月26日,而乘坐专列彩车专用票日期是12月28日(分别从长沙、株洲开往韶山,印有“当日往返有效”字样)。这就是出现邀请书和乘车证日期不一致、相差两天的真正原因,并非印刷错误。
1967年12月28日,湖南省和铁道部在韶山隆重举行庆祝韶山铁路通车典礼大会,韶山人潮如流、盛况空前。
韶山铁路通车典礼的保卫工作之严创了全国之最。因为那是个非常特殊的年代,为确保大会顺利举行和全线铁路的安全运行,驻湖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军派出武装战士负责全路的警卫工作,前后历时3天,采取的措施是铁路线上每公里派一名武装流动巡查,桥梁、涵洞(不分大小)、车站等均安排人数不等的武装固定哨兵,24小时值勤,真正做到了万无一失。
当天的庆祝大会是“一会三庆”:一是庆祝韶山铁路通车。二是庆祝位于火车站广场对面小山头上的毛主席青年塑像落成。这尊毛泽东青年时代挥巨手的塑像是浙江美术学院设计,用白水泥塑就,基座高6.26米,像高6.0米,总计高12.26米,寓意毛泽东12月26日诞生。三是庆祝与韶山铁路配套建设的从火车站广场经马颈坳山口沿韶山青年水库直达毛泽东同志故居的5公里长环山公路同步建设,同日通车。
韶山铁路的通车运营,给毛主席家乡的发展创造了不可替代的条件,给去韶山参观、旅游的国内外客人提供了安全便利的交通。对韶山经济的发展、人文环境的提升有着积极和持久的作用。
(彭福东,曾任湘潭市发改委副主任。谭平,湘潭市史志办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