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选择

2014-10-09徐茂华赵曼宇马頔

湘潮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徐茂华 赵曼宇 马頔

摘 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更是实现并享有“中国梦”的主体。因此,我们把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必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结合当前环境的变化和大学生的问题特点,探讨“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8-0043-03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始终顽强追求的目标,也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作出的一切努力,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2]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更是实现并享有“中国梦”的主体。因此,我们把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必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客观要求。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在深刻总结我国百年奋斗历程、改革发展实际以及人民迫切需要的基础上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么实现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说,“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要靠正确的认识来引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当代大学生应当沿着中国梦指引的方向努力夯实学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必须把中国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充分把握“中国梦”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并自觉践行“中国梦”。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培育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之一,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但是,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形式枯燥、内容繁复,脱离实际,不容易理解等。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中国梦”内涵、目标及实现途径,不仅通俗易懂,而且与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把中国梦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能够帮助大学生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找到合理的坐标,激发大学生思考自己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中国梦教育说到底就是对历史的提炼与总结。历史是鲜活的、生动的,中国梦教育就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和政治说教。”[4]

(三)“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需要。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新发展,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实践特色,无论是对国家民族还是对个人都具有价值引导意义。”[5]当前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使得社会上出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多种社会思潮。这对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大学生开展中国梦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与此同时,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大学生内部形成一种正确的思想氛围,能够加强大学生对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把“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1. 努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中国梦”的认知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只有他们深入学习“中国梦”内涵与实质,深刻领会了“中国梦”的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才能在教育过程中自觉的把中国梦理论与自己所授科目内容融为一体,通过对大学生言传身教,达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中国梦教育的预期效果。此外,高校包括党政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在内的各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掌握扎实的“中国梦”的理论知识,做好对大学生学习并践行“中国梦”的领路人。

2. 大胆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普及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无法满足教育对象发展的需要。单纯的说教或填鸭式的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但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会激起大学生的反感,甚至由此产生对“中国梦”偏激认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过程在必须创新教学方法,积极使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有图有像有声的教学;加大讨论、调研等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例,通过这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方法增强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

3. 重点加强“中国梦”的教育相关理论研究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很重要的一大职能。除了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所做出的理论创新以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在实践中获得理论认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加强“中国梦”的教育相关的理论研究,探讨科学、合理实践方法和路径,并及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具体的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工作实践中,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可行性与实效性,促进学术研究与教育效果的双赢。

(二)把“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中

1. 加大校园环境建设的投入,为“中国梦”教育提供完备的硬件基础

校园环境建设既包括校园的景观建设也包括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景观建设方面,校园的花草树木、山水园林不仅能起到使用、美化的功能,同时也对日常教育产生一定的作用。在校园监管建设中增加雕塑、书画、摄影等烘托爱国、追梦等主题的作品,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校、爱乡、爱国的情操,同时起到励志的作用;人文环境建设方面,学校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圆梦的过程,因此要加强校史挖掘工作及校史展览馆的建设,让大学生更准确、直观的把握学校的发展过程。加强校园网络媒体的建设与维护,拓宽条幅海报宣传栏等“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渠道,最大限度地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中国梦教育中的作用。

2. 组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为“中国梦”教育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各自的优势和特长,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定期组织召开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学术交流、科技论坛等类型的活动;同时以各种节日、纪念日为契机不定期策划组织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趣味性强的文艺体育活动 ,如在青年节、国庆节、学雷锋活动日组织开展“青春在际,梦想远航”等主题的文艺会演,开展“唱响华夏”红歌合唱比赛,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演讲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把“中国梦”的教育渗透到思想、学术、文娱等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寓教于乐,构建以“中国梦”为主导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和动员广大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 充分利用社团等校园活动载体,为“中国梦”教育开拓广阔的阵地

随着高校社团的发展和壮大,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的一大亮点。社团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文艺社、棋艺社、话剧团、足球队、演讲协会、摄影协会、书画协会等五花八门的社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多彩的校园活动的主要载体。高校“中国梦”教育可以与这些社团活动相结合,由各社团承办一些“中国梦”主题的活动,如文艺社的青春励志歌咏比赛、摄影协会的祖国各地风土人情摄影展览、演讲协会的梦想、坚持、奋斗等主题演讲比赛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都能很好的将对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渗透其间。

(三)把“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专题教育活动中

1. 把“中国梦”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6]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教育也是始终不能摒弃的环节。把“中国梦”教育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中,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团日活动、参观访问各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使大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并让他们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转化为爱国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把“中国梦”教育融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专题活动中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7]不仅要教育大学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头脑,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更要引导大学生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坚定信念。

(四)把“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

1. 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和专题研讨活动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具有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知识。”[8]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西部,紧密联系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思想 ,从中国梦的发展、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的时代特征、如何实现中国梦等方面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为最终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计献智。通过社会调查 ,促进广大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2. 深入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参与文化、科技 、卫生“三下乡”活动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通过这类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自身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做不仅精业务,而且知国情、察民情的优秀大学生。

3. 深入开展“中国梦”学习参观活动

中国梦是每一个个体、国家、民族梦的综合 。实现中国梦也是实现航天梦、奥运梦、科研梦等多种美丽梦想。高校应组织大学生到革命纪念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参观学习,回首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感受改革开放新成果 ,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坚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自信、理论 自信、制度 自信 ,激发他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把“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网络等新兴媒体中

1. 利用新兴媒体宣传形式,传播“中国梦”的正能量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通讯技术的普及,新兴媒体已经逐步取代了报纸、广播、户外等传统媒体,成为了大学生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情况的这一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法也应有相应的调整,要充分利用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等途径,对中国梦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宣传,在大学生内部形成一种以中国梦为主导的主流舆论氛围,使中国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2. 建设新兴媒体教育平台,拓展“中国梦”教育空间

高校校园网的建成和使用,能够提供本校的信息服务,是大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可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而且还能够通过网络使用多媒体和通讯技术实现远程教学,实现师资力量互补。因此,校园网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高校要加强对校园网建设方面的重视。此外,高校还要制作引进中国梦主题公益微电影、网络广告等新兴媒体文化产品,从而拓展“中国梦”教育空间。

3. 加强新兴媒体互动交流,增强“中国梦”教育效果

为了更好地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充分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沟通交流的新特点即依赖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通过人人网、QQ、微博、微信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渠道,在对中国梦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关注大学生反馈的思想动态,及时地与大学生展开和谐融洽的互动,增强“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2]习近平.在同各界青年代表座谈是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4]周伟.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晋中学院学报,2013(8).

[5][6]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

[7]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8]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747.

[9]格日乐图.“中国梦"主题教育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5).

猜你喜欢

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