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4-10-09陈晨玉彬甫
陈晨 玉彬甫
摘 要: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进而推动社会发展。所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智慧,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思想;现实意义;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8-0019-0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背景及综述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化拓展研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基本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
国际上,处于帝国主义资本时代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弊端。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的诞生,让马克思主义传到了中国并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国内,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也为中国的无产阶级诞生和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中国当时的社会矛盾
当时,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受到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双重压迫,根本无法健康的发展。对于农民阶级来说,中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国家,农民人口占全国绝大多数但依旧是受压迫的阶级,在当时社会下是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有直接的联系,他们不仅是提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也是一个具有革命的先进阶级;当时的地主阶级是必须被消灭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的官僚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地主和官僚资产家绝对是中国共产党的敌人,必须要铲除。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第一个中国化的思想——毛泽东思想
1. 时代背景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是俄国的十月革命。正像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因而,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开始实现自己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也从那时起成为了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基本要求。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38年10月14日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作为“全党亟须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在会议上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文化特点相结合并且通过一定的中华民族形式才能得以实现。中国共产党“要学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社会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二)第二个中国化的思想——邓小平理论
1. 时代背景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以科技和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突出,和平竞争也取代了武力对抗,促进社会的共同发展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因此和平与发展也就成为了国际形势发展的主流和基本趋势。由于时代主题的转换,1985年邓小平对当今世界形势作出高度概括,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有一个新的发展趋势,邓小平敏锐地把握住时代的需要,并以世界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中国问题,发展中国。
2.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讲:“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2]。”在《南方谈话》中简明的语言阐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要解放思想,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这些新的思想,至今依旧在指导着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三)第三个中国化的思想——江泽民“三个代表”
1. 时代背景
由于当代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导致世界的多极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和平与发展仍旧是时代的主题,然而影响和制约这一主题的条件却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新的挑战,也成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新的契机。
2. “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以江泽民同志为领导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把握当时时代特点,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3]。“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主要强调了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性贡献在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添加新的动力。
(四)第四个中国化的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1. 时代背景
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在吸取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经验、借鉴了国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理论成果以及总结了长期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下被提出的。
2. 十六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思想,新的指导理念“科学发展观”、新的社会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可靠保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及意识形态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新时代新阶段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变化相结合,继续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社会实际情况和文化特点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进一步推进。
(五)第五个中国化的思想——习近平“中共十八大”
1. 时代背景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文化特点相结合,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共十八大具有重要的意义,重新概括并阐释了马克思中国化的时代理论主题、指导方针、基本依据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2. “中共十八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共十八大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理论依据同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要以认真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的辩证与统一的关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践和创新指明了正确方向。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思想的建设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要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加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思想的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想。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更应该明确在新时代新的阶段我们举什么旗帜、走什么路线的问题。在新世纪下,我们应该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方向前进。
(二)与“四个重大理论”划清界限
党中央提出要划清真马克思主义与假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区别;划清社会主义思想与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本质区别;划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与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划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改革开放前单一的公有制、与全盘私有化的区别。对于划清与“四个重大理论”的界限,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三)“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民族使命
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八大报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始终都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任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充分表明了知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涵义。从 “中国梦”实现的时代特点和客观角度去把握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地去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从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4]。”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②《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M].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④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⑤王先俊,詹舒畅.中共十八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N].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1).
⑥韩贞习.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N].人民论坛.2011(34).
⑦江琼.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的贡献[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04).
⑧张铭,石曦希,刘西金.论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文教资料;2010(33).
⑨张瑞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主题和源泉[N].陕西日报.2001年.
⑩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輥?輯?訛吴阳松.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輥?輰?訛孙显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论[D].吉林大学.2006年.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71页。
[2]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文选: 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4]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