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革命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

2014-10-09栾克军

党建 2014年10期
关键词:庆阳庆阳市民俗文化

栾克军

近年来,甘肃省庆阳市依托优秀的红色遗存、厚重的农耕文明、灿烂的黄土文化、多彩的民俗艺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头脑,使之成为全社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红色基因,是一种目光远大、志存高远的信仰,一种爱党爱国、矢志不渝的忠诚。庆阳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上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南梁为中心创建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三首红色经典歌曲,原创于庆阳普通农民之口。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庆阳培育形成了优良的红色基因,铸就了“坚定信念、求实创新、顾全大局、面向群众、艰苦奋斗”的南梁精神,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精神动力。多年来,庆阳市把红色资源作为弘扬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刊,看红色影视,讲红色故事,引导广大青少年和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争当时代先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开展“弘扬南梁精神、坚持面向群众、切实改进作风、促进富民强市”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诵读经典,润泽心田。中华经典古诗文饱含着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活水源头。庆阳市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以“经典诵读”为内容的读书活动,办有“根”教育,育有“魂”学生,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形成“德行天下、质赢未来”的城市精神。针对古诗词能诵、能写、能画、能唱的特点,创造开发了背经典、写经典、画经典、演经典、践经典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晨诵、午读、暮省,使学生与经典相伴、与圣贤同行,润物无声,熨帖心灵。在中小学设立经典古诗文诵读专栏,以古圣先贤为榜样,见贤思齐,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自豪感,给学生注入了催人奋进的不竭动力。以经典古诗文中丰富的诚信教育资源为范本,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人数逐年增多。

感知乡土,陶冶情操。庆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母矿。周先祖在庆阳教民稼穑,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古老的“周礼”、“豳风”造就了庆阳独特的民间民俗文化。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下,当代庆阳舍己救人、孝老爱亲、勤俭自强、苦学成才的优秀事迹层出不穷,涌现出了为抢救新疆落水学生英勇献身的打工青年杜养富、身残志坚的“教坛保尔”张学成、二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瘫痪老人的杨会梅等典型,成为弘扬道德素质光芒、展示庆阳人民精神风貌的标兵。庆阳一些传统节日、婚丧嫁娶、手工制作、地方戏曲等,都是地方思想、智慧、艺术和文明礼仪教育的“活化石”。目前,庆阳香包、刺绣、剪纸、皮影等民俗文化,已经成为传承历史、沿续传统的重要载体。各级各类学校聘请民间艺术大师走进校园,让学生学习民俗文化,充分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陶冶情操。同时,还把课堂延伸到文物古迹、场馆院所、村舍农户,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认识农作物,参加生产劳动,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激发对乡土的认同感。充分利用民间民俗文化,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生活、渗透日常,引导青少年树立家的义务、乡的情感、国的责任,自觉向真、向善、向美。

(责任编辑:郭慧)

猜你喜欢

庆阳庆阳市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Our Best Friend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获奖名单
2019年第一届学生天地杯“说好普通话 讲好小绘本”大赛获奖名单
花语
作品赏析(2)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向阳如葵 奔腾似海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