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新疆屯垦戍边
2014-10-09刘琴琴李惠康
刘琴琴+李惠康
摘 要:新疆,古代称之为西域,从公元前60年到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在新疆实行屯垦戍边政策以加强对新疆的有效管辖。新疆施行屯垦戍边政策,既与历史有关,又与经济建设现状和战略纵深紧密相连;毛泽东时代,新疆的屯垦戍边是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结合,是对兵团体育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军企合一的机构设置。屯垦戍边政策的实行,不仅从经济贡献上影响了新疆,更从民族团结和祖国边防上造福了广大人民。
关键词:毛泽东;新疆;屯垦戍边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8-0001-03
建国后,毛泽东屯垦思想在新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实践成就。本文拟将毛泽东屯垦思想与新疆屯垦戍边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其做一个总体的归纳和概括,希望可以加深和推动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
一、毛泽东对新疆实行屯垦戍边政策的背景
毛泽东对新疆实行屯垦戍边政策是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国防等诸种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历史和现实的结合。
(一)新疆屯垦戍边的历史渊源
追溯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源头,要从秦朝开始讲起,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我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当作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举措。
新疆屯垦戍边的开始,从西汉讲起,历经东汉等11个王朝,相袭至今。历代王朝号召新疆各族人民和军队,开发新疆,参与屯垦戍边。
到了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驻新疆各地区,新疆的屯垦戍边事业开始进入黄金时代。毛泽东为保卫和发展新疆,对新疆进行“屯垦戍边”的战略部署。[1]人民解放军、复转官兵和全国各地的城乡青年,随着毛泽东 “开发边疆,保卫边疆”的口号,都积极地投入到“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中,在新疆等边疆省区,开辟了2000多个国有农场和工场,形成了一条巩固的“边防农场带”,为促进新疆地区的经济繁荣、维护西北的边防安全和祖国的领土完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从西汉开始历经2000多年的新疆屯垦戍边的历史,像铁证一样摆在国人和世界面前,告诉我们: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屯垦戍边政策是新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是管理新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推动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保卫西北边防,巩固祖国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大团结,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二)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经济建设现状
和平解放后的新疆面临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如土匪的骚乱,分裂分子的叛乱,社会不法分子的不断“骚扰”等社会问题;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零散,民主没有真正实行,民心涣散等政治问题。但首当其冲的是经济问题,特别是部队以吃穿为主的财政经济问题。
毛泽东的《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文中指出:相对于前方,陕甘宁边区处于后方,经济工作就是中心工作。为此,他明确要求:“除有特殊情形者外,一切部队、机关,在战斗、训练和工作间隙里,一律参加生产。”[2]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在向毛泽东汇报新疆情况的报告中也指出:目前,新疆所有财政收入只能解决1/3的新疆兵团人员的生活,还有2/3的人员要靠中央政府解决。新疆还存在日用百货供应不足,粮食短缺,内外贸易不流通,经济异常萧条等困扰。因此,驻疆部队和行政人员的吃穿问题是需要首先解决的。
同时,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队在和平时期,在不妨碍军事任务的条件下,应有计划地参加农业和工业生产,帮助国家的建设工作。”[3]1950年春,驻疆部队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生产建设当中, 当时生产出粮食3000多万千克,开垦出荒地96万多亩,其中有83.5万亩种植了农作物。这样,驻疆部队上山下乡,积极参与大生产运动,为人民创造了大量物质生活财富,给部队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生机和活力,还支援了地方,由此也拉开了新中国在新疆屯垦戍边的序幕。
(三)战略纵深
1949年10月人民轰轰烈烈不遗余力地都投入到经济建设的同时,毛泽东一方面考虑一部分军队转向生产,同时又考虑加强国防建设。
经济建设新时期的到来,也标志着国防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52年初,解放全国大陆的伟大事业完满落幕,而美国新的侵略计划又卷土重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残余势力还在中国各个角落蔓延……这一系列的国家安全隐患,警示着建设一个独立、安全的新中国迫在眉睫。
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漫长的国境线等一系列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它在中国战略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其国土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自古以来就是链接东方和西方的要塞,是军事战略重地。同时,新疆是一个民族种类多和宗教复杂的地区,中亚、南亚等8国与它接壤, 幅员辽阔,东西长2000公里,南北最宽1600公里,周边形势的变化与新疆密切相关。毛泽东指出:“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国防上,都对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有很大的帮助。”[4]因此, “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5]
综上所述,新疆独特的战略地理位置,为中国提供了很大的战略纵深,失去新疆,就失去了中国的战略安全。
二、毛泽东时代新疆屯垦戍边事业的特点
毛泽东的屯垦戍边思想是新疆屯垦事业的指导思想,其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还有民族和宗教等方面都被渗透。毛泽东屯垦思想借鉴历朝历代的屯垦思想和屯垦实践,结合当代不同现实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它具有其时代的独特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结合
“屯垦”即经济建设,“戍边”即国防建设,开垦荒地、开发边疆和开展大生产运动等一系列的生产实践与驱赶民族分裂分子、防备新疆恐怖分子、巩固国防的战斗实践的关系,实际上是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条件,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成立之日起,农业、工业、商业和财贸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农业、工业、商业和财贸事业的联合经营不断进步和走向完善。特别指出的是,兵团贯彻农工学商统筹兼顾,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生产建设方针,兵团人员坚持在进行反民族和国家分裂分子活动的同时,不放弃开垦荒地;在保卫国家的同时,不放弃大生产运动,即寓兵于农。体现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统一性,使人民军队“三个队”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始终不渝地肩负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的任务。
从1949年新疆兵团成立以来,在艰苦创业中逐渐发展壮大,他们一面守卫祖国边防,一面从事生产建设。如今,新疆兵团开垦的荒地占新疆总面积的1/3,新疆的人口组成中有14.28%是兵团人,新疆的粮食、棉花分别有20%和50%是来自兵团生产,新疆屯垦区成了新疆最大的油料生产中心和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同时,兵团为保卫新疆稳定、巩固边防和促进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经济实力壮大为国防建设提供了基础,国防安全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缺一不可。
(二)兵团体育的特色文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建设的兵团组织的特殊建制,兵团人员大部分由原驻疆部队就地转业复员军人组成,还包括参加边疆建设的来自各地的大批知识青年、支边青壮年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包括一个工程建筑师,两个生产管理处,10个农业建设师。它不仅成功地完成了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而且给中国的屯垦戍边文化创造了丰富的内容,兵团体育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根据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1954年,进驻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部分集体就地转业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涉及17万多官兵。这些军人在新疆就开创了赋予特色的兵团体育文化。
兵团体育的发展经过了奠基、发展、挫折和振兴四个不同发展时期,它是军队体育文化的延伸,是我国体育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产生认同感的主要凭证,兵团体育文化以团结协作和艰苦创业为核心内容。
兵团体育有自己的活动特点,如:始终坚持开展军事体育,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民族体育和大力发展竞技体育等等。他们不仅拿镐,而且拿枪,执行生产队和战斗队的重任,承担着屯垦和戍边的双重使命。
兵团体育事业立足边疆,扎根兵团,在培养军事后备力量,丰富职工文化生化,促进民族感召力和团结性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为兵团的建设、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党政军企合一的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的特殊性即体现在兵团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上:党政军企合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以来一直担任屯垦和戍边的双重任务,中央政府和新疆自治区政府对它进行双重的管辖,享受省一级特殊权力,并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方面实行国家计划单列的特殊建制。兵团的人员组成大部是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的第1兵团和第22兵团复员官兵,还有部分各地的支青。兵团人员实行全民所有制企业(产业)工人制度。自治区政府分管兵团的税收事务和党务,而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兵团的经济、财政、行政、司法等,兵团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依照国家法律自行管理。
在统计上,地方政府的财政统计中也把建设兵团管理的面积和兵团的人口计入在内(兵团城市除外),但统计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在管理体系上,设有兵团、师、团三级。兵团和师(相当于自治区的地方行政中心)设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师长或司令员三个主要职位。师设专门的师长和政治委员,第一政委由地委书记兼任。兵团的单位是团场、农场和牧场等,一般统称为“农牧团场”,行政级别大致为我们现在所称的省的县处级,团场以数字来编号。
三、毛泽东屯垦戍边思想对新疆的重大意义
屯垦戍边是新中国发展和壮大新疆最有力的举措,它既是开发建设边疆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的有力政策。其对新疆、大西北乃至整个中国在经济、文化、民族和国防方面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对历代王朝屯垦戍边活动的回顾与总结不仅在学术上有较高的价值,在现实中也有重大的启迪。
(一)加快了新疆发展,创造了开发西部的新疆兵团模式
在毛泽东屯垦戍边的思想指导下,自新疆兵团成立以来,其经济在新疆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直线上升。
仅在1950年这一年,新疆兵团就开垦出83万多亩荒地,获得了很大的丰收,其中粮食、棉花、油料的产量分别为6800万斤,7500万担,370万斤。新疆在屯垦的同时,各地区还饲养了大量的牲畜,并且建立了各种工作作坊。据统计,国民党的起义部队在新疆石河子地区的屯垦官兵就先后建立起纺织、造纸、木和铁等各种工作作坊189处,饲养耕牛1550余头,羊23000余只,从而大大地缓解了国家的经济困难,减轻了人民负担。
到1966年底,新疆兵团开发158个国营农场,开垦8086平方千米的耕地面积,兵团生产建设国内生产总值6.29亿元,占新疆生产总值的1/4。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无疑都表达了新疆兵团的巨大发展和新疆经济飞速发展。
通过垦荒造田,至1952年底,驻疆部队不仅解决了自己内部的吃穿问题,还将大批粮食支援给其它省份。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为新中国后来开展大规模的屯垦戍边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了民族团结
新疆是多民族聚集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文化决定了它的民族复杂性。新疆实施的屯垦戍边政策不仅促进了新疆各民族之间团结,还加强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也维护了祖国边疆的稳定。左宗棠曾说,历代之论边防莫不以开屯为首务。或办之于用兵之时,以省转馈;或办之事定之后,以规划长远[6]。
新疆兵团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从人力、物力、财力和科学技术上给与新疆大力支持:在人力上,不仅直接派大批优秀干部到新疆,还在新疆培养本地优秀干部;在物力和财力上,坚持每年免费给各族老百姓送药看病,给当地各族人民修建小学、生活住宅、休闲场所电影院,及时解决各族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大小事,赠送各种作物的优良品种、大小农具给各族人民,从各方面帮助提高各族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据1966年数据统计,174.5万亩屯田被开垦出来, 91公里水泥卵石渠道、2066座水利建筑物投入使用,新疆增加了296公里公路和2.6万平方米老百姓生活住房。这一系列措施为各族人民提供了方便,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团结。各族人民也在生活日用品上,生产生活设施(如公路、桥梁和水渠)的修建上给与生产建设兵团大量的无私援助,这是兵团能克服一切困难,在逆境中逐渐成长和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新疆建设兵团的武装民兵在一系列的民族分裂和武装叛乱的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制止了民族分裂分子和叛乱者的阴谋行动。如1962 年的“伊塔事件”,事发后,新疆建设兵团的英勇战士与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迅速出动,控制了局势,平息了暴乱,制止了对伊犁州人委和党委机关的破坏,并根据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指示,多名干部战士安排到定点地区去执行相关任务,维护治安,平息骚乱。
(三)维护了新疆稳定,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新疆推行大规模屯垦,群众的负担减少了几近一半。毛泽东在1952年4月的《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中说:“我王震部入疆,尚且首先用全力注意精打细算,自力更生,生产自给。现在他们已站稳脚跟,取得少数民族热烈拥护。”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新疆建设兵团在新疆开展的屯垦戍边活动是积极支持的,对兵团所做的贡献给与了很大的鼓励。在军队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根据各部队做事分工的不同,党中央从驻疆部队中分化出了国防军。其主要使命是保卫新疆和大西北安全。
此后,新疆兵团为了守卫边疆、守卫大西北和保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根据中央指示在沿中俄边境线内建立了一大批国营农场和国营牧场, 作为守卫边疆的重要保障,使新疆边疆线地区发展成了一条农牧场带,并与国防军一起以此作为军守卫边防的重要基地。
如中印边境的自卫反击战,兵团先后不断派出人员赶赴战场抢救伤员、押解俘虏、医治百姓、分派400多辆汽车和6300多吨物资弹药到最需要救助的地方等等。兵团人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为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屯垦戍边思想,指导新疆建立了人民政权,实行名族区域自治,为新疆繁荣发展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组织创建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各民族及其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局面,使新疆能够长治久安。
五、 结语
“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屯垦戍边事业在国家统一大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增进了新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快了新疆进步的步伐,推动了边疆的开发,保卫了西北边防,加强了民族团结。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毛泽东经营新疆方略研究(12A053),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毛泽东经营新疆方略之历史考察(13YBA125)。
参考文献:
[1]刘炳峰.毛泽东与共和国“屯垦戍边”事业 [J] . 党史文苑(纪实版),2006(05). 25-29.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1018.
[3][4]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文集(第6卷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405.
[5]刘先照.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J] . 民族出版社,1994. 102. [6]王小平.新疆屯垦戍边的历史贡献 [J] . 新疆兵团党校学报,2004(5).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