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传统节日校本课程 生成学校课程文化

2014-10-08任志梅曲丽华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校本办学

任志梅+曲丽华

为了让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2013年初我校以“润德养正,融和致美”办学理念为指导,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承载的民族精神、丰富情感、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采取学科整合实施、多方协同推进的策略开始了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之路,在提高课程影响力的过程中孕育学校课程文化。

课程开设落实“三个体现”

体现办学理念,落实办学目标。我校的办学理念是“润德养正,融和致美”,办学目标是“让每个学生拥有自信、成功和快乐,力争让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拥有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通过挖掘每个民族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元素,向学生传递中华民族不惧困难等精神以及儒家的思想和精髓,不仅丰富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感悟生活的多彩,孕育民族情怀。

体现学校积淀,孕育学校特色。校本课程承载着一所学校的文化价值取向,这种文化价值取向逐渐沉淀成学校的特色。我校从2009年就开始了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发展学校特色的基础上选择了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让学校优质项目得到拓展和延伸。

体现学生需求,培养民族情怀。我校1350多名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其中180余名学生涉及13个少数民族。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不仅满足了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更重要是在不同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中知晓、习得民族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使之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人。

课程开发夯实“四个步骤”

规划先行,保障有序。我们规划了《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努力做到建设目标明确、原则准确、结构清晰、评价多样、管理到位,整体设计了学校的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体系,分年级逐步实施。每个民族传统节日课程在实施中又分别设计具体方案,减少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盲目性、随意性。

研讨交流,拓宽思路。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从干部研讨到教师交流,从校内交流到与专家共同研讨;从组内分工到组间合作;从单学科深入到多学科合作,课程实施逐步清晰,确立了五个着眼点,即选准切入点、明确教育点、找准结合点、创设实践点、拓展合作点。除了教师、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外,我们也鼓励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学校的课程。

搭建平台,激发潜能。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共进行了四次展示。忘不了元宵节中学生自我设计灯笼展示的环节;忘不了学生穿着自己设计的粽娃服装走上赛龙舟的竞赛场……师生的才能在这里展现,师生的潜能在这里被开发。

及时总结,物化成果。在市、区课程室的领导们的帮助下,信息组教师将已经开发实施的课程建立了后沙峪中小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网站。网站共有八个版块,内容丰富、富有实效。

课程效果突出“五个实现”

实现了教师课程建设能力的提升。他们创造性地编辑、设计教材、调整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发展。

实现了学生主动发展。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让学生更喜欢老师、更喜欢课堂、更喜欢学校了。

实现了学校跨越式的发展。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开发前我们有很多顾虑,如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会不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事实是我们两个年级进入区级优秀表彰行列,一个年级的语、数、英综合成绩名列全区前列,学生社团展示活动异常精彩。

实现了家长对学校信任度增加。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让家长感觉到学校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实现了社会对学校评价满意度增加。学校两次承办顺义区课程建设现场会并做经验介绍,顺义电视台先后四次进行了报道。2013年10月顺义区教育督导团来校检察、11月台湾校长考察团来校考察、12月北京艺术教育督导团来校检查、参观……他们都对我们的民族节日校本课程开发给予了高度评价。2014年1月6日,《现代教育报》以《和孩子一起走在寻根路上》为题对我校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情况进行专题报道。

我们将在原有基础上将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深入实施,并以此为重点,辐射学校民族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同时将结合新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编辑 吴君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校本办学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