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招考改革试点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10-08肖竺,梁艳
肖竺,梁艳
摘要:本文阐述我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简称“单招”)的发展现状,总结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旨在探讨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267-02
一、研究高职院校单招考试的重要意义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加强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12年的蓬勃发展后,正步入一个鼎盛发展的时期。“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多样化选拔录取机制,提高高职教育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以单招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全国部分高职院校尝试性地引进和推广单招考试这种模式,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招生考试命题难,主观因素影响录取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另外单招政策宣传工作存在规模小、成本高、落实难、实效差等缺陷。如何科学地研究和解决上述诸多问题,避免出现生源危机难题,提高生源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就业率、就业质量的“双高”目标,故此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单招考试试点工作现状
1.招生院校和计划数量逐年增加。从2007年开始,首先在全国8所高职院校试点运行,到2010年猛增至73所,计划招生人数由最初的2000人激增到25505人;截止到2011年,全国参与招生的院校多达159所,计划招生的人数高达59365人。以上数据表明每年我国参与单招考试的院校数量和计划招生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由此可见单招工作已在全国广泛开展,并有不断扩大的前景趋势。
2.报考条件逐年放宽,生源范围逐年扩大。在2008年以前单招考试的生源范围仅限于考生所在省区直辖市的普高毕业生;2009年以后除所在省区直辖市的普高毕业生外,条件放宽至条件成熟的院校试招少量具有两年工作经历的中职毕业生;尤其到2010年以后生源扩大为普高毕业生为主,三校生(中职、技校、中专)为辅,具有高中毕业的复转军人、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或初中毕业生均可招收报考。
3.单招考试的选拔机制。资料表明,大多数单招考试的院校都采用文化考试加面试(综合评价)和技能考核的方式选拔学生,个别学校增加了参考高中综合学业水平考试或者联考成绩项目,有的院校甚至邀请企业或本行业的人力资源专家联合参与选拔考试。部分试点的高职院校针对有重大发明创造成果但总分未上线的特殊考生,实行严格透明的操作程序,自主破格录取,表现出选拔方式的多样化。
4.单招考试的考生高报到率。自从高职院校单招试点以来,录取新生的报到率始终在93%以上,远远高于高职院校参加普招录取考生的报到率。陕西省2010年三所试点高职院校的报到率达到94%以上,其中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98%;而云南省参加单招考试的高职院校平均报到率高达99%。
三、高职院校单招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
1.扩大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单招改革试点首先以示范和骨干的高职院校为试点和突破口,希翼带动兄弟院校的参与,呈现出示范和骨干的高职院校在招生改革方面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引导普高毕业生向优质高职院校的合理分流,推进高职院校优秀生源选拔模式探索与创新,使其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高职教育的美誉度和社会的认可度不断提升,营造社会各界关注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氛围。
2.高职院校单招考试改革打破单一的考核评价制度,科学的设置考核内容,注重对考生的能力、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考察,表现出选拔生源录取方式的多元化机制。它对优化和完善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生源录取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使一些“低分高能”人才能顺利进入高职院校。同时为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探索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高职招生考试评价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试点的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以强化就业优势,重视自身的特色建设作为吸引生源的重要手段,招生效果卓著。
四、高职院校单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源质量总体偏低。高职院校的招生是在高考录取最后批次的,所以一般参加单招考试的考生估计自己在高考中只能考个三本或者高职院校,有的甚至考不上高职院校,才不得不提前选择单招的方式。加之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较低,导致生源对象选择范围狭窄,局限于“三校生”和部分普高毕业生,生源质量明显低于高考录取生,不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2.单招考试的成本高。因试点的示范和骨干的高职院校数量少,招生规模偏小,导致招生成本偏高。单招考试要严格按照国家考试的标准执行,必须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造成考试成本过高,大多数试点院校不得不自行承担。
3.考核方式和内容上有关职业技能方面的测试比重不够。单招考试是“以实现普遍的机会公平,以推进教育的公平”的现代教育理念作为价值取向的,教育部在《关于2010年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单招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应组织以职业技能测试为重点的相关考核,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测试所占比重远远不够,难以真实反映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水平。
4.考试命题和综合素质测试评价难度大,录取的公正公平性体现不够充分。因为参加单招考试的对象具有整体质量不高和个体素质差距较大的特点,所以命题难度大且难把握分寸,容易缺失一定的公平性,公正性,这类考题对农村考生存在隐性不公平。
五、单招的改革的对策
1.观念上要有大的转变。①更新教育观念,拓宽生源渠道。目前高等职业院校采用的招生制度与普通本科一样,生源主体是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生源限于当年的考生,但对口招生有比例限制,录取形式较单一,渠道太窄,不符合职业教育面向大众和终身教育理念。建议在招生政策上放宽生源的限制,大胆拓宽生源渠道,满足不同人群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②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首先将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放在一个系列,而高职招生又处于招生的末端,存在诸多弊端。其次,承认每个人的差异。除了高职统一的单独考试外,还应放开其他适合某一行业或专业或特定人群的选拔。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每个人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应当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培养途径,应当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③扩展农村生源空间,注重服务农村经济。长期以来,农村人口一直占我国人口总数的60%以上,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农村人口的高中升学率、大学入学率却远远低于城市。因此,广大农村地区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生源空间。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跨省招生,努力为中西部地区培养急需的合格人才。而中西部高职院校要本着服务农村经济需求的原则,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办学途径、学费标准上进行优化改革,以适应农村高中生、三校生和剩余劳动力的求学需求。
2.具体做法如下。①社会宣传工作要有针对性的创新。单招政策的宣传工作要树立“提早准备,全年宣传”的理念,明确指出单招与普通高考不冲突,与本科院校的自主招生不同,突出它的特点和优点,澄清和纠正“单招不规范,不可信”的错误认识。充分调动所拥有的各种人力资源。这样不仅可以增进考生对单招考试的了解,而且一定程度上加大对单招考试的信任度,这样生源才会“源源不绝”。另外宣传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通过权威媒体发布招生信息,精心制作招生宣传材料,在一定地区设常务咨询处等。②招生录取模式要改革和创新。单招录取模式要有大的举动,由现在的以考为主过渡到考评结合,以评为主。这里的考是指以学生的智力测验和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考试模式;评是指对学生实践能力、职业倾向测试及动手能力测试等多种素质考核为主的考试模式。具体操作:建议由各省教育厅牵头,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抱团组建的超级“航母”,建立统一的笔试试题库,按专业大类归类,建立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职业倾向的专业大类试题库,每次招考时就在试题库中抽题,这样做可以解决单个院校单打独斗的高招生成本和考核公平问题。另外单招院校也可以尝试性与中专、技校或职业高中建立“直通车制度”或试行高职单招注册入校制,以确保稳定生源,缓解生源危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R].2010-07-2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R].国发[2007]14号,2007-05-18.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2-2010-06-01])[Z].
[4]覃文松.从高校生源城乡比看中国教育的不公平[J].理工高教研究,2005,(2):19-2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考试研究专项立项课题《单独招生考试模式在缓解高职院校生源危机中的作用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2JKB028。
作者简介:肖竺(1972-),女,湖南湘潭人,硕士,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