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研究
2014-10-08翟秋红
翟秋红
摘要:阅读是人类学习语言和获取思想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人类知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利用、创新知识的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十分重要。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的角度对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及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提出了几方面的建议,希望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新的方法,从而能真正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234-02
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0万字。其中要求小学生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成为教师们的共识,那么如何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积淀丰厚的文学素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为以下理念和实操是很好的途径。
一、达成阅读共识
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但把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仅仅当作教师的事,家长成了局外人、旁观者,老师则会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因此,老师和家长达成共识,获得家长的支持帮助,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了解要求。通过各种渠道和机会让家长知晓,课外阅读不是可为可不为的“个人行为”,而是非为不可的“国家要求”,在语文新课标中,对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做了明确的规定,是必须达到的国家要求,是与课内学习平起平坐的分内任务。
2.抓住时机。让家长们知道孩子们正处在阅读能力培养的黄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是小学一、二年级,即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从中国考试制定的影响看,有研究表明最佳阅读期是10至14岁,因此要适时抓住时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明确任务。使家长明确课堂教学的作用是有限的。课堂教学只能教给孩子基本的学习方法,而重要的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则依赖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老师依赖于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希望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告诉家长:你捧起一本书的意义,远远大于你从书中获得了什么。
二、激发阅读兴趣
孩子们不可能天生对阅读感兴趣的,他们更感兴趣的肯定是动画片、电视,因为那是不需要动脑的,天下哪个人不想坐享其成的美事?针对这一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感受阅读快乐,从而养成阅读习惯就成了首要问题。作者还和学生一起分析了有趣的问题,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阅读65本书,而中国人呢?每人每年不到5本,美国人讲,全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因为美国人的财富差不多占了世界财富的三分之一以上;而美国人的口袋呢,在犹太人的脑袋里。每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当中,几乎都有犹太人,为什么犹太人能够做出这样辉煌的成就,因为他们热爱读书,犹太人在小孩刚刚懂事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圣经》上涂上蜂蜜,让孩子亲口去舔,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在众多事实面前,学生们相信了读书的力量,也就对读书更感兴趣了。
三、鼓励随性阅读
科学家杨振宁教授在谈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自己的成功归功于随性阅读,这种随性阅读激发了他的视野,著名文学大师季羡林也在《窃读记》里说到他读“闲书”的乐趣和收获,这些闲书发挥着神奇的力量,影响着他的一生。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也提出“好读书,不求甚解”,将“但观大略”的思想引到阅读中来,保持了兴趣,节省了时间。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自然融会贯通。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时,作者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进行随性阅读,喜欢动物的同学读《我的动物朋友》、《野生的爱尔莎》,喜欢童话的学生读《白雪公主》、《稻草人》、《木偶奇遇记》,喜欢经典的读《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在优美流畅的文字中,他们体验着一种又一种别样的生活:他们体察帝王生涯、布衣甘苦,他们饱览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他们还可以了解非洲的獩子、亚洲的大象……就在孩子们享受文字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中,那些词汇啊、段落啊、结构啊就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孩子们的口中、文章中,那些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悄无声息地化为孩子自己的东西。
四、做到坚持不懈
“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生”这是课外阅读的核心目标。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更要日不间断,长期坚持。如何使学生对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使阅读成为大家的生活习惯呢?
1.开展亲子阅读。每天晚上与父母一同分享快乐时光,倡导父母与孩子同读一本书的“亲子阅读”活动,把课外阅读延伸到家庭。
2.举办读书交流会。利用班队会、晨会时间,让学生交流读书后的感受,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分享读书的快乐。
3.采取激励评价。客观地衡量学生的阅读情况,采取激励评价的方法,对自觉阅读,独立阅读、养成习惯的学生给予星级奖励。评选出“读书之星”、“书香家庭”。
4.利用媒体。鼓励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每天播放的“子午书简”栏目,使他们既可以欣赏到优美的画面,又可以聆听优美的语言,精彩文章的片断萦绕在学生的耳畔,震撼着学生的心灵。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多数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坚持不断地进行积累。阅读不仅带给了学生能力与分数,更带给他们丰富的体验、丰厚的素养、高雅的气质和热爱生活的心灵,阅读已经成为孩子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样以来,教师就达到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积淀文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丽.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推进策略[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18):49-50.
[2]刘志超.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1,(26):12-15.
[3]杜玉艳.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情况之思考[J].吉林教育,2013,(25):14-20.
[4]李秋颖.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初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05):108-110.
通讯作者:刘翠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