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建设背景下高校运动会的改革研究
2014-10-08郭荣,刁国炎,关鹏,郭孝君
郭荣,刁国炎,关鹏,郭孝君
摘要:对学校运动会学生参与率较低的现状进行大胆改革,实践证明,结合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改革运动会的项目设置,丰富组织形式,提高文化内涵,不仅受到了学生的支持和欢迎,对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也具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运动会;改革;参与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61-02
学校运动会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展示学校体育教学成果和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是宣传和发挥体育功能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团结进取、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途径。由于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学校运动会多以田径项目为主,并呈现田径锦标赛的特点。随着各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过万人已成为学校规模的常态,如何落实学校运动会“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如何改变学生参与率过低的现状,已成为目前学校运动会改革中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研究时间、对象、目的和方法
1.研究时间:2012年11月。
2.研究对象:以西南林业大学运动会改革为研究对象。
3.研究目的: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实际,丰富运动会项目设置,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扩大参与面为目的。
4.研究方法:从项目设置、活动成本、参与率、组织形式、改革认可度等方面对运动会改革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二、运动会改革的比较与分析
1.改革前后项目设置的比较与分析。改革前运动会的项目设有男子21项,女子19项。改革后项目设置分为竞技项目、集体项目和团体项目三类。其中,竞技项目仍保留了传统田径运动会中学生参与度较高的项目如100米、200米、400米等,舍弃了竞走、障碍跑等项目。集体类项目则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体育学习经历,开设了以跑为基础的各种多人接力赛、累计赛。团体项目则开设了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拔河团队赛。使得运动会的项目设置数从改革前的40项增加到了73项,极大地丰富了项目内容。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有的项目渐渐淡出了高校的体育教学,运动会中开此类项目,参与率不高。通过改革保持具有竞争性强,学生参与度高的项目,并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实际,增设集体项目,开设团体项目所设项目,贴近学生的经历和体验、贴近教学内容,对体育教学起到一个延伸作用,并主导着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向,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还能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运动参与的意识。
2.改革前后学生参与率的比较与分析。改革前,报名不分年级,受到报名限项,项目限人的规定,制约了学生的参与面,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二级学院,这个问题就更突出了。改革后,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会中来,对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学生参与情况看,改革后学生的参与率有了显著提高,从原来的8.6%提高到38.7%。运动会的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参与面都具有明显的效果。
3.改革前后运动会成本的比较分析。从统计结果可看出,改革后项目较原来增加了33项,运动员数增加了4000余人,比赛场地由原来的1个增至4个,比赛时间不变、加强组织和裁判培训,使用的裁判员数从179人增至183人,经费总支出从9.2万元增至11.6万元,可见,运动会改革后呈现的增值效果是明显。改革前,受定式思维的影响,运动会的组织往往是克隆上一年的模式,缺少改变和创新,人财物浪费现象突出。通过改革,提高了管理效能,充分体现了勤俭办赛事的理念。
4.改革前后运动会文化内涵的比较与分析。改革前,运动会出现了开幕式热热闹闹,比赛过程无人观看、闭幕式草草了事,运动会只是一项不得不做的一个工作,并未真正当作教育活动来认识。比赛的组织不严谨,参与不积极,气氛效果局限。改革后,为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设置学生服务区,加强组织,观众上了看台,减少了干扰比赛的乱象,确保比赛安全、有序地开展。同时不仅重视开幕式,还专门举行了闭幕式,对运动会进行总结表彰,颁发奖牌。比赛期间,还聘请省内知名体育专家、学者到校举办体育文化专题讲座,举办以体育精神为主题的学生征文比赛,精心挑选有激励性、教育性的语录,制成宣传标语,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比赛氛围,充实了运动会的文化内涵。
5.学生对运动会改革认可度的调查与分析。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运动会的改革,在运动会举办期间,还专门对运动会改革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参赛学生随机发出问卷950份,回收933份,有效917份。从统计情结果来看,在“你是否赞同今年运动会的这种改革模式”的调查中,514人(56.1%)选择赞同,说明大多数同学对运动会的改革持赞同态度。在“你对运动会开设团体、集体类项目的态度”的调查中,747人(81.5%)选择支持,说明扩大运动会参与面符合学生的体育需求。但从持一般和否定意见的情况来看,仍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充实、丰富和完善运动会的改革,才能增强吸引力,形成“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良好体育氛围。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以学校体育教学为基础,对传统田径运动会进行改革,贴近学生实际,丰富项目设置,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运动会的管理效能,树立勤俭办校运动会的理念,实践证明效果是明显的。运动会的改革,对展示学校体育教学的成果,承传体育精神,宣传体育功能,推进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
2.建议。①继承传统、转变思想、与时俱进。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用现代教育理念对学校运动会进行改革,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转变思想,调整、充实和完善那些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与时俱进,才能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效。②项目设置应贴近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运动会的改革应重视学生的体育学习经历和需求,以学校体育教学为基础,使课余体育锻炼成为体育教学的延伸,以发挥学校体育的整体功效。充分开发学校体育资源,设置更多符合学生需求,体现公平性、创新性、实用性、安全性、趣味性、健身性、娱乐性和竞技性于一身的项目,以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享受运动的快乐。③整合校园体育文化内容与形式,提高运动会的育人功效。学校无论以何种形式组织运动会,都不能漠视其教育性,不仅要重视开幕式,更要重视闭幕式;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应加强宣传和总结,不断丰富其内容和手段,围绕运动会的组织,还可开展以体育为主题的征文、摄影、绘画、演讲比赛、文化专题讲座等活动,还可举办围棋、象棋、桥牌等智力比赛,形成体育搭台,文化唱戏,整合校内资源,使之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提升学校运动会的育人效果,积极推进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洪志华,丁宁,郭荣,等.高校体育文化与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9-11.
[2]冷迎辉.学校体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学校运动会走向——用新观点、新理念改造学校运动会[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6):13-15.
[3]孙长武,魏培雨.学校运动会的改革[J].科学教育,2009,(3):122-123.
[4]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63-204.
基金项目:西南林业大学党建思政工作研究课题(sz201302)资助。
作者简介:郭荣(1970-),男,云南易门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学校体育与运动训练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