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方式创新
2014-10-08陈运莲
陈运莲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创新初中体育教育方式,是广大体育教师面临的课题。本文结合教育实践探讨体育教学方式新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87-02
体育教学工作的好坏,对祖国未来建设者的身体素质将产生直接影响。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全面推行阳光体育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
一、新课程理念下课程资源的改革与利用
新课程要求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协调发展,课程内容要求多样化,把学生的发展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对课程资源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改变传统教学中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教学现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体现体育新课程的价值,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效果。例如:教材中“投铅球”与“跳高”项目,由于缺乏趣味性,学生往往不感兴趣,可以改成“炸碉堡”、“跳马”的游戏形式,这样把学生平时爱玩的游戏与体育项目结合起来,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大增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新课程体育课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强调课程教学与人的培养有机结合,不仅使学生增强体能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注重学生的学习理念、心理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新课程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五个领域目标得到发展。例如足球项目的教学,就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讲解、示范,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打破以教师讲解、示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相互多探讨交流,总结传球的要点、技巧、角度等,在实践中进行合作探究,这样既增强了趣味性,也比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学要有效得多。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弥补传统教学之不足,如利用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展现体育之美以及方法技巧,从而更好地实现新课程体育教学的目标。
三、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课堂教学的创新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新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重视教学的生成过程,尊重学生个性,实施差异化教学,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自身的能力素质。教师要发挥导向作用,积极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可通过设置故事情节、分配角色、游戏活动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多采用启发式、发现式的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使体育课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对传统的项目进行改造,结合本地和学生实际引入新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允许标新立异,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如自己创编街舞、健美操等。
2.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每个人都蕴含着潜能,而且渴望有发挥的舞台。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热爱运动的,并且各有不同的爱好。传统体育教学对学习内容规定得过死,而且以学会动作技术为出发点,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应该给人以快乐和激情,而不应该成为一种单纯的技巧与技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吃力,从心里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失去信心。新课程倡导快乐体育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具备这二者,学生就能自觉自愿地参与体育活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爱好与习惯而终身受益。兴趣源于成功,要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可以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以成功的体验促进兴趣的产生。
3.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是整齐划一的,对体育项目练习的难度、标准是一样的,而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基础以及学习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统一化的体育教学模糊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势必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化教学根据人的运动条件、能力技能的差异调控教学方法,有利于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将学生运动水平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自己不断的追求,使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达到最满意的程度。
4.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要完成新课程体育教学任务,除有效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要求学生多进行课外的体育活动。充分的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必要延伸,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课外体育首先是巩固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果,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其次课外体育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长体育知识,促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水平等有其特殊的作用。应遵循自觉、适量、有针对性的原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才能,使其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习惯。因此,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比如趣味体育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等,要坚持长期开展,使之形成传统,营造浓厚的氛围。将传统体育项目推陈出新,增强其新颖性、兴趣性与运动活力。通过建立俱乐部的形式,将社会流行的运动项目引入学校,让学生进行练习,如跆拳道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围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所需改进教学模式,利用课程资源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开发学生潜能、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入手,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从而开创体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何永红.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2,(02).
[2]赵立柱.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J].学周刊,201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