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是学生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场所

2014-10-08新灵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博物馆韩国民族

新灵

曾经到访韩国首尔市,参观访问当地的中小学和博物馆,对韩国的中小学教育有一些切身的感受和了解。访问期间,在一个周末的上午参观了韩国的国立中央博物馆,在那里,除了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展出的韩国几千年历史文化遗物馆藏外,从教育的角度,所见所闻的两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博物馆专门为学生开辟的场所的贴心设计让我印象深刻。让人直观地感受到这里是学生学习的课堂,有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比如,一走进博物馆的长廊,就看到醒目的“教育中心”。走进馆藏的展区,有专门开辟给学生讨论的区域等。到这里来参观的学生都是有备而来,有教师讲解,有席地讨论。二是学生在博物馆里参观陈展、查看资料的专注神情让我印象深刻。在那里看到络绎不绝的小学生来到博物馆,他们三五成群,最多的十几个人,在成年人的带领下,随着成年人的讲解,边走边看,非常专注,时而翻看资料,时而聆听讲解,时而观察文物,时而在一个小本上做些记录。

很多人都知道,韩国学生的课后补习班也很多,为什么周末这些孩子不去补数学、语文,而是都到这里学习博物馆的知识?通过随行的翻译了解到,给学生讲解的成年人有的是学校的老师,有些是课外补习班的课程老师,还有的是学生家长。在韩国,从小学开始,就有比较多的历史学习的课程内容,是考试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和家长都很重视,为了让学生有好的历史学习成绩,一些家长还会给孩子报校外辅导班。

暂且不说,历史学习要不要考试,仅从学校、家庭、社会都共同重视,从小学起始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来看,上好这一课是非常要紧的。韩国从小注重历史教育,因为他们认为学习历史有助于让公民了解自己国家、民族的发展状况,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地培养国家意识、民族情感。反观我们的教育,我们也有历史课的学习,但一般到了初中才引起重视,而且基本上是学校课程的安排,还远没有引起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当前,我们正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必要强化从小学开始,从减负的意识开始,抓好历史教育,抓好国家民族发展史的教育。一个人对国家、民族历史的学习,从孩提时代的被动接受到随着成长逐渐感兴趣、主动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爱民族文化、爱民族优良传统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核心价值观传承培育的过程。这种教育摸得着、看得见,生动而鲜活,不仅具有感染力,而且具有穿越时空的影响力。确实,博物馆是学生穿过时空与历史对话的窗口,是学生文化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学校应积极与博物馆合作,设计好博物馆资源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走进博物馆学习与生活的乐趣。

北京市作为首都,文化底蕴深厚,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浓缩和凝练了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精华的博物馆资源遍布全市各个区县,博物馆资源的数量和类型都居全国之首,是开展学生教育鲜活的素材、生动的课堂,要充分用好,把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转化成学生可以消化、吸收的教育资源、课程资源。北京已经建设的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社会资源的相当一部分就是博物馆,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比如很多场馆已经开发了课程,不足的是服务青少年的指向性和必要的环境还有待加强,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博物馆的青少年学习环境建设。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大力推进博物馆资源和学校教育的融合,家长经常带着孩子去,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学生想着念着主动去,让学生走进博物馆真正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学习方式和休闲方式。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博物馆资源开发和应用要不断深化,普惠力度和广度更加有保障,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观念要转变过来。去年以来推动的“博物馆之春 青少年之梦”——学生走进博物馆月活动已经迈出了很好的一步。相信,这样的活动将会进一步推动社会大课堂常态化应用,推动学生走进博物馆,推进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提升广大中小学生综合素质。

编辑 江泓

猜你喜欢

博物馆韩国民族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我们的民族
博物馆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在韩国走马观花
多元民族
露天博物馆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