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模因论视角下探究朗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014-10-08刘晓华崇斯伟
刘晓华 崇斯伟
【摘要】语言模因论理论指出,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语言模因被模仿、复制、传播的过程。本文从语言模因论理论入手,分析了语言模因的复制性、传播性及创造性等特点,并将之与朗读这一传统的语言学习方法相融合,力证朗读是克服输出不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提高学习者英语综合语言技能,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模因 朗读 语言技能
朗读是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推崇的语言学习方法之一,是指用重音、节奏、语调等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诵读出来。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过:“语言习得的规律是这样的:学习母语是说在前,读在后,而在没有外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外语,是读在前,说在后。” 朗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各个层面的语言能力——语音、语调、词汇、句法、句子结构以及对篇章的理解。语言的习得要靠直接感受和积累,朗读能帮助学习者直接感受语料,加深对朗读材料的理解,对于词汇积累、听说能力、英语思维及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均有重要作用。朗读不仅在实践中受到教师及学生的推崇,在理论上也有强大的支撑,语言模因论就是其中的支撑理论之一。
一、语言模因论
模因(meme)这个术语,最早是在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 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出现,是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并散布开来的思想或主意。模因用了与基因相似的发音,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导致相似”的意思,它是指文化基因。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而模因却是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任何东西,只要能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联系语言而知,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及其篇章,只有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模因的传播有四个周期: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模因靠复制而生存,当某种信息模式出现,在它被复制或被复制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这种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有模因性。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规律使得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大学英语教学阶段的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学生模仿美国人或英国人的发音习惯,从而培养标准的语音语调,同时,可以潜移默化的掌握各种句法结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熟练运用各种特定语法形式,并融入新的信息。根据模因论理论,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模因被模仿、复制、传播的过程。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两种形式,即基因型(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发现型(形式相同内容各异) 。 而朗读正是不断加强这两种语言模因的有效途径。通过大量的朗读,学生可以习得大量的优美、地道的句子,段落,篇章,在口头或书面交流时自发运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语言模因论与朗读的契合
学习语言的本身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学到手的各种语言表达手段,要靠复制来与别人交流,达到传播的目的。模仿、复制不只是百分百的“克隆”,而是模因集合的重组。有一些模因保存着内容,以不同形式出现;而另一些模因则根据相同的形式放进不同的内容来扩展。 何自然先生关于模因论对外语教学实践的启示的叙述让我们更加确定了模因论与朗读这种学习方法的契合。对于一段语料的反复诵读就是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递。诵读不同语境中的内容能使我们掌握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朗读要学会有助于我们依照英语的地道表达形式来与别人交际交流各种各样的不同思想。此外,朗读的过程完全契合语言模因传播的四个周期,即:选择语料进行朗读,获取大量的语言模因,学习者熟悉语料内容,实现学习者与语言模因的同化;多次朗读促进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朗读使学习者接触和记忆了大量的语言模因,即语言材料,然后通过话语表达出来,巩固了学习者大脑中的模因规范;学习者通过朗读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模因材料,又通过表达不断把这些语言模因传输给其他人,加速了语言模因的推广与实践。
三、朗读对于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的意义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阶段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是: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但是,进入大学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通过四六级考试成为学习目标,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进入大学校门,低空通过四级考试并不是费时费力的困难的事。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不强,参与课堂活动的少,平时亦鲜有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口语能力提高甚微。而且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在校园里或教室里,几乎听不到任何人朗读英语的声音,学生学习的英语的状态基本是要么戴着耳机听英语,要么埋头阅读做题。把语言分割成了听说读写独立的几个部分,结果既不能听说,也不能读写,有限的口语表达又明显的受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这种情形距离大学英语课程口语目标要求相距甚远。朗读是学习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要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例证朗读能够帮助学习者感悟语言内涵,领略语言魅力,储存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的过程中,更好的识字悟义,遣词造句、增强语感。因此,大学英语学习阶段,也必须重视和加强朗读的实践。
1.朗读有助于学生培养标准的语音。语言的质地是发音,发音不标准就会引起理解障碍,交流不畅,有时甚至误会。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方言、口音众多,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很多人受家乡口音影响,不能正确发出英语中某些音素,尤其一些辅音。但这种问题是可以通过训练进行修正的,朗读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方式。开始朗读训练时,最好选择视频材料,要完全模仿视频人物的语音、语调进行大胆模仿,及时纠正自己的发音错误,模仿后可以自己诵读,强化记忆。对于教材中的课文,可以先听音频仿读,然后大声朗读,如果篇幅较长,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朗读,朗读时要全情投入,领会语料内容,反复朗读可以促进对语料的记忆,同时,不断对比自己的发音与正确发音,可以训练自己的辨音识别能力,促进听力能力的提高。
2.朗读有效解决了学生英语输出能力弱的问题。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或与外国人聊天过程中,那些不敢开口或表达差的学生,最大的原因是对于所学过的语言和句型掌握不熟练,语言输入量不够。语言的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五项,听与读属于输入范畴,说、写、译则属于输出范畴。输入不足直接导致输出不能。朗读就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输入,经过输入强化后,学习者可以内化语言材料中所包含的句法结构及词汇,这也可以看做是语言模因的同化和记忆阶段,经过学习者的内化后,能够重新组织语言并能自由输出。英语学习是有声语言学习,朗读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对于语言材料,不断反复朗读,最后熟记在心,作为语言信息储存在记忆中,在合适的场景自如运用。朗读量愈大,语言输入量相对愈多,输出的能力就能相对提高。朗读时,掌握正确的朗读方式对于促进语言输入很重要。语言的质地是发音。发音不对,文法就不对,词汇就不对。朗读是理解而不是机械发声,为了更准确的掌握英语发音、语言节奏、语感等,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进行大量的仿读,因此提倡听录音朗读或观视频朗读,这样多听、多看、多模仿准确的素材,在实际运用时才能做到准确,地道,从而提升说的能力。
朗读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要持之以恒,选择良好的朗读材料,就可以让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种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雷敏.朗读对英语习得的重要性探究[J].英语广角.2013.
[2]Blackmore.S J The Meme Machin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