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平发展道路的几点理论思考
2014-10-08陈宗海
□ 陈宗海/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刻改变了中国的自身面貌与国际形象。图为2013年12月24日,在苏丹南达尔富尔州首府尼亚拉的联合国超级营地,中国维和部队战士等待交接步战车。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文明古国、正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的当代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1]然而,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几个理论问题需要分析清楚。
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前30年,开始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成就和挫折,对中国人民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以苏联模式作为基本范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中国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取得显著突破,烈性传染病如鼠疫、天花、黑热病、斑疹、伤寒等基本被消灭,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得到恢复等。但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也遭受了重大挫折。例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些建设经验和教训,给中国人的重要启示是,中国究竟应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从理论层面阐发自己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二大开幕词称这条发展道路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党的十八大明确界定了这条道路的理论内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促进生产能力提高到产业结构调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外向型到内需型、从制造业国家到创新型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才资源强国、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和现代化、从注重经济发展到注重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以肯定与批判并行、继承与创新并举的方式处理自己的历史问题,以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和平发展、市场经济等务实选择规划自己的当前发展。中国没有像有些西方人所期待的那样步苏联后尘,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没有像有些西方人所预言的那样走向终结,关键在于中国人探索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继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中国历史的视野看到的中国发展道路的话,那么从世界历史的视野,我们还能看到中国发展道路的另一面——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也有其特定理论内涵,主要阐发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和平发展道路是什么关系?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外的标志性特征和国家战略。[6]还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发展道路的核心理念。[7]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和平发展道路既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二者的主要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关于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它们的共同追求都是对内求发展,对外求和平。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侧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含要素、中国特色;后者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和平追求、发展方略。
和平发展道路是内求发展与外谋和平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刻改变了中国的自身面貌与国际形象,内求发展成绩斐然。过去十亿中国人温饱难济的人口就有四分之一,如今13亿多中国人基本上不再为吃穿犯愁。过去80%以上的中国人生活在农村、以农为业,如今51%以上的中国人居住在城镇、是第二、三产业的生力军。过去中国工业化水平低下,生活必需品、机电产品、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如今中国成为世界装备制造大国,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成就,方便了国人需要,打进了国际市场。从1978年至今,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8%增长到了11.5%以上。过去中国不能生产飞机、坦克、汽车和拖拉机,如今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超级计算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
正如章百家所言:“改变自己是中国力量的主要来源,改变自己也是中国影响世界的主要方式。”[8]中国以和平发展、自我变革的方式,改变了自己、改变了世界,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多极化进程的积极推进者、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的忠实捍卫者。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把国家发展的基点和重心放在国内,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世界负责任、作贡献的最重要体现。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是,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警示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太平。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频繁出现的军事行动,埃及、利比亚、叙利亚、马里、苏丹、乌克兰等主权国家的局势动荡,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气候变暖、物种消亡、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能源紧张、毒品肆虐、恐怖活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凸显,冷战思维、遏制战略、再平衡战略的延续与翻新,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轮番登场,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周边国家与中国的海岛海权争夺烈度上升等,各种动荡因素在滋生蔓延。
中国专心致志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主观愿望,时常受到内外形势的严峻挑战。这要求中国做出恰当的回应。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遭受战乱和贫穷的惨痛经历中,深感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把为国家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周边环境作为对外工作的中心任务。中国打破“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锁定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动摇,专注于自己的和平发展道路不易辙。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而实现这个理想和夙愿的途径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9],中国以其悠久文明大国的韬略与智慧、以其超大规模的体量和实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给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以崭新诠释,也会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独特贡献。因而,中国郑重地告知全世界:“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战略抉择。”[10]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中国基本国情的要求,是顺应世界潮流的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以和谐精神凝聚家庭、敦睦邻里、善待他人。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禀性。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各国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以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历经苦难,中国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11]和平既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优秀品质,又是中国希望营造的国际环境;发展既是中国改变自己的力量来源,也是中国影响世界的主要方式。
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能放弃中国的正当利益,决不能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等。中国军队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的钢铁长城。任何国家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的苦果。
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识长远、知大局。所谓识长远是指,纵观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除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外,很难找到第二个超过15年的和平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历时最长的和平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12]因此,我们心中要有这种长远历史视角下战争与和平的认识及判断。所谓知大局是指,新中国在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背景下被明确提出、鼎力践行。“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3]中国决策者只有铭记中国发展长远大局和中国奋斗追求的核心价值,才能恰当有效地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
总之,从理论上厘清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平发展道路内求发展的成绩与外谋和平的形势、以及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理论问题,我们就能澄清两种“道路”概念的异同之处、发展与和平的内外诉求、以及道路与目标的长远大局等。走在和平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有理性分析才能取舍利弊,有理论修养才能权衡轻重。
[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2011年9月,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9/06/c_121982103.htm(上网时间:2011年9月6日)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3]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
[4] 习近平,“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3/17/c_115055434.htm(上网时间:2013年8月2日)
[5] 同 [1]。
[6] 徐崇温:《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重庆:重庆出版集团,2009年版,第667页。
[7] 周天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1期,第76页。
[8] 牛军主编:《后冷战时代的中国外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页。
[9] 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上海:上海世纪出集团,2011年版,第64页。
[10] 同 [1]。
[11] 习近平:《习近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4年3月29日,第2版。
[12] 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4年7月8日,第2 版。
[13] 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29/c_113852724.htm(上网时间:2013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