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2014-09-30周定疆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画意现实生活意象

周定疆

如何突破诗歌教学的困惑与盲点,使诗歌教学真正落到实效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揣摩语言,获得感悟。解读诗歌往往是从品析诗歌的语言开始的,诗歌的语言含蓄、凝炼,言简意骇,有极强的表现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别诗歌语言与其它文学作品语言的异同,诗歌语言不同于日常用语,也不同散文化的语言,还不受汉语语法规范、逻辑和结构的束缚。诗歌语言显得灵动、新颖、凝炼、含蓄,耐人寻味。广泛流传的诗歌往往是经典的有生命的诗歌;优美的诗往往是在文字推敲上特显功力,常常因一字一词而尽显精神。

(二)引发联想,调动思维。诗中所描绘的世界来源现实生活。但不等同于现实生活,而是高于现实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的提炼、重组、改造的结果,满注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某种感情。要想读懂诗歌,首先进入诗中所描绘的世界,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诗歌的内涵,揣摩该诗的画意,品味该诗的感情。那么,由诗的语言到诗的画意再到诗的情感,这其中每一次的思维的飞越,都需要通过联想或想象来实现的。因此,在诗歌教学的实际中,教师务必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联想,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三)抓住意象,把握感情。意象是构成诗歌的最佳基本的元素,又是区辨诗或非诗的基本特征。可以说,意象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把握了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拿到了一把解读该诗的金钥匙。

(四)联系实际,独特体验。诗歌是诗人对生活的反映,是诗人生活阅历沉淀的结晶。然而,解读诗歌的读者不尽相同,不同的人经历各异,看法也不尽一样,解读诗歌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怎样讲,诗歌的题材,主题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要解读诗歌,就有赖于教师引领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再联系学生本身的生活经历,进行个人独特的精神体验活动,感悟诗歌真谛。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良庆初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画意现实生活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刘少民
秋意
来自林间的风
心灵独白
假期归来
浅析现实生活中的椭圆应用题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