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川市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2014-09-30吴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银川市工业企业

吴娟

摘要:

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银川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未来几年银川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了加快银川市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对银川市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解决方法有所助益。

关键词:

银川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41-03

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银川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暴露出来: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仍是以出卖原材料或原材料初加工产品为主的重工业而不是轻重工业双轮驱动,企业在市场比拼的仍是规模或产能的扩大而不是依赖自主创新能力。随着能源及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攀高,以及越来越强的民生环保意识,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已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1 银川市工业发展概况及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取得的主要成效

1.1 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经过多年发展,银川市工业初步形成了煤炭、石油石化、冶金、有色、建材、化工、轻工、纺织、医药、机械、电力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截止2013年底,银川市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91户,其中大型工业企业16户,中型工业企业48户。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92.16亿元,同比增长12.4%。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达到54.2%,是推动银川乃至宁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力量。

1.2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银川市深入实施工业振兴工程和产业铸龙工程,着力提升产业层次,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及产品结构,形成了“一强四优五新”产业布局。“一强”产业是能源化工产业,“四优”包括机械装备及再制造、羊绒制品及纺织、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发酵及生物制药四个产业,“五新”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葡萄酒产业及家具制造和装饰材料产业。

1.3 自主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自主创新是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银川市政府历来重视企业自主创新,企业经过市场化改造,采取合资合作、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产学研结合等方式,逐步建立了具有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创新体系。截止2013年,银川市共有127家企业的129个产品获得宁夏名牌产品称号,占全区宁夏名牌产品(296个产品)的44%;2家企业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有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分别占全区总数的67%和58%。共有16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1.4 转型升级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银川市现有开发区和工业园区9个,规划总面积25467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24.13平方公里,入园工业企业达到84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7家。2012年,园区在岗职工人数12.31万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利税总额50亿元。为抢抓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和国家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机遇,银川市又先后启动了滨河新区工业区、综合保税区、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和银川科技园建设,这些园区将成为银川市调结构、转方式的重大工程和推动银川市跨越发展的全新引擎。

1.5 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推进

银川市紧紧围绕“十二五”万元GDP能耗下降目标,组织实施《银川市“十二五”节能降耗全民行动计划》和《银川市低碳城市建设计划》两大计划,紧紧抓住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和行为节能四项措施,推进燃煤锅炉(窑炉)改造、新能源应用等十项工程。组织申报实施国家、自治区级节能技改项目34个,总投资近12亿元,建成后可节约标煤10万吨,节水40万立方米。推进重点企业节能。开展万家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进化工、建材等行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推行清洁生产和能源审计,培育壮大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淘汰乳制品落后产能3万吨,造纸落后产能2.41万吨,制革落后产能10万标张,石膏板落后产能800万平方米。

2 银川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困难问题和制约因素

当前,银川市正处于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场化提升期。银川市工业转型升级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冷静地审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还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主要有几方面。

2.1 工业发展水平不高,结构不优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工业化进程整体上仍处在初级阶段。二是工业结构不优,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在重工业占比过大。银川市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4%,特别是能源化工产业一业独大(占银川市工业总量的70%左右),而低能耗、高效益、高产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充分,已成为制约银川市工业产业优化升级、保持工业平稳健康发展和完成“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重大问题。三是产业价值链不完善,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支柱产业能源化工、羊绒纺织业中的许多企业仍旧处在产业链、价值链低端,总体上靠低价格参与市场竞争,抗风险能力普遍不强。四是大中小企业关联度不高、互补性差,企业的市场灵活性较弱,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进程。全市工业总体上还没有摆脱产业和产品结构单一、发展粗放的基本格局。

2.2 创新能力仍然不足

一是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1%,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是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由企业家自身素质、理念限制、以及创新投资风险大等原因产生的畏难、怕烦情绪,使得企业自主创新热情不高,企业并未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除少数企业具有一些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外,银川市多数工业企业主要依靠技术改造和装备引进。三是企业创新缺乏人才智力支持。受限于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科研实力比较薄弱是制约银川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第三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落后,也很难吸引高端研发人才落户银川。

2.3 要素制约突出

从宏观环境看,资金、土地、人才等瓶颈因素制约工业发展日趋严峻。资金要素方面,除了少数大型知名企业,目前银川市中小工业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难的状况,融资渠道十分狭窄,资金矛盾非常突出,许多有项目有盈利的企业由于难以筹措到必需的资金而不能最大规模地发挥其能力,这已经成为制约银川市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土地要素方面,工业用地制约日趋严重,很多项目落地投资以及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都受到土地指标的限制。人才要素方面,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银川市企业要获得相同层次的人才要比大城市企业付出更高成本,技能人员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上企业在员工培训上投入不够,企业人才素质提升缓慢,导致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高级人才紧缺。

2.4 节能降耗压力较大

银川市目前工业结构偏重,随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一批电力、煤化工项目在“十二五”期间的陆续投产,偏重性趋势将更加明显,将对节能降耗工作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高耗能行业企业是拉动全市规上企业能耗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这些企业也是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的中坚力量,在国家下达给自治区和银川市的节能降耗任务重、指标要求高的情况下,实现银川工业节能降耗达标与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矛盾将进一步突显。

3 下阶段推进银川市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建议

今后几年,银川市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推动工业发展由注重规模速度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由依赖投资拉动向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把工业发展真正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1 提升产业层次,优化工业结构

一是要继续壮大主导和重点产业。围绕国家确定的能源、资源加工基地的重大契机,加快提升能源化工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做大做强机械装备及再制造产业、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羊绒制品及纺织业、发酵及生物制药业等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的重点产业,较大幅度提升重点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

二是要以集约化发展为方向,努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石油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力争在3-5年内,形成一批有自主核心技术,有一定市场规模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集群,创造更多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三是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从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加工制造与研发协调发展转变,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鼓励企业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实施技术改造。

四是要努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商务、软件和服务外包、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技术研发商和工程服务商转变。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3.2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一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突出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抓好一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重点的技改项目。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全力组织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创建。积极推进行业龙头企业工艺技术及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是推动企业制度创新。积极促进企业家理念的转变,摒弃畏难求稳心态和家族化管理模式;培育企业做大做强,引入风险和创投基金等资本,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从业主管理制向职业化管理制转变。

三是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拓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促进专利代理、专利技术交易发展,努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核心技术。支持发展自主品牌,培育创建特色产业品牌、区域特色产业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产业品牌与产业集聚、专业市场相互促进、互动发展。

3.3 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落实培育和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引进紧缺急需的技能人才。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紧缺专业骨干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形成从初级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好用地平台。要集约利用土地,坚持按项目资金投入科学配置土地,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优先保证优势项目、重点项目的用地。通过出租、转让、政府依法收储等形式,盘活企业闲置土地,增加工业用地储备,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是抓好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一方面引导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定期向银行提供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建立互相信赖的银企关系,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引导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多向融资,积极争取外部融资支持。

3.4 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倡导绿色制造

一是要继续深化节能执法行动,全力抓好高耗能的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主动提前淘汰低端产品制造能力和相对落后产能,降低企业能耗及污染物排放。

二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大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数据监测、分析,实施节能降耗对标工程,加快实施重点项目,积极申报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在重点行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升工业整体能效。

3.5 加强信息化改造,促进“两化”融合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突出产业导向和产业特色,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我市重点产业中的各个层面上的应用、渗透和融合。着力抓好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企业的信息化项目推广和应用,推动试点示范企业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各种嵌入式软件技术、柔性制造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检测和控制以及内部物流和信息流的高度自动化。在此基础上,积极将电子商务、互联网络嫁接到传统产业,加强电子商务培训,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建立企业、行业网站,通过扶持发展电子商务,改变中小企业传统的物质流、价值流、信息流的运作形态,进一步优化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黄颖.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途径和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1.

[2]朱家良.浙江转型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浙江经济,2010,(5).

[3]肖飞.县域经济工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5).

2.3 要素制约突出

从宏观环境看,资金、土地、人才等瓶颈因素制约工业发展日趋严峻。资金要素方面,除了少数大型知名企业,目前银川市中小工业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难的状况,融资渠道十分狭窄,资金矛盾非常突出,许多有项目有盈利的企业由于难以筹措到必需的资金而不能最大规模地发挥其能力,这已经成为制约银川市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土地要素方面,工业用地制约日趋严重,很多项目落地投资以及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都受到土地指标的限制。人才要素方面,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银川市企业要获得相同层次的人才要比大城市企业付出更高成本,技能人员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上企业在员工培训上投入不够,企业人才素质提升缓慢,导致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高级人才紧缺。

2.4 节能降耗压力较大

银川市目前工业结构偏重,随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一批电力、煤化工项目在“十二五”期间的陆续投产,偏重性趋势将更加明显,将对节能降耗工作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高耗能行业企业是拉动全市规上企业能耗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这些企业也是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的中坚力量,在国家下达给自治区和银川市的节能降耗任务重、指标要求高的情况下,实现银川工业节能降耗达标与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矛盾将进一步突显。

3 下阶段推进银川市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建议

今后几年,银川市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推动工业发展由注重规模速度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由依赖投资拉动向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把工业发展真正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1 提升产业层次,优化工业结构

一是要继续壮大主导和重点产业。围绕国家确定的能源、资源加工基地的重大契机,加快提升能源化工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做大做强机械装备及再制造产业、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羊绒制品及纺织业、发酵及生物制药业等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的重点产业,较大幅度提升重点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

二是要以集约化发展为方向,努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石油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力争在3-5年内,形成一批有自主核心技术,有一定市场规模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集群,创造更多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三是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从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加工制造与研发协调发展转变,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鼓励企业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实施技术改造。

四是要努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商务、软件和服务外包、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技术研发商和工程服务商转变。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3.2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一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突出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抓好一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重点的技改项目。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全力组织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创建。积极推进行业龙头企业工艺技术及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是推动企业制度创新。积极促进企业家理念的转变,摒弃畏难求稳心态和家族化管理模式;培育企业做大做强,引入风险和创投基金等资本,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从业主管理制向职业化管理制转变。

三是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拓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促进专利代理、专利技术交易发展,努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核心技术。支持发展自主品牌,培育创建特色产业品牌、区域特色产业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产业品牌与产业集聚、专业市场相互促进、互动发展。

3.3 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落实培育和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引进紧缺急需的技能人才。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紧缺专业骨干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形成从初级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好用地平台。要集约利用土地,坚持按项目资金投入科学配置土地,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优先保证优势项目、重点项目的用地。通过出租、转让、政府依法收储等形式,盘活企业闲置土地,增加工业用地储备,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是抓好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一方面引导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定期向银行提供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建立互相信赖的银企关系,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引导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多向融资,积极争取外部融资支持。

3.4 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倡导绿色制造

一是要继续深化节能执法行动,全力抓好高耗能的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主动提前淘汰低端产品制造能力和相对落后产能,降低企业能耗及污染物排放。

二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大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数据监测、分析,实施节能降耗对标工程,加快实施重点项目,积极申报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在重点行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升工业整体能效。

3.5 加强信息化改造,促进“两化”融合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突出产业导向和产业特色,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我市重点产业中的各个层面上的应用、渗透和融合。着力抓好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企业的信息化项目推广和应用,推动试点示范企业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各种嵌入式软件技术、柔性制造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检测和控制以及内部物流和信息流的高度自动化。在此基础上,积极将电子商务、互联网络嫁接到传统产业,加强电子商务培训,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建立企业、行业网站,通过扶持发展电子商务,改变中小企业传统的物质流、价值流、信息流的运作形态,进一步优化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黄颖.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途径和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1.

[2]朱家良.浙江转型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浙江经济,2010,(5).

[3]肖飞.县域经济工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5).

2.3 要素制约突出

从宏观环境看,资金、土地、人才等瓶颈因素制约工业发展日趋严峻。资金要素方面,除了少数大型知名企业,目前银川市中小工业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难的状况,融资渠道十分狭窄,资金矛盾非常突出,许多有项目有盈利的企业由于难以筹措到必需的资金而不能最大规模地发挥其能力,这已经成为制约银川市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土地要素方面,工业用地制约日趋严重,很多项目落地投资以及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都受到土地指标的限制。人才要素方面,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银川市企业要获得相同层次的人才要比大城市企业付出更高成本,技能人员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上企业在员工培训上投入不够,企业人才素质提升缓慢,导致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高级人才紧缺。

2.4 节能降耗压力较大

银川市目前工业结构偏重,随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一批电力、煤化工项目在“十二五”期间的陆续投产,偏重性趋势将更加明显,将对节能降耗工作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高耗能行业企业是拉动全市规上企业能耗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这些企业也是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的中坚力量,在国家下达给自治区和银川市的节能降耗任务重、指标要求高的情况下,实现银川工业节能降耗达标与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矛盾将进一步突显。

3 下阶段推进银川市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建议

今后几年,银川市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推动工业发展由注重规模速度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由依赖投资拉动向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把工业发展真正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1 提升产业层次,优化工业结构

一是要继续壮大主导和重点产业。围绕国家确定的能源、资源加工基地的重大契机,加快提升能源化工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做大做强机械装备及再制造产业、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羊绒制品及纺织业、发酵及生物制药业等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的重点产业,较大幅度提升重点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

二是要以集约化发展为方向,努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石油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力争在3-5年内,形成一批有自主核心技术,有一定市场规模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集群,创造更多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三是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从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加工制造与研发协调发展转变,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鼓励企业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实施技术改造。

四是要努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商务、软件和服务外包、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技术研发商和工程服务商转变。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3.2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一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突出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抓好一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重点的技改项目。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全力组织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创建。积极推进行业龙头企业工艺技术及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是推动企业制度创新。积极促进企业家理念的转变,摒弃畏难求稳心态和家族化管理模式;培育企业做大做强,引入风险和创投基金等资本,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从业主管理制向职业化管理制转变。

三是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拓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促进专利代理、专利技术交易发展,努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核心技术。支持发展自主品牌,培育创建特色产业品牌、区域特色产业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产业品牌与产业集聚、专业市场相互促进、互动发展。

3.3 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落实培育和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引进紧缺急需的技能人才。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紧缺专业骨干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形成从初级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好用地平台。要集约利用土地,坚持按项目资金投入科学配置土地,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优先保证优势项目、重点项目的用地。通过出租、转让、政府依法收储等形式,盘活企业闲置土地,增加工业用地储备,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是抓好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一方面引导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定期向银行提供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建立互相信赖的银企关系,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引导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多向融资,积极争取外部融资支持。

3.4 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倡导绿色制造

一是要继续深化节能执法行动,全力抓好高耗能的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主动提前淘汰低端产品制造能力和相对落后产能,降低企业能耗及污染物排放。

二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大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数据监测、分析,实施节能降耗对标工程,加快实施重点项目,积极申报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在重点行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升工业整体能效。

3.5 加强信息化改造,促进“两化”融合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突出产业导向和产业特色,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我市重点产业中的各个层面上的应用、渗透和融合。着力抓好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企业的信息化项目推广和应用,推动试点示范企业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各种嵌入式软件技术、柔性制造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检测和控制以及内部物流和信息流的高度自动化。在此基础上,积极将电子商务、互联网络嫁接到传统产业,加强电子商务培训,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建立企业、行业网站,通过扶持发展电子商务,改变中小企业传统的物质流、价值流、信息流的运作形态,进一步优化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黄颖.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途径和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1.

[2]朱家良.浙江转型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浙江经济,2010,(5).

[3]肖飞.县域经济工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5).

猜你喜欢

银川市工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工业人
银川市放疗许可证发放现状分析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esson Planning for Junior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