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与死都需要智慧

2014-09-30陆晓娅

癌症康复 2014年4期
关键词:好书老头亲人

□ 陆晓娅

生与死都需要智慧

□ 陆晓娅

我在超市的书架前来回巡梭,死活不甘心找不到那本《生命的脸》。几天前,它还和《死亡的脸》一起摆在书架上,仅仅一念之差,我选择了“死亡”,放弃了“生命”——我正在研究死亡和死亡的威胁带给人的心理创伤。

一口气读完了《死亡的脸》,我迫不及待地要寻找“生命”。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把它从一摞书下面“发掘”出来,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嘲笑自己当初怎么变成“悭吝人”了。

我想,这是两本任何喜欢阅读的人都不应放过的好书——那种有阅读快感、增长知识、启迪思维的好书,尽管我不知道该把它们归入科普读物,还是纪实文学。

读书的时候我忍不住想到了作者的手——这是一双拿手术刀的手,它的精确和利落能起死回生(有书中惊心动魄的故事为证);它拿起笔来,不,应该是在电脑上写作时,一定和打开腹腔一样,也有一种“疱丁解牛”的快感和游刃感。否则,怎么能写得那么漂亮呢?

不过初读《死亡的脸》,我有点恨这个叫作舍温 努兰的美国老头。他那么赤裸裸地,一点不留余地地,甚至惟恐不真实不细致地告诉我们:不管人们为延长生命作出怎样的努力,我们都不可避免地因机体的衰老而死去!从缺血的心脏,到脑部老化,到癌细胞在体内如何拓展自己的“殖民地”,看着作者用栩栩如生的文笔写出的关于死亡的每一个细节,真有些不寒而栗。这就是我的未来?这就是所有人都不能摆脱的宿命?

这70岁的老头为什么要告诉我们关于死亡的真相呢?

你没办法不相信他的真诚。他说,只有诚实讨论死亡的详细过程时,才能面对那些我们最害怕的事情。藉由了解真相与准备去面对,我们才能超越对未知之死亡世界的恐惧,免于自我欺骗与幻灭。

的确,死亡给我们提出了那么多难题:面对一个患了绝症不久于世的人,该不该告诉他真相?

当一个亲人因为癌症转移,已经到了最后关头时,要不要为了延长一两天的生命而花一笔巨款?

对于高龄老人来说,要不要实施十分痛苦的介入式治疗?

在什么情况下你应该与死神搏斗,又在什么情况下你应该选择放弃?

你是愿意死在家里,死在周围亲人身边,还是愿意在医院里插满管子,“工业化”地死去?

“尊严地死去”是一种奢求吗?

作为目睹过无数死亡的外科医生,舍温 努兰大夫并没有自以为是地给出答案,他只是坦诚地和我们交流,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把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也许,当我们知晓与明白死亡的不可避免,才会认真地去思考如何“生”——不仅追求生的长度,更追求生的意义和生的质量。

如果说《死亡的脸》让我看到了一位睿智仁爱的医生,《生命的脸》则让我看到了一位可爱的老玩童。在一个个生命的故事中,我仿佛看到了舍温 努兰大夫一生的职业生涯:急诊抢救时的惊心动魄,成为父亲时的模糊泪眼,和唐氏儿、换心人、“麻烦先生”之间那种超越专业之上的交流,处处都是人性的光辉。这样的一生,是多么的充实和美好啊!相比之下,书中那些绝妙的人体知识,对我而言倒是次要的收获了。

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应该牢牢记住作者引述生物学家韦勒的一段话:“生命科学中包含的精神价值是无法用今日科学那种物质至上的态度说清楚的。”

最后,还想向译者林文斌、廖月娟夫妇表达谢意。许久了,难得读到这样棒的译文!

猜你喜欢

好书老头亲人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你是我的亲人
亲人
老头与丫头
好书共享
亲人(连载二)
写自己的亲人
好书推荐
倔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