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习作 让孩子走向生命的圆融
2014-09-30顾巧英
顾巧英
摘要:人是有意识的生命存在,体验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基本样式。习作是学生内在的独特体验的外化。通过习作可以实现对学生生命意义的引领,使学生的生命与灵魂在体验与表达中内省、舒展。通过生活体验、游戏体验、自然体验等能丰富学生生命的内在感受、领悟,让学生在触摸、实践、活动、交往等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生共长。
关键词:体验;生命成长;习作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7-0048-03
作为语文教师,面对孩子们对写作表现出的畏难、不喜欢等情形总感到遗憾:写作,是生命的表达,倘若一个孩子不喜欢表达,那他的生命将缺少观照自我内心的重要途径。况且,小学阶段是引领孩子喜欢文字,喜欢用文字诉说自我的关键的奠基时期。于是,2011年9月,笔者尝试开辟了“主题体验活动”,丰富孩子的生命经历,点燃孩子的生命表达欲望。经过一年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2013年5月,我们组建了研究团队,着手研究小班化教育背景下“体验式习作”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被立项为浙江省教研重点课题。
“体验式习作”课程面向3—6年级学生,招募了88位孩子,分为两个班,利用每周一下午的校本课程活动时间开展学习。限定班额是为了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生命与表达能力的发展。由此,我们带领孩子们触摸自然、体验生活、了解社会,不断走向生命的圆融。
一、在体验中感受生活,懂得辛劳与感恩
今天的孩子多生活在几位长辈的宠爱下,他们习惯被爱,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为了让孩子学会付出,学会换位思考,体味成长的感觉,我们根据孩子的生活实际,在习作课程中设置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孩子经历“操劳”,理解父母,体验成长,于无痕中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步发展。
1.家庭劳动,让孩子经历“操劳”
在课程活动中,我们设计了系列家庭体验行动。课程班老师带孩子们去菜场买菜、让孩子回家做一道菜、与父母互换角色当一天家、为父母做早餐、教孩子们包馄饨等。从活动策划到全程经历,从经历叙写到活动收获汇报,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其中,并用相机和文字记录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四年级许诺在《烧菜三部曲》中写道:
来到菜场,菜场里闹哄哄的,弥漫着一股臭烘烘的味道。真难闻!妈妈每天都得到这里来买菜,那得多难受啊。还有这里做生意的摊主也真不容易,为了赚钱得每天与臭气打交道。我来到一个摊前,这里有我需要的西红柿。它们似乎很害羞似的,把脸涨得通红通红的,看起来新鲜光洁。我看看这个也好,看看那个也好,一时不知要哪个。“要挑圆整些,没有破损的,小帽子绿绿的就行。”对了,临走前妈妈是这样说的,我精选了几个,付了钱,心满意足地转到了鸡蛋摊点……
经历了一次次家庭劳动体验,孩子们变得能干又懂事起来。在课程的交流群“快乐体验·快乐交流”中,经常有孩子贴出自己在家烧菜的照片,程申哲同学在切炒“丝瓜炒豆腐干丝”;张佳怡则晒上“土豆青椒丝”的制作过程……大家都忍不住点赞。通过经历“操劳”,孩子们体会到付出爱的幸福,也更能感受到被爱的幸福。
2.服务幼儿,让孩子体验“长大”
我们与只有一路之隔的当湖街道中心幼儿园取得了联系,利用中午时间做义工。孩子们先为三个小班的弟弟妹妹们讲绘本故事,之后,帮他们脱衣服、盖被子,照顾他们午睡。面对小小的幼儿,孩子们似乎长大了,在照顾他人的不易与快乐中体会到了责任与担当。六年级俞欣辰在习作《那笑颜,令我难忘》中写道:
这时,我的视线停留在了一位小女孩身上:多么清秀的脸蛋,还有她那宝石般的大眼睛。我拿出绘本故事,轻轻地讲起来,还不时与她互动。“咯咯咯……”小女孩突然笑了起来,眼睛弯弯的。“怎么啦?”我拉拉她的小嘴,说道。“这只小河马,怎么在河马妈妈身上睡觉呀!真是调皮……”她指着插图说道。我笑了,逗道:“是呀,小河马可真不乖,你可不能像它一样啊!”这一刻,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幼儿园的时光,和他们一起抛开一切的烦恼,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微笑……
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我们为孩子们创造了一次次经历长大、付出关爱的体验活动,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孩子们不断体认“大人”的成就感,感受生命成长的幸福。
二、在体验中学习合作,懂得规则与互助
孩子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在游戏中会自然形成规则意识,学会合作与分享。在课程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儿童游戏,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也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精神成长。
1.个体趣味游戏,培育自我挑战精神
个体趣味游戏单元是针对3—6年级设置的习作课程。在游戏中,孩子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成既定目标。这些游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挑战精神,形成良好品格。四年级林徐欣在《单手剥橘》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我用右手将桔子定定地按在纸巾上,迫不及待地想给它做个“皮肤移植手术”。没想到它一点儿也不配合。我刚举起拇指想要“动刀”,它就调皮地在我手下骨碌一转,溜到了一边。这回我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起压住它,它再也动弹不得了。我顺利地剥开了它那金黄的皮肤,边剥边小心翼翼地移动手指,生怕一不小心它又溜走了。不一会儿,一个“肉桔子”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水灵灵的,香气诱人,真想立刻把它给消灭了。我高高地举起桔子,兴奋地喊着:“我成功了!”……
孩子们就这样在贴近生活、空间自由的个体挑战性游戏活动中获得情智的修炼、情感的宣泄、成功的喜悦。他们体验着生命的本真,如沐春风,精神滋长,字里行间充满了睿智与幸福。
2.同伴互助游戏,培植互助精神
“小组互助性游戏”单元旨在让孩子通过与一位或两位同伴的合作,在实现既定目标的同时,逐渐建立起互助意识,学会互相商量游戏策略,共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等,从而形成互助精神。
游戏正式开始了,我们这边的刘芯羽和程瑞熙率先冲了出去。呀!被她俩夹在脸蛋中的气球竟如同一条滑溜溜的小泥鳅一样,调皮地滑到了两人背后。她俩焦急万分,似乎在说:“完了,气球掉了,又得重新开始了,那就不可能再追上了,算了,重新开始就重新开始吧!”她俩无奈退回起点,一人一手固定气球,再次用彼此的脸颊夹住气球,飞奔向前,转了一个弯,虽然与对手距离相差不远可依然被对手捷足先登到了终点。(五年级潘锦垚《合作才能赢得成功》节选)
小组互助性游戏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一次次合作互助中,孩子们彼此扶持,共同克服困难,不再彼此指责、推卸责任,学会了调动双方的智慧与力量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3.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团队精神
孩子只有从小拥有团队意识,才能在班级中快乐成长,也才能在生活中自如应对,成就未来的美好人生。为此,我们设计了“团队合作性游戏”单元,让儿童以6、7人为合作伙伴,组成小团队,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与其他团队展开角逐。从领取任务、策划分工、联合行动到成果展示,孩子们全程经历,发挥各自所长,为了团队目标齐心协力,奋力拼搏。
我们拿着剪刀、胶带,捧着报纸,高高兴兴地去做风火轮了……我们组早就分好了工、迫不及待地开始干活了。有的同学负责排报纸,有的负责剪胶带……总之,每个人都没有闲着。我们的速度非常快,别的组只做到一半的时候,我们组就做完了。老师见我们做的差不多了,就让我们把“风火轮”带到教室里去。不料,大家刚把风火轮抬起来,就刮了一阵大风,把反面的报纸吹得乱七八糟的。原来是我们忘了给反面的报纸贴胶带了……(六年级课程班冯心媛《无敌风火轮》节选)
尊重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同心协力,与团队共进,与团队共存亡。孩子们在这样的团队合作性游戏中深深明白,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只有融入团队,彼此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成就团队的同时更成就自我。
三、在体验中触摸自然,懂得理解与敬畏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就这样融入自然,可以让人打开心灵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孩子们也需要教师创设更多的机会打开心灵,感受自然、理解自然,从而萌生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心。
1.投身自然,表达独特感受
我们引领课程班的孩子用心触摸自然。春日里,一起种植春天、放飞风筝、展示诗情;秋日里,一起踏寻秋的足迹、聆听秋的声音、品尝秋的果实、欣赏秋的花姿、创作秋的图画、吟诵秋的诗韵……一个个主题体验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孩子对秋的感受,让孩子与自然的精神相融。“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就这样被激活,他们的笔下也自然流淌出了一篇篇闪耀着儿童生命精神的习作。
我,是一只平凡的小麻雀。展翅高飞在这幅水墨画中,为这幅忧伤的水墨画点缀得活灵活现生机盎然。碧蓝的清空,秋日在云头吟咏,洁白的云朵在懒懒地移动,秋叶上还沾着昨夜的星水,闪烁着宝石般的光泽。湛绿的嫩叶在风中微微飘荡,我凝视着那颗水露,惊奇地发现了我的第三只眼睛,他又咕噜一下,滑落土中。(六年级林徐欣《秋之韵》节选)
就这样,我们引领孩子聆听自然之声、感受自然之息、放飞自然之情,写作不再是任务,而是孩子们不吐不快的心声。那流淌出来的串串文字是孩子与自然生命互动的灵动音符,是孩子自我生命的浅吟低唱。读着,怎不为之心弦微动?
2.探索自然,抒写惊奇发现
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他们对自然、生活中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成长都充满了好奇感。通过体验,可以打开他们的感官,全身心地感知自然与生活,丰富他们的内在精神。于是,我们引领孩子开展了科学探究系列体验:管子的魔力、鸡蛋的奥秘、巧取硬币、神奇的纸船、夜晚观星……他们睁大好奇的眼睛、带着满脑的疑问投入探索,写下的篇篇作品中洋溢着儿童生命的好奇与惊叹。
只见毛老师先把两个气球吹好气,再用线把它们系起来,再拿着系好的两个气球往一个同学的头上摩擦起来。摩擦好了,毛老师边拿着系气球的那条线边说:“我让它们分开。”刚说完……它们分开来了,就像“冤家”一样,那个橙黄色的大气球还粘到了毛老师的毛衣上呢!我们惊讶得连下巴都要掉下来了。毛老师又说道:“气球,合拢吧!”……它们好像又变成了“难兄难弟”,紧紧“拥抱”在了一起,不肯离开。哇,真是太神奇了。(三年级姚哲豪《神奇的气球》节选)
体验习作活动,积淀了孩子们生命成长的高度,养护了孩子们的言语生命,也成了我们共同需要的美丽追寻。我们依托体验习作课程带领着孩子们开展言语实践,养护着孩子们的言语生命意识,让孩子们的生命走向圆融。看到他们思维灵动、精神渐长,我们由衷地为他们喝彩,也为能找到如此贴合儿童心意与精神成长的路径而欣慰。
责任编辑毛伟娜
①本文为2013年浙江省教研课题重点规划课题《小班化背景下“体验式习作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题编号:13A30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