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培养学生审美情感
2014-09-30秦振峰
秦振峰
内容摘要:一篇优美的文章,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美和作者审美感知相结合的产物。而在作者的审美感知中,情占至关重要的地位。这里所说的情,并非一般情感,而是审美情感。在文学创作中,这种审美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在学生的作文中也是如此。
关键词:措施 审美 情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清代徐宝善在《娱月醒心编序》中也说:“凡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有感触,皆笔之于书,遂成卷帙。”可见,审美情感在作文中是何等重要。
对幼师生来说,这种审美情感主要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看”“听”“说”“读”中获取,并由此产生写作冲动,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看”,这里指观察。伊·列·谢格洛夫在《回忆安东·契河夫》中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锐敏,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观察”对于一个作家是这样重,对于幼师生的写作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学生搜集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写作的基本功,是使学生产生审美感情的关键。在亲历其境的实地观察中,学生能感知到事物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特别是能透过表象感知到事物的内在美。
一次,我带学生去邓州花洲书院参观游览。学生在细致的定向观察中,不仅看到了书院外风景优美;垂柳依依,荷叶田田,碧草红花,清池金鱼;而且还看到了书院内范仲淹知邓州时,爱民如子、忧乐天下的博大情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学生被古代先贤的忧国忧民思想所感动,产生了审美情感,进而产生了写作冲动,回校后,她们写出了一篇篇充满美的景、美的物、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情感的观后感,决心要学习古代先哲的“忧乐”观,勤奋学习,献身祖国幼教事业。
“听”是人们接受外界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样,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接受信息,学到知识,进一步感知真、善、美和假、恶、丑。
单说听语文课,学生通过听配乐朗诵的课文,听老师生动、有趣的讲析,听同学的各种发言,会不同程度地被课文描绘的形象美,情节美,环境美,语言节奏美,文章结构美等影响着,感动着。在这种“影响”和“感动”的审美感知中,审美感情起了重要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我在和学生共同欣赏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先以“声教”(即配乐朗诵)导入,然后师生同步赏析“大地回春图”,再让学生口头描述自画的某一春景图。这样,使课堂充满了浓郁的春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不但感知道了春日的各种美,而且感知到这篇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和节奏美,从而产生了写作冲动。教师便可趁热打铁,布置学生作文。
“说”即口头表达。对于学生来说,“说”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名人名言,讲寓言童话故事、复述课文内容、口头作文等。通过各种各样的“说”,既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在多方对比中,使她们感知到所说内容的美和讲说者的神态美,表情美和口才美。这些美的感知,既能激起说得好的学生的更大兴趣,又能刺激说得不好的学生不甘落后,产生“走着瞧”的情绪。在一次赞秋的口头作文中,学生积极准备,竞相上台,不仅锻炼了口才,而且锻炼了敏捷的感知美的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读”,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幼师生正处于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的黄金时代。她们除了要认真读教科书外,还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博览课外的优秀读物。高尔基曾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更加光明和有意义”。鲁迅先生就主张爱读书的青年读各种书,还说:“书本具有一种能给我在人的身上所没有看见的不知道的东西的能力”。学生只要多读、精读一些好书,就能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激发审美感情,领悟写作“要诀”,从而产生也要“试一试”的写作冲动。
如有学生在读了《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后,也写起“童话”,在读了一些科幻小说后,写起了“科幻小说”,更不用说学了《荷塘月色》而写“夏日的荷塘”,学了《素面朝天》而写“我的审美观”了。这正如古人所说:“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
总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在“看”、“听”、“说”、“读”、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之产生写作冲动,的确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单位:河南南阳幼师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