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业大会,聚焦奶业问题
2014-09-29程勇
程勇
全国200多名牛业专家和牛产品企业的企业家云集呼图壁,探讨中国牛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但是,奶业问题频发的原因究竟在哪里?为什么“中国牛奶”“牛”不起来?新疆的乳制品企业如何走出天山?
牛业大会,奶业问题成焦点
最近频发的国内外牛奶及其制品质量问题,引发人们极大关注。奶业问题频发的原因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奶业问题频频发生,新疆的乳制品企业如何走向国内外市场?今年在呼图壁县举行的全国第八届牛业大会上,奶业问题再一次成为关注焦点。
关注的焦点是奶牛饲养方式和牛奶生产企业对牛奶质量的标准问题。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陕西秦宝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史文利表示,抓好奶业问题必须处理好饲养问题,必须要走规模化饲养之路。前几年,全国的奶牛饲养和管理都是一种比较粗放的方式,奶农在饲养方式上有很大区别,同一个村子的奶农饲养的奶牛生产的牛奶质量都不同,而且形不成规模,加上中间运输、存储环节较多,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不了鲜奶的质量,企业在收购了这些散户奶牛生产的牛奶后,很难生产出完全符合质量要求的牛奶。也就是说,奶源基地建设的好坏是牛奶质量好坏的基本保证。没有好的奶源基地建设就没有合格的奶业产品。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孙少华长期关注我国牛奶产业发展,他认为,重奶不重视牛的中国传统思想,也是导致中国奶业成为空中楼阁的原因之一。消费者只重视奶产品的终端质量,一般不会去考虑奶牛的品质,实际上好奶牛才能生产出合格的牛奶。新疆是全国的奶牛饲养大区,牛奶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新疆,最重要的奶牛品种是荷斯坦奶牛,这个品种的奶牛无论是产奶量和品质,都已经是世界上比较公认的奶牛品种,但同样品种的奶牛由于饲养方式不同,生产出来的牛奶质量也会不同。
多位专家的意见在呼图壁县西域春企业身上得到了印证。前几年,西域春公司就是从农户手中收购鲜奶,通过加工制成商品奶。尽管企业把质量和生产工艺管理到了极致,但仍然无法保证鲜奶质量。最后,企业花巨资建立了自己的奶牛饲养基地,统一饲养,统一管理,并且根据不同时期对奶牛进行体检,把体质不符合要求的奶牛及时淘汰。派专门的 专业技术人员对奶牛进行24小时监控,有了稳定的奶源,企业生产出来的乳制品质量也有了保证。
有了稳定的奶牛饲养基地,有了先进的设备和一流的技术人员,西域春更加自信。8月9日,公司对外宣布:新疆西域春乳业公司正在对已建的年产配方奶粉8000吨至1万吨配方奶粉生产线做最后调试,并按国家新规范要求,报批配方奶粉生产许可。
无独有偶,此前,石河子花园乳业称,8月18日其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上市。
对于新疆本地大型乳企纷纷开始涉足配方奶粉领域,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许尚忠表示,“时机正好”。以往国内大型乳企经历多次信任危机后,洋奶粉疯狂占据中国市场,而日前恒天然毒奶粉事件又打破消费者对洋奶粉的盲目追捧。“内地市场对新疆奶源非常认可。”许尚忠说。
据了解,目前,新疆共有44家规模乳品加工企业,2012年日处理生鲜乳能力已达6218吨,但产品均以液态奶为主。同时,新疆工业乳粉产量排名全国前列。但是,大多是被内地企业收购,二次加工成配方奶粉再销售。对新疆乳企来说,优质奶源并未创造出优质价值,这次牛业大会的召开,找准了新疆奶业发展的脉搏,无疑为新疆乳制品企业进军国内甚至国外市场打开了一扇门。
解决了规模饲养问题,解决了奶牛的品质问题,解决了企业生产工艺问题,新疆的“放心奶”一定会在国内外乳制品市场崛起,新疆的牛奶一定会“牛”起来。
如何让牛业 “牛”起来
以“整合品种资源、优化养牛模式”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在呼图壁县落下帷幕。两天中,200多位与会畜牧专家和知名畜牧企业的代表汇聚一堂,探讨中国牛业未来发展方向。
围绕大会主题,中国畜牧业协会举办了以现代化牛业发展综述、转型期中国肉牛产业模式的发展思路、中国牛品种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肉牛业科技化成果交流为主要内容的高层论坛。
应该说,能承办国家级牛业发展大会,是一个地方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充分应证了我州在引领全疆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备了成为产业“龙头”的实力。虽然我州的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喜人,但是我们还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牛产业化发展只是形成了一个基本的雏形,就整个牛产业的产业化发展而言,仅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那么,肉牛业如何才能真正地“牛”起来呢?
众所周知,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源头和先导,可是在肉牛的品种改良和繁育方面,我国起步较晚,对种牛繁育体系建设投入少,没有根本解决肉用种牛的自给问题。目前,存栏的肉用种公牛大部分是引进的活体或胚胎。肉牛业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还依然要面临诸如生产水平低下、良种化问题突出和集约化程度低等许多问题。此其一。
养殖规模偏小,也影响到了牛的深加工。目前,全州存栏的各种牛,整体养殖规模居于国内中下水平。“没有形成集约化生产,加工又没发展起来,一定程度限制了牛业发展。”一位专家如是说。
饲草料的供给限制了牛业的规模扩大。一头成年黄牛每天要消耗25至35公斤的草,按昌吉州《关于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到“十二五”末,全州新增肉牛出栏20万头计算,需要饲草700万公斤。这仅仅是肉用牛所需的饲草。那么,奶牛的饲草又从哪里来?秸秆回收利用率低、养牛周期长导致牛的疫病防治难度加大,加上养殖成本高,都挤压了养牛的利润空间。
养牛成本高,利润空间小。以一头450斤的架子牛为例,进货7600元一头,饲养到1200斤左右,需要14个月,饲料、水电、药费等成本算下来约1.2万元,按当前价格,一头成品牛售价1.3万元。“加上人工成本,根本赚不到钱。”呼图壁县一位养牛大户说。
问题就是机遇
昌吉州要加快牛业发展,首先要在规模上下功夫。“村看村,户看户,产业发展靠大户”。要大力发展牛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扶持有实力、有能力、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或个人领办、创办草畜联营、牛羊育肥、牧草生产等专业合作社。通过养牛工厂、合作社和养牛大户带动,催生养牛业的链式反应,尽快壮大养殖规模。
众所周知,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源头和先导。要以西门塔尔牛和荷斯坦牛为今后自治州肉牛肉羊品种改良的主攻方向,建立种畜场、良繁场逐级扩大的良繁体系,增强供种能力。通过多元投入和多种经营机制,培育一批机制活、效益高的种畜场和良繁场。
向深加工要效益,才算牵住了这一新兴产业的“牛鼻子”。现实中,一些农户反映,“我们都是替别人在养牛,牛价高,得到的利润却很少。”目前,昌吉州还没有像样的牛深加工项目,如果只是出售,在牛产业链上,我们只处于中间的养殖环节,利润较高的两头被别人占据,就很难调动农牧民的养殖积极性。要重视引进牛加工项目,解决好“出口”的问题。把引进和扶持清真牛羊肉加工龙头企业作为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关键,各重点县市要本着“业内一流、国内领先、高标准、高附加值、市场拓展能力强”的要求,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引进培育牛羊肉精深加工企业,集中力量抓好牛羊肉产品深加工,以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
我们相信,“牛经济”越做越大,生活也是越来越“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