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2014:鲍德里亚理论研究综述

2014-09-29王欢欢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鲍德里亚政治经济学后现代

王欢欢

摘要:

让·鲍德里亚,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后现代理论家,被认为是法国旗帜最为鲜明、著作最为晦涩、创造力最为丰富的后现代理论家。鲍德里亚的理论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对他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2010至2014年有许多篇关于鲍德里亚理论的文章被发表,其中有4441篇在知网上能被检索到,就通过从这4441篇文章入手对近三年鲍德里亚的理论研究成果做一简要总结。

关键词:鲍德里亚理论研究;综述

一、 鲍德里亚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战的结束后,西方世界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网络电脑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使人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与此同时,在思想理论界,解构主义等新的思潮深深触动了各国学者,进而引发了思想理论界的地震。1968年法国发生了“五月革命”它促使一大批战后法国学者放弃了对政治、意识形态的直接关注,转而对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影响进行深入的反思。很多思想家撰文论析了工业时代的终结和一个新的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指出知识与信息成为社会的新的组织原则。福特主义的大规模生产与消费模式已被一种新型的全球化的和更为灵活的生产所替代。

二、 关于鲍德里亚其人

让·鲍德里亚,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后现代理论家,鲍德里亚生于1929年,他在巴黎获得了社会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巴黎十大和巴黎九大,从1968年出版《物体系》开始,撰写了一系列分析当代社会文化现象、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著作,并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法国知识分子。

三、 鲍德里亚的主要理论

学界普遍认为鲍德里亚的理论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处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影响下,并结合符号学与精神分析理论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分析。主要作品有《物体系》、《消费社会》和《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阶段也被称为鲍德里亚的现代理论时期;第二阶段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变到后马克思思潮。这段时间他也被人称为其社会思想成型时期。在这一阶段,他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展开了较为尖锐的批评,成为后现代的理论先驱。代表作有《生产之镜》、《象征交换与死亡》等;第三阶段,他同一切现有的思潮决裂,最后同现实本身决裂,走向了主张物体支配一切的阶段。代表作有《诱惑》、《宿命策略》、《冷酷的记忆》等。

四、鲍德里亚理论研究综述

通看这4441篇文章我发现研究者对鲍德里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者关注鲍德里亚对经典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及批判马克思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号理论在后现代文化中的意义;其次,研究者广泛地接受了鲍德里亚提出的概念,如拟像、仿真、超真实、内爆等,把它们作为描述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最有效的概念;再次,研究者对鲍德里亚的消费理论、符号价值概念等给予了相当充分的重视;最后,研究者对鲍德里亚思想来源进行清理,分析鲍德里亚对前人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一) 鲍德里亚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这一部分论文主要针对商品的符号价值已经代替商品的使用价值和消费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开始已经取代生产占有主导性地位,支配着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展开研究。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指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一书中界定道“符号政治经济学: 在功能性( 客观的目的性、与有用性同构) 的遮蔽之下,它构建了某种意指关系的模式,其中所有围绕它的符号都在逻辑的可计算性当中充当一些简单的要素,在符号交换价值体系的框架中互相的指认。”刘维兰在《试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鲍德里亚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全面推向符号,他在文中指出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世界不再是商品的世界而是变成了符号的世界。物不再作为商品而存在而是作为符号而存在。符号成为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成为世界的主要力量。他断言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物质生产活动占据着首要的和基础的地位,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先性。生产决定消费。在鲍德里亚看来,随着生产时代的结束和消费时代的来临,商品的逻辑得到了普及,一切都由这一逻辑决定着。消费取代了生产的核心地位,不仅支配着生产进程和物质产品,而且支配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施奕青在《鲍德里亚拟像理论研究》中指出我们必须重视消费在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地位,消费不再是被动的吸收或消耗,消费作为一种消费力和消费关系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样,是推动整个经济运行的重要力量,而且将成为最主导的力量。新的经济模式使人们的消费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在消费领域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非物质形态的商品在消费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二是符号体系和视觉形象的生产对于控制和操纵消费趣味与消费时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2]。

(二)拟像、仿真、超真实、内爆等是后现代主义最主要的特征

鮑德里亚以后现代的话语方式描述总括了西方高科技境遇中人们社会生活内容与方式日趋拟真模塑化、超真实化、价值碎片化而不断拆解及无限重组的情势,并相应提出追随、助长客体致极的宿命策略,含蓄地预示了西方后现代这种超极限的增殖发展可能将导致高科技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终结和某种新东西的出现。

罗小凤在《拟像:超真实的后现代性话语》中指出:法国著名学者让?鲍德里亚越来越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他以言辞犀利而语言晦涩、知识渊博而思想怪异、敏感锐利而复杂多变、最激动人心而又最富有争议的多样风格席卷思想界和理论领域。“拟像理论”是鲍德里亚思想体系中最著名的理论,他用“拟像”这个理论话语概括了后现代世界的总体特征,并形成了一套严谨的话语体系,拟像遂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独特话语方式,仿真”、“拟像”、“超真实”、“内爆”成为关键词和时尚语,而“超真实”是其本质特征。[3]

(三)对鲍德里亚的消费理论、符号价值的重视

这4441篇文章中有三分二的文章是针对鲍德里亚消费理论、时尚理论、媒体思想、符号价值的研究展开的。关于鲍得里亚消费理论的研究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结合鲍德里亚的消费理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中国当下社会在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媛的《中国消费模式演变研究》、冯晓宁《当代中国网络问题研究》2、针对鲍德里亚消费理论研究的分析、评论如:杨金雪的《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评析》3、鲍德里亚消费理论与马克思生产理论的比较如:张乃芳、张冬生的《交汇与分歧:鲍德里亚消费理论与马克思生产理论的比较》。针对鲍德里亚符合价值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浅析鲍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如:梅琼林的《符号消费构建消费文化——浅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2、对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解读如:张一兵的《伪消费背后的需求幻象——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

(四) 鲍德里亚对前人思想的批判和继承

1.鲍德里亚与法兰克福学派

鲍德里亚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之间的逻辑关联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从鲍德里亚的著作看, 他早期思想的形成受到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 特别是马尔库塞的影响。这一影响与他20 世纪70 年代前后思想的形成, 特别是其早期有关技术批判和消费社会思想的形成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关联。孔明安在《鲍德里亚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的比较研究》中指出:鲍德里亚与法兰克福学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以及他们之间的异同, 具体表现为: 其一, 二者都看到了符号在现代技术社会批判中的重要性。其二, 二者都是在悲观的技术决定论的前提下展开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个性的压抑的批判; 其三, 二者的批判都具有浓重的乌托邦色彩; 其四, 鲍德里亚后来抛弃他早期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 转而寻求一种更加激进的技术批判理论, 因此, 从深度和广度而言, 鲍德里亚的批判远远地超过早期法兰克福学派。[4]

2.鲍德里亚与列菲伏尔

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亨利·列斐伏尔,被西方学界称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父”,他开创了对日常生活进行系统批判的先河。列斐伏尔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将被消费所占领的日常生活称作“消费受控制的科层社会”。在这个消费体制牢固掌控的社会中,流行文化与消费体系全面操控了日常生活。巴晶在《列斐伏尔与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比较研究》中指出:列斐伏尔在分析消费社会的时候,是从人的具体需要出发,表明如今消费的物品的使用价值的退位。人们持续不断的消费,是为了追求社会地位的认可,因为消费的差异性决定了社会地位的差异性。但是鲍德里亚则更为彻底的与这样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思想决裂。在他看来,从任何具体的需求类的概念出发来理解消费对象仍然只是表面化的——对于地位的追求,实际上也是人们的一种需求。[5]列斐伏尔的有关消费社会的理论,能够解释人们购买不必要商品的缘由,却无法说明消费时尚变化的根本原因。与列斐伏尔不同,鲍德里亚不仅对消费社会进行了批判,同时甚至对反消费社会的话语也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这种话语是一种说教式的,一方面强调了消费社会的弊端,另一方面又认为消费社会的悲剧性出路无法避免。这种说教式的话语反证了消费社会的强大,制造了消费的神话。

从以上研究状况来看,研究者从横向纵向出发,对鲍德里亚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但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学术界的鲍德里亚研究还没有达到与其他西方思想大师可以平起平坐的程度。对于鲍氏理论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资源的发掘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尤为遗憾的是,运用鲍德里亚理论对中国问题的分析这方面,国内还没有专著出版。对鲍德里亚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注釋】

[1]刘维兰,试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04):34

[2]施奕青,鲍德里亚拟像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3—32

[3]罗小凤,拟像:超真实的后现代性话语[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3):45

[4]孔明安,鲍德里亚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05):33

[5]巴晶,列斐伏尔与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45—55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鲍德里亚政治经济学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与形而上学——对鲍德里亚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
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的旋涡中
90后现代病症
鲍德里亚技术哲学研究综述
关于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研究的文献综述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