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教育视野下成人体育教育现状及框架研究*

2014-09-29张凤玲张兴泉王亚乒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年龄组成年人成人

张凤玲,张兴泉,王亚乒

(1.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部,广东广州 510090;2.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辽宁沈阳 110102)

1 研究意义

20世纪60年代,保罗·朗格朗倡导的终身教育思潮席卷全球。进入21世纪,终身教育不再是一种遥远的理想,而是日趋形成的一种现实[1]。成人教育隶属终身教育,同时也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从2001年群众调查显示我国体育人口年龄构成比例呈“马鞍型”结构[2],成年人在体育人口中占比最低。另据网易新闻报道,中国每天有千余人猝死,而中青年猝死比例不断上升[3]。面对当前严重形式,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成年人自身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令人欣喜的是,成年人的健康意识慢慢被唤醒,兼顾工作、家人的同时也增加对自身健康的投资。

当前高校对成人教育还停留在学历教育、考试教育方面,而体育教育这块市场还有待开发。笔者在终身教育的视野下,对成人体育现状及需要进行调查,依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构建成人体育教学框架,满足成人日益增加的体育需要,为成年人增进健康、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增加体育人口数量、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增强社会家庭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和从事工作多年的25~50岁成年人最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分布如表1:

表1 研究对象统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教育学、体育学、人口学等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寻找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对587名成年人的体育参与状况、影响参与因素、选课意向进行问卷调查;

本研究随机抽样选取广东省四座城市的60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测试者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93份,回收率为 98.8%,有效问卷 587份,有效率达到97.8%。

2.2.3 座谈法:聘请专家座谈,听取专家建议,构建成人体育教学框架;

2.2.4 数理统计法:运用描述统计、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成年人的健康状况

1947年美国学者P.C.格里克于从人口学角度最早提出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并对一个家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作了划分[4]。传统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将家庭的发展大致划分为5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单身、新婚、满巢、空巢、解体阶段[5]。成人阶段的生命周期和家庭周期重合率较高,因此引入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成人的生存状况。

离开校园步入工作岗位,成年人开始为事业、婚姻、家庭奔波忙碌,面对高房价、孩子的高额教育费、老人的高额医药费,成年人唯有牺牲时间全力打拼。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缺少养护的身体状况频出,各种亚健康症状甚至疾病也纷至沓来。对成年人的主观健康状态进行调查,52.2%的成年人感觉到体力下降,23.5%的人感觉到健康危机。当成年人健康亮起红灯的时候,成年人的健身意识才被唤醒,体育需要、体育行为又被激活。

3.2 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

成年人应该是人生角色转换最频繁的阶段。用一个字概括成年人的生存状态就是“忙”。因为忙,体育锻炼对他们而言遥不可及。对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15.84%的成年人生活中几乎没有体育;仅关注体育新闻、精彩赛事,但不参与体育活动的成年人占9.89%;偶尔参与体育活动者最多,占58.4%;有一定的体育习惯,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成年人仅占15.84%。

图1 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分布

对三个年龄组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状态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如表2:卡方检测值X2=26.286,P<0.01,说明不同年龄组成年人体育活动状态有显著性差异。由图2、表3可知,25~30岁年龄组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即不参与者和经常参与者都占比最高;而41~50岁年龄组在不参与者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间接参与和偶尔参与状况也好于其他年龄组。统计结果显示在不参与者人群中,有随年龄递减的趋势,25~30岁年龄组比例最高,占45.16%;31~40岁年龄组居中,占40.86%,41~50岁年龄组占比最低。从单身、到新婚,年轻人为适应新角色新任务努力打拼而牺牲了体育锻炼;进入满巢期,随着家庭生活及工作步入轨道、余暇时间增多、健康意识增强,不参与体育活动的人越来越少。在间接参与者人群中,41~50岁年龄组占比最高,占该人群的48.28%,由于体能或者技能的缺失,部分成年人只能“望梅止渴”通过间接方式与体育来个亲密接触;偶尔参与者是占比最高的群体,占总体的58.43%,而且有随年龄增长占比提高的趋势;经常参与者人群,有稳定的兴趣爱好和参与习惯,年轻人一军突起,占43.01%,随着年龄增加呈递减趋势。

表2 不同年龄组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状况卡方检验结果统计

表3 不同年龄阶段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统计

图2 成年人不同年龄组参与体育活动状况分布

按性别对成年人体育活动状态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如表4,卡方检验值X2=85.895,P<0.01,说明不同性别参加体育活动状态有显著性差异。如图2,从整体而言,男性参与人数整体多于女性参与人数。女性是体育人口的弱势群体,一方面是生命周期面临角色转换造成的无暇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未能培养她们形成稳定的体育参与习惯,再有一方面就是中国传统相夫教子的思想使得中国女性在家庭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压缩了女性在体育方面的需求。因此应该呼吁全社会关爱女性,同时女性也要学会关爱自己,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去,以更好的体质、精神面貌去创造多彩人生。

表4 不同性别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卡方检验结果统计

调查显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成年人只占总人数的15.84%。而日本在2000年制定的《日本振兴大众体育十年计划》中明确“争取使得每一位成年人每周至少参加一次体育锻炼,体育实施率达到50%以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运动医学协会指出“一个成年人每天应有3O分钟的适度体育锻炼”[6]。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成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急待改善。

3.3 影响因素调查

对影响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如表5。

影响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首位因素是没时间,占比59.97%,受此影响最多的是女性群体和25~30岁群体,与毕业后各种新角色的转换、过渡有关,被称为“压力山大”的一代为适应新角色、完成新任务、面对新挑战加班加点,体育锻炼对他们而言是奢侈的享受。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生命周期的转换,人们的健康意识被重新唤醒,受时间影响呈现递减趋势。但不得不正视,时间绝对是束缚成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第一要素,国家应该严格监督劳动法的落实,保证国民的基本体育锻炼时间。

影响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第二位因素是缺少锻炼伙伴,占比38.84%。受此因素影响最多的是男性群体和25~30岁群体。年轻人喜欢激烈对抗的体育项目,但工作后由于缺少伙伴,参与集体项目机会大大减少;而其他激烈项目如羽毛球、网球同样对伙伴人数、伙伴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单身期及新婚期的年轻人,尤其是男性,多数选择和同事、爱人、好友等伙伴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宋晓东的研究表明,家里其他成员支持其锻炼的人更有可能参加锻炼;好友支持其锻炼的人更有可能参加锻炼[7]。因此,成年人加入一定的教学组织,和亲人、朋友一起作伴可以有效地提高锻炼的积极性。

表5 影响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分布统计

影响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第三位因素是没有专业教师指导,占比25.55%。男性更喜欢挑战,因此对技术的渴望程度较高;而女性参与的体育活动技能性要求不高,因此受此因素影响较低。单身期刚走出校门,学过的技能可以满足平时的运动需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往的技能遗忘或者跟不上时代的步法,成年人的继续学习的欲望愈加强烈,渴望得到专业教师指导。高校在终身教育视野下,应该有意识转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满足不同人群的继续教育的需要,着力打造体育名师,加大宣传,扩大体育名师的影响力。

场地是影响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第四位因素,25~30岁人群由于工作压力大、晚睡晚起,无法利用社区场地、公园、学校进行体育锻炼。随着年龄的增加,工作、家庭趋于稳定,空闲时间增加,对周围的场地利用率有所提升。由于成人较忙,因此体育学习会考虑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因此成人体育学习一般采用就近原则。高校成人体育教学对象应该先锁定广大的教职工群体、附近居民、周边职工、外校学生,加大对这部分群体的宣传,吸引其加入。

排在第五位的影响因素是器材。由于男性对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对器材要求也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器材的要求更高,但勤俭的生活作风也束缚他们的渴望,因此体育消费观有待提升。

而成人体育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伙伴、场地、师资、器材等困扰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

3.4 成人体育教学框架

齐默尔曼提出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包括6个核心问题。笔者依据这一理论逐一梳理成人体育教学框架。

图3 成年人体育参与人数性别维度上的变动趋势

成人体育教学学习的核心问题:1)为什么学,随着生命周期的转换,成年人的健康体质在走下坡路,再加上“压力山大”的时代特征,成年人慢慢意识到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去锻炼自己的身体、放松自己的心情。参加体育锻炼成为成人的一种需求。成人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身体锻炼,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来解释,当成人技能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又会产生了更高一层次的需要,而自主学习无法满足这种需要的时候,走进学校、进行系统学习便理所当然成为成年人的选择。2)如何学,成年人体育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尊重成年人的选择权,课程内容、上课时间、授课教师由成年人自主选择。有专业教师手把手纠正动作、传授原理、指导练习、分配搭档、甚至还会陪打,私家教练似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员学习动力更强、技能提高更快。3)何时学,当成年人有了系统学习的欲望,再结合自己的余暇时间就可以选择学习时间了。笔者对成年人体育学习的时间进行调查,选择率最高的两个选项是周末占66.28%,晚上占53.49%,因此平日晚上和周末是成年人体育学习的最佳时段。4)学什么,成人体育学习的兴趣、需要是学习内容的决定因素,因此必须对成人的体育需要进行调查,开设不同层次、内容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由于成人工作压力大,体能不足、技能有限,参加体育学习的目的是健康、娱乐、学习、社交,笔者拟设了四类课程:(如表6).A休闲娱乐类,主要是结合成年人的体质状况,开设当前流行的时尚运动,如瑜珈、高尔夫、远足、自行车等课程,成年人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员的相互配合实现自己的体育需要。调查结果显示女性群体、高龄群体倾向于选择休闲娱乐类教学内容,该选择率位于选择的首位,占43.7%。B保健类,随着成年人的健康意识被逐渐唤醒,对保健类技能如太极拳、太极剑这些具有民族文化传统、和缓、优美的体育技能产生了探知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保健知识也如饥似渴,如健康饮食、按摩操等。保健类课程选择率位居第三,占比20.4%;C一般水平的运动训练类,选择者以男性、年轻人居多。年轻人崇尚时尚,虽然工作忙碌,但对时尚的追求没有停止,学习欲望强烈,比如羽毛球、网球都吸引了大量成年人参与,但由于缺少专业指导、技能提高遇到瓶颈,渴望到高校接受专业指导、学习。这类人群占36.4%,位列第二位。最后还有为数稀少的体育爱好者渴望技能得到突破和提升,选择接受高水平运动训练类。5)在哪里学,由于成人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对场地、器材、师资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该是成人体育教育的一大阵地。6)与谁一起,成人体育学习可以选择搭档,可以是同事、朋友、亲人一起报名参加,和熟悉的人结伴参加学习氛围更融洽。

表6 成年人体育教学类型调查统计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4.1.1 随着生命周期的转换,52.2%的成年人感觉到体力下降,23.5%的人感觉到健康危机;

4.1.2 成年人偶尔参与体育活动者最多占58.4%;有一定的体育习惯,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成年人仅占15.84%。对不同年龄组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显著:41~50岁年龄组在不参与者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间接参与和偶尔参与状况也好于其他年龄组。而25~30岁年龄组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在不参与者与经常参与者都占比最高。对不同性别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显著,男性参与状况好于女性。

4.1.3 男性更容易受缺少伙伴、指导和器材的影响;女性更多受没有时间的影响;年轻人更容易受到没有时间、没有伙伴和没有场地的影响,年长者更容易受缺少指导和缺少器材的困扰。

4.1.4 成人体育教学框架:成年人通过自主选择,选择学习内容、选择教师、选择上课时间,甚至选择伙伴,在轻松融洽的氛围里来实现锻炼身体、舒缓心情、提高技能的目的。尊重成年人的需要、尊重成年人的选择权是成人体育教学的主线。

4.2 建议

4.2.1 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法制,加强监管,保证成年人应有的余暇时间和锻炼时间。

4.2.2 依据终身教育理论来合理分配师资,研发有潜在需求的相关课程。

4.2.3 加大宣传,进一步提升人民的健康意识,倡导积极的体育消费,提升生命质量。

4.2.4 加快生活圈配套建设,着力落实学校、体育场馆、公园对市民开放的要求。

4.2.5 行业协会、部门工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大量的体育活动来增强职工身心健康,尤其是对女职工要重点关注。

4.2.6 成人体育教学受时间成本、交通成本的影响,因此可以先在便于开展的教职工中试运行,摸索经验再加大宣传扩展到周围社区居民、其他企事业单位职工。

[1]UNSECO.教育——财富蕴 藏其中[M].UNSECO 中文科译.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89,102

[2]苗治文,许实.建国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4):29

[3] 网 易 新 闻 http://news.163.com/12/0505/07/80NO4TSM0001124J.html

[4]王世哲.家庭体育与终身体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4(10):3

[5]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七城市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24 -25

[6]彭大松,许玮.体育人口研究:近三十年研究回顾及相关问题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 ,2009(4):350

[7]宋晓东.中国科学院知识分子的锻炼行为及其干预策略[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0届博士论文

猜你喜欢

年龄组成年人成人
成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养大成人
成年人爆笑日常
成人不自在
成年人的辛苦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关于组织中年龄多样性与世代差异的研究
成人学习能力研究反思
教育不是成王败寇而是望子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