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彭德怀

2014-09-29霁然

全国新书目 2014年8期
关键词:侄女彭德怀毛泽东

霁然

这是一部以全新视角去研究和描写彭德怀的纪实文学作品,即从彭德怀家庭生活的细微处用笔,以彭德怀和两任妻子及八位侄儿侄女在半个世纪里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风雨人生和真情故事为线索,贯穿了彭德怀从戎马倥偬到庐山遭难、谪居挂甲屯、建设大三线、被禁什坊院、囚室写自传,直至在病床上含冤而逝的传奇一生,深度探寻彭德怀的情感与心迹,写尽了一代元帅的铁骨与柔肠。

近日读到一本特别的彭德怀传记,《不信青史尽成灰——彭德怀的铁骨柔肠》(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6月版)。乍看之下,对这个书名并不以为然。毕竟彭德怀已经获得平反,“青史”并未“尽成灰”。然而封面上彭德怀一身国防部长的盛装却一脸忧愤怅惘的神情,以及整体青灰的色调粗粝的触感,却又让人觉得书名并不违和,反倒透出沧桑的历史况味来。关于彭德怀的传记已有不少,莫非这一本披露了之前被掩盖的“青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把各种档案、文献资料视为历史的骨架,那么亲历者在历史事件中的悲欢离合、命运沉浮,就可看作历史的血肉。被掩盖或者说被忽略的历史,其实就隐藏在历史人物的情感和心迹里。而这本《不信青史尽成灰》,也许是至今为止记述彭德怀的内心世界最全面、最细腻的一部。

书就从青年彭德怀与前妻刘坤模的爱情故事写起。当年的得华大哥和刘细妹相亲相爱,他教她读书认字,还给她起了学名——“古人规定男为乾,女为坤。你应该做女中模范,我看就叫坤模吧!”但平江起义后,一个成了南征北战威名赫赫的彭大将军,一个成了东躲西藏流离失所的“赤匪婆娘”,十载离别一朝相聚时,走投无路的细妹子已经和收留自己的恩人育有一女。“今后我们还可以像兄妹一样嘛!”彭德怀似乎轻松放下了自己的第一份爱情。刘坤模满腹酸楚地给他写了血书,他还批评人家是“封建思想”。然而,正如彭德怀自己说的:“儿女情长,藕丝难断噢!”在1959年上海会议上受到毛泽东“你彭德怀是一贯反对我的”疾言厉色的敲打后,彭德怀锁眉沉思良久,突然对办公室主任王焰说了一句:“我现在很思念刘坤模同志。”他对前妻的信任与思念,就这样不经意间流露出来了。至于彭德怀拒绝吃“分手梨”,以及在批斗会场竭力保护吃了“分手梨”的妻子浦安修的言行,无不证明了这位硬汉其实深埋着一副柔肠。

儿女情长不算,无儿无女的他还像老妈妈一样帮侄儿找媳妇、伺候侄女坐月子,对黄公略、左权的遗孤亦视如己出;“大炼钢”时替孕妇挑铁砂;雪夜里替战士站岗;给大渡河边曾为红军摆渡的老船工送钱送烟;即便谪居挂甲屯,还自费给周边农民装电灯接水管……作者巧妙地把彭德怀横刀立马之外的另一面与他在重大历史节点上的选择和命运交织在一起,绝不是为了把“青史”变“情史”,而恰恰是通过描述苦出身的彭德怀对受苦受难者的同情,来回答“你是国防部长,为什么要管经济上的事”的追问,说清他“犯忌直谏”、“死不悔改”之中的情理。

但如果止笔于此,这本书只不过赚得读者一掬清泪,顶多也就是提供了一些历史的“边角料”而已。为了说明“请为人民鼓咙胡”绝不是彭德怀感情用事,更不是所谓英雄情结作祟,作者详尽描述了彭德怀在东北、西北、湖南考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一把火(指‘大跃进)会把我们的家底烧光的!”还有他出访东欧时的忧思:“我担心中国老百姓打我们扁担啊!”这样,他在庐山会议上写那封信就不是偶然事件,而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了。

此后彭德怀的悲剧命运众所周知,在含垢受辱不断抗争申诉的漫漫15年里,彭德怀复杂的内心世界成为该书的一大看点。1961年初写了五万余字的《对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看法》,年底回湖南做调查,写了五份调查报告;1962年又给毛泽东和党中央写了一封“八万言书”;1970年还写了十万言的自述;期间还有若干单独写给毛泽东的信——这些都成了后世研究彭德怀和那段历史的重要文献。但在当时,彭德怀被贬斥在政权中心之外,他的这些呐喊如石沉大海。彭德怀只好对来探望的侄儿侄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倾吐心曲,总结自己三十余年的革命生涯,反思自己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反教条主义”中的过失,对庐山会议以来横加在他身上的莫须有罪名进行抗辩,特别是对毛泽东与自己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思考。他还把一些重要手稿交给侄女彭梅魁保管,“等将来用得着的时候拿出来,为我争回清白”。作者几乎访遍了这些重要当事人,包括彭德怀的七个侄儿侄女、他的养女左太北、警卫参谋景希珍、秘书綦魁英、王承光、军事参谋杨凤安、司机刘祥、赵凤池等,记录了当时彭德怀最真切的感受和看法,他的不解、委屈、愤怒、担忧、思索、希望……“不信青史尽成灰”,是彭德怀和他们共同的心声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还挖掘出了彭德怀和原中共中央党校党委书记兼校长杨献珍交往的历史片段,说明彭德怀的“死不悔改”并非纯由其耿直刚烈的性格使然,而是和他的理论修养历史眼光有关。杨献珍同情彭德怀的遭遇,借毛泽东同意彭德怀到党校学习之机,经常到吴家花园看望彭德怀,一起讨论时局问题,惺惺相惜。后来,杨献珍把彭德怀六年来深刻的思想论述统称为“彭德怀在挂甲屯的思考”。彭德怀和浦安修“分梨”时请杨献珍见证,还把他和毛泽东1965年单独谈话五小时的内容告知杨献珍。这些史料为解读彭德怀提供了新的角度和线索。

历史就如一幅拼图,永远等待着鲜活的细节来丰富甚或重构。《不信青史尽成灰》,无疑是新增的很有诚意的一块。书中有一幅被称为“最美伟人照”的照片,彭德怀在其中只是纱门后一个隐约的身影。而读完这本书之后,仿佛可以看到彭德怀从阴影里走到阳光下来了。

猜你喜欢

侄女彭德怀毛泽东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闻侄女考取清华大学
彭德怀不愿照相
意大利人交际理念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七旬老太遇电话诈骗 被“亲侄女”3天骗走1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