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幼儿安全逃生演习的思考

2014-09-29廖梅先沈霞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4年3期
关键词:心理准备幼儿园游戏

廖梅先+沈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着重强调幼儿要“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建议要“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保护生命对每个个体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幼儿来说尤为必要。幼儿生长发育未完善,安全防范知识缺乏,自我防范能力不强,因此加强幼儿安全演练是幼儿园一项很重要的安全工作。

《幼儿教育》杂志“公告板”曾刊登了一篇关于“幼儿园的安全演习”的话题文章,文章说幼儿园通常会组织一些安全演习活动,让幼儿练习逃生本领。老师为了检验中班幼儿以往的演习效果,随机组织了一次消防演习活动。当幼儿听到老师惊慌地大喊:“着火了,赶快逃”时,平时演习的经验荡然无存,换来的是幼儿的一片混乱。我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幼儿园通知下午要进行安全演习,我突发奇想:想看看大班幼儿在突发事件下的反应。幼儿正在画画,我突然大声喊:“地震了,孩子们快跑呀!”孩子们惊呆了,只有少数几个反应快的幼儿知道往门口跑,大部分幼儿都愣在那里,当我再次喊:“地震了,快一个跟着一个跑到院子里。”才有更多的幼儿往门口跑,却在门口挤成一团;一个胆小的小女孩先哭了起来,接着是活动室里哭声一片……我和本班的老师花了很长时间才把幼儿情绪安抚好。我不免有些疑惑:我们经常开展逃生演习,孩子们安全有序逃生的经验哪里去了?我的活动组织方式有问题吗?

通常情况下,幼儿园在演习之前出于对幼儿的安全考虑,做足了准备工作:首先,幼儿有思想准备,演习之前,老师告诉孩子这只是演习,不要惊慌;其次,幼儿有行动准备,很多老师是让幼儿准备好(幼儿坐在那等着演习,甚至是已经排好队等着演习的铃声)的情况下,带领幼儿逃生的;再次,老师是在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指挥幼儿撤离;第四,后勤准备充足,为了保护幼儿的安全,幼儿园各部门人员已经到位,都在指定岗位做好了保护工作。幼儿园这样组织活动没有错,但是这样有准备的演习能收到多少实效呢?这是真的演习,还是幼儿游戏?灾害出现是不会提前通知的,如果真的灾害出现了,我们还能有充裕的时间做这些准备工作吗?孩子们能否安全逃生呢?

灾害发生的特点:一是发生的急剧性,安全威胁预警时间短,更是会在转瞬之间给整个社会造成极强的破坏。二是时间的急迫性,无论是哪一种威胁,一旦发生,情势紧急,都要求老师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快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和行为,争分夺秒应付各种局面。三是行动的急促性,应对多样化灾害,准备时间往往都比较仓促,要求幼儿能在第一时间听从指挥、行动快速高效。而对于长时间处于安全环境的老师和幼儿来说,面对突然出现在自己身边的安全威胁,甚至会亲眼看到这种威胁夺走身边人的生命的时候,师幼很有可能会因为内心恐慌而不知所措,发生混乱。从上面的案例来看,孩子们的应急能力与安全逃生之间还有较大差距,因其内心的畏惧致使行动迟缓。因此,我们的逃生演习要从“心”开始,提高师幼处乱不惊的心理素质。

一、做好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储备

幼儿逃生能否取得成功,老师的沉着指挥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一次幼儿演习过后,我和老师们开玩笑:“如果真的地震了,谁跑得快?”有一个老师就明确表示自己的弱点:她常常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大脑是一片空白……心理脆弱的老师能沉着冷静地有效指挥幼儿逃离吗?答案是否定的。我想,这位老师的情况不是个案,幼儿园女老师占大多数,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来说要弱些,因此,提高老师的心理素质,做到遇事冷静,是做好逃生自救的敲门砖。

1.知识储备。幼儿园可以经常给老师开展一些强化心理素质的讲座,通过学习提高老师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扩大认知视野,判定恐惧源,使老师认识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认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目标判断,提高预见力,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榜样示范。要树立典型,通过学习英雄、典型人物的事迹:比如汶川地震中的那些英勇的老师,用他们勇敢顽强的精神激励老师的勇气;在平时有意识地组织老师模拟一些在艰苦环境下的训练,培养勇敢顽强的作风。这样,即使真正陷入危险情境,也不会一时就变得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机智应付。

3.模拟训练。要组织老师积极参加心理训练的实践活动。比如:进行模拟训练危险情境,设置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也可以带老师们去游乐园玩一些有刺激的游乐项目,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组织老师开展野外逃生演练等,形成对危险情境的预期心理准备状态,就能够有效地战胜紧张和不安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适应和平衡性,增强信心和勇气,以无畏的精神克服突发状态下的恐惧心理。

二、将幼儿安全逃生教育的内容融入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提炼幼儿的安全逃生经验,强化幼儿安全避险意识

幼儿期的记忆具有短时记忆的特点,对所学的知识容易遗忘,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将安全教育内容渗入到幼儿活动中,让幼儿有机会复习巩固自身已有的安全教育的经验。

1.淡化幼儿的心理准备——循序渐进、强化经验。

老师要逐步减少幼儿逃生演习中的各种准备活动,提高幼儿心理承受力。第一,幼儿园自救逃生演习活动要经常开展,成为常态化,让幼儿熟识这个活动;第二,老师逐渐减少幼儿的行动准备(幼儿有心理准备):排好队——坐在椅子上——集体活动时——区角活动时……让幼儿适应不同状态下的逃生方法;第三,老师逐渐减少幼儿的心理准备。在幼儿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即幼儿自然状态(集体活动、游戏活动等)时,老师突然宣布让幼儿撤离。幼儿逐渐适应了各种状态下的逃生,才能做到临危不惧,听从老师指挥,真正自救。

2.表达参与体验演练活动的感受——分享经验、互相学习。

教师在安全演习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开展集中讨论活动,引导幼儿表达参与安全演习的见闻感受。组织年龄小的幼儿观看年龄大的幼儿逃生演习,然后进行讨论。幼儿通过讨论了解安全逃生演习活动的整个过程,激发他们向哥哥姐姐学习、积极参与该活动的兴趣,为下一次的安全演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中大班的幼儿通过讲述学习同伴临危不乱,沉着冷静、运用安全救护措施,有序撤离的好经验,强化安全疏散的要求和规则。中大班的孩子还可用绘画的形式绘制以安全逃生演习活动为主题的绘本书,并放入班级阅读区相互翻阅学习。

3.安全自救经验渗透到区角活动——延伸活动、强化意识。

在班级区角活动中渗入安全避险的内容。例如:在结构游戏中,组织幼儿搭建自己的幼儿园,标识幼儿园安全逃生路线和班级安全逃生路线,把幼儿园和班级的逃生路线示意图投放到建构角,在看图建构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全园或本班级位置的安全疏散线路;角色游戏中,开辟逃生旅游路线的旅游,让幼儿熟识幼儿园的建筑上的逃生标识和路线;益智区投放安全逃生游戏棋,安全疏散迷宫图等学习材料,将逃生时的要求:如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不挤等设计到游戏棋进退规则中,熟悉逃生路线和安全疏散的规则;在体育游戏中有意识组织一些训练幼儿灵敏性和应变能力的活动,例如:游戏“老虎和猴子”、“老鹰捉小鸡”,为学习有序、快速安全逃生做好铺垫。

总而言之,提高模拟安全疏散演练的水平,将安全逃生意识逐渐内化到师幼的心里,才能促进师幼安全逃生经验的丰富和安全避险意识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心理准备幼儿园游戏
爱“上”幼儿园
神回复
二宝妈坐月子 要有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
爆笑游戏
创业前必做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