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的危险明天的安全

2014-09-29陈微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4年3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护栏椅子

陈微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出现伤害事故既是必然也是偶然,在组织体育活动中要将偶然发生的伤害事故降低到最低点。学龄前儿童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运动能力差,感知觉水平低,为此在体育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碰撞、跌落、摔跤的现象,轻者皮外伤,重者骨折骨裂。可是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跑、跳、投等基本动作的快速发展期,又不能因为伤害事故的产生而不进行一些基本活动能力的游戏活动,否则将影响儿童基本动作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幼儿在园内体育活动中出现伤害事故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现场实例]

一天上午,中二班的户外体育活动为游戏“过河”,老师想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培养幼儿敢于通过有一定高度及不同造型“桥”的勇气。老师准备了一些小椅子,排成一列,让幼儿从椅子一端走到另一端。当一宣布游戏内容后,一些男孩迫不及待地跃上第一把椅子三步并做两步地在东倒西歪的椅子上跑向了另一端,并高举双手大声喊叫:“我胜利啦!”突然明明从椅子上跌了下来,嚎啕大哭起来。一些胆小的孩子被明明的跌落吓得举步维艰,一个劲地往后缩,甚至有的泪眼婆娑。虽然出现了如此的冷热不均局面,但老师很有智慧,一方面轻轻地查看了明明的情况,对他进行了安抚,并且问大家,为什么明明会从桥上跌落下来;一方面走到桥边,拿起了几把椅子增加了一种“桥”的形式,把两把椅子面对面放,使“一侧有护栏的桥”成了一座“两侧都有护栏的桥”(图1),增加了桥的牢固性,提高了走的安全感。这时老师请孩子们一起先走走这座“两侧护栏桥”,并要求大家慢慢地走过桥,也可以两个伙伴手拉手一起走。刚刚退却的孩子现在都敢于上去尝试了,有的走得快,有的走得慢,这时老师轻声地提醒:“我们脚踩在椅子的什么位置,才能又稳又安全?”待孩子们尝试一遍后,老师再次交代了要求:“这次请小朋友自己去选择桥,但过桥的时候要又稳又安全。”孩子们快乐而有序地按着自己的水平走着各种桥,原来有一些不敢走“一侧有护栏桥”的幼儿也敢于在桥上行走了。最后,一些有新的创想和挑战的孩子们问,“老师,我们还能搭其他样子的桥走一走吗?”“当然可以!”继而,孩子们在操场上用小椅子连接成了各种各样的桥(图2),有的将两把小椅子中间间隔一定距离,跨过小桥;还有的增加难度将小椅子侧放,从上面走过……孩子们的玩法五花八门,气氛是如此欢乐与和谐。

[引出问题]

课后,“过河”游戏的设置引起了大家的争议。一方认为游戏的危险性太大不安全,幼儿从桥上摔下来容易引起伤害事故,游戏中已经有一个幼儿从桥上跌落下来,还好没有出现伤害事故。另一方认为,虽然过河游戏存在着安全隐患,但活动中出现跌落的现象是老师估计不足造成的,要引以为戒。过河游戏的设置,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平衡能力,而且使幼儿通过活动,明白了如何走过一定高度的“桥”,走的时候不是要快,而是要稳,走的时候不是急于过桥,而是要在安全的状况下过桥。通过游戏,培养了幼儿的挑战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在游戏中原来不敢走“一侧有护栏的桥”的幼儿,最后有一些也敢于行走了。

[课后思考]

1.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认识危险。

不让幼儿面对危险,不仅阻碍他们的情感和动作的发展,同时还限制了他们追求挑战自我的能力;不仅阻碍了他们对危险的认识,使他们失去了真正体验和感受危险的能力,而且造成了他们对危险的无所畏惧。上述案例中那个从桥上摔下来的幼儿就是缺乏走桥的体验,不知道从一定高度跌落下来的危害,不知者无畏。平时老师和家长很少会根据小孩的行为,讲述行为中带有的危险性,往往只是简单地限制幼儿的行为,总认为幼儿不懂,讲不清楚讲不明白而不给幼儿讲,这实际上失去了早期安全教育的机会,使幼儿失去了认识危险的机会,失去了正确判断危险程度的能力。幼儿从出生开始就有了认知的能力,认知能力在不断地感知体验中发展与提高,只有在平时生活中、游戏中不断渗透安全意识,不断创造机会让幼儿认识危险,才能使他们达到真正的安全。

给幼儿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是必须的,但不能因噎废食,减少甚至不让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看似是安全了,但潜在的危险因素却增加了。因为幼儿没有参与过类似的活动,他们就失去了获得经验的机会,幼儿往往在家长、教师这不可以碰,那不可以做,这里不能去,那里不能玩的管理模式下,只知道可以不可以,但不知道为什么可以和为什么不可以。因此当他独立行动时或在没有大人监管的状态下,再加上他们对一些危险的场所、危险的游戏方法没有辨别的能力,往往造成了危险事故的发生。

体育活动中潜伏着危险因素,幼儿只有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才会感悟、了解危险的存在,当幼儿知道了危险的隐患时,幼儿本身具有的天生自我防护性抑制发挥作用,对危险状况作出应答,避免自己不受伤害。体育活动的经验有助于幼儿从中获得对危险的认识,处理危险的知识,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2.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减少危险。

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幼儿能够增加运动经验,提高身体的素质,增强应对危险的能力。例如在抛接皮球的练习中,发展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减少了皮球击中身体;在过河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幼儿勇于挑战自我的信心。这些身体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基础,也是防止游戏中伤害事故出现的有力保障。有了这些基础与保障后,幼儿又会在原有的练习基础上进行高于原有难度的游戏练习,这样就形成了循环往复的良性发展过程。

在体育活动中还能提高幼儿的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例如在上述“过河”的拓展性练习中,老师要求幼儿在安全的状况下利用椅子进行其他方式的活动,这时,轩轩和小亮把两把椅了放倒了,但是他们两个并不急于踩到椅子上面(图3),轩轩踩在了一把椅子的椅背上,好像在帮助小亮稳定椅子,防止侧翻;小亮用一只脚先踏在了椅子上,仿佛在测试椅子的稳定与否,也仿佛在思考脚踏在椅子的哪个部位更稳当。为此通过这个游戏活动的练习,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参与活动的安全意识,不盲目进行活动,而是先对游戏的环境进行了预测、评估,通过不断的检验来判断是否牢固安全,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游戏活动。

德国Schweinfurt幼儿园曾调查过鼓励幼儿运动与事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实施时间共持续8周,实验组幼儿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结果发现这些孩子不仅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也下降了,而对照组的幼儿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为此幼儿活动的越多,身体素质的发展越快,活动经验的积累也越丰富,对活动的把握也越大,活动也就越安全。提供、鼓励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不仅不是引发伤害事故的根源,反而是降低伤害事故发生的有效方式之一。

3.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挑战自我。

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将进行奔跑、攀爬、滚翻、滑动、跳跃等活动,这些活动首先是符合了幼儿的喜好,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其次是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在探索与尝试的环境中,超越自己的极限,发展自身的运动能力。

如在“过河”的游戏中,有许多幼儿开始不敢在独木桥上走,尤其是一些女孩,但是通过三个环节:从过有两侧护栏的桥——过一侧有护栏的桥——过没有护栏的桥,首先提高了幼儿的安全感,降低了幼儿的恐惧感,使幼儿有信心,敢于进行练习;其次,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提高了幼儿在有一定高度不同的“桥”上行走的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平衡素质;再者,通过三个过程的练习,提高了幼儿挑战自我的能力,使大部分开始不敢走的幼儿,通过练习后,变成了大部分幼儿都能大胆地在独木桥行走了。

有目的地设置运动障碍,挑战幼儿的运动能力;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不是危险的游戏,而是充分运动身体,体验惊险,体验恐惧与成功,通过有挑战性的练习激发幼儿超越原有经验进行尝试和探索的勇气,感受克服困难后的愉悦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能提升幼儿的意志力和判断力,更能培养幼儿的勇敢、机智、从容等品质。

教师既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幼儿成长的促进者。我们不要因为担心伤害事故的发生而减少或不让幼儿进行正常的体育活动,只要我们科学设计、正确引导,今天的危险将成就孩子们更安全的明天。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出现伤害事故既是必然也是偶然,在组织体育活动中要将偶然发生的伤害事故降低到最低点。学龄前儿童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运动能力差,感知觉水平低,为此在体育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碰撞、跌落、摔跤的现象,轻者皮外伤,重者骨折骨裂。可是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跑、跳、投等基本动作的快速发展期,又不能因为伤害事故的产生而不进行一些基本活动能力的游戏活动,否则将影响儿童基本动作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幼儿在园内体育活动中出现伤害事故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现场实例]

一天上午,中二班的户外体育活动为游戏“过河”,老师想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培养幼儿敢于通过有一定高度及不同造型“桥”的勇气。老师准备了一些小椅子,排成一列,让幼儿从椅子一端走到另一端。当一宣布游戏内容后,一些男孩迫不及待地跃上第一把椅子三步并做两步地在东倒西歪的椅子上跑向了另一端,并高举双手大声喊叫:“我胜利啦!”突然明明从椅子上跌了下来,嚎啕大哭起来。一些胆小的孩子被明明的跌落吓得举步维艰,一个劲地往后缩,甚至有的泪眼婆娑。虽然出现了如此的冷热不均局面,但老师很有智慧,一方面轻轻地查看了明明的情况,对他进行了安抚,并且问大家,为什么明明会从桥上跌落下来;一方面走到桥边,拿起了几把椅子增加了一种“桥”的形式,把两把椅子面对面放,使“一侧有护栏的桥”成了一座“两侧都有护栏的桥”(图1),增加了桥的牢固性,提高了走的安全感。这时老师请孩子们一起先走走这座“两侧护栏桥”,并要求大家慢慢地走过桥,也可以两个伙伴手拉手一起走。刚刚退却的孩子现在都敢于上去尝试了,有的走得快,有的走得慢,这时老师轻声地提醒:“我们脚踩在椅子的什么位置,才能又稳又安全?”待孩子们尝试一遍后,老师再次交代了要求:“这次请小朋友自己去选择桥,但过桥的时候要又稳又安全。”孩子们快乐而有序地按着自己的水平走着各种桥,原来有一些不敢走“一侧有护栏桥”的幼儿也敢于在桥上行走了。最后,一些有新的创想和挑战的孩子们问,“老师,我们还能搭其他样子的桥走一走吗?”“当然可以!”继而,孩子们在操场上用小椅子连接成了各种各样的桥(图2),有的将两把小椅子中间间隔一定距离,跨过小桥;还有的增加难度将小椅子侧放,从上面走过……孩子们的玩法五花八门,气氛是如此欢乐与和谐。

[引出问题]

课后,“过河”游戏的设置引起了大家的争议。一方认为游戏的危险性太大不安全,幼儿从桥上摔下来容易引起伤害事故,游戏中已经有一个幼儿从桥上跌落下来,还好没有出现伤害事故。另一方认为,虽然过河游戏存在着安全隐患,但活动中出现跌落的现象是老师估计不足造成的,要引以为戒。过河游戏的设置,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平衡能力,而且使幼儿通过活动,明白了如何走过一定高度的“桥”,走的时候不是要快,而是要稳,走的时候不是急于过桥,而是要在安全的状况下过桥。通过游戏,培养了幼儿的挑战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在游戏中原来不敢走“一侧有护栏的桥”的幼儿,最后有一些也敢于行走了。

[课后思考]

1.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认识危险。

不让幼儿面对危险,不仅阻碍他们的情感和动作的发展,同时还限制了他们追求挑战自我的能力;不仅阻碍了他们对危险的认识,使他们失去了真正体验和感受危险的能力,而且造成了他们对危险的无所畏惧。上述案例中那个从桥上摔下来的幼儿就是缺乏走桥的体验,不知道从一定高度跌落下来的危害,不知者无畏。平时老师和家长很少会根据小孩的行为,讲述行为中带有的危险性,往往只是简单地限制幼儿的行为,总认为幼儿不懂,讲不清楚讲不明白而不给幼儿讲,这实际上失去了早期安全教育的机会,使幼儿失去了认识危险的机会,失去了正确判断危险程度的能力。幼儿从出生开始就有了认知的能力,认知能力在不断地感知体验中发展与提高,只有在平时生活中、游戏中不断渗透安全意识,不断创造机会让幼儿认识危险,才能使他们达到真正的安全。

给幼儿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是必须的,但不能因噎废食,减少甚至不让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看似是安全了,但潜在的危险因素却增加了。因为幼儿没有参与过类似的活动,他们就失去了获得经验的机会,幼儿往往在家长、教师这不可以碰,那不可以做,这里不能去,那里不能玩的管理模式下,只知道可以不可以,但不知道为什么可以和为什么不可以。因此当他独立行动时或在没有大人监管的状态下,再加上他们对一些危险的场所、危险的游戏方法没有辨别的能力,往往造成了危险事故的发生。

体育活动中潜伏着危险因素,幼儿只有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才会感悟、了解危险的存在,当幼儿知道了危险的隐患时,幼儿本身具有的天生自我防护性抑制发挥作用,对危险状况作出应答,避免自己不受伤害。体育活动的经验有助于幼儿从中获得对危险的认识,处理危险的知识,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2.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减少危险。

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幼儿能够增加运动经验,提高身体的素质,增强应对危险的能力。例如在抛接皮球的练习中,发展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减少了皮球击中身体;在过河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幼儿勇于挑战自我的信心。这些身体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基础,也是防止游戏中伤害事故出现的有力保障。有了这些基础与保障后,幼儿又会在原有的练习基础上进行高于原有难度的游戏练习,这样就形成了循环往复的良性发展过程。

在体育活动中还能提高幼儿的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例如在上述“过河”的拓展性练习中,老师要求幼儿在安全的状况下利用椅子进行其他方式的活动,这时,轩轩和小亮把两把椅了放倒了,但是他们两个并不急于踩到椅子上面(图3),轩轩踩在了一把椅子的椅背上,好像在帮助小亮稳定椅子,防止侧翻;小亮用一只脚先踏在了椅子上,仿佛在测试椅子的稳定与否,也仿佛在思考脚踏在椅子的哪个部位更稳当。为此通过这个游戏活动的练习,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参与活动的安全意识,不盲目进行活动,而是先对游戏的环境进行了预测、评估,通过不断的检验来判断是否牢固安全,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游戏活动。

德国Schweinfurt幼儿园曾调查过鼓励幼儿运动与事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实施时间共持续8周,实验组幼儿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结果发现这些孩子不仅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也下降了,而对照组的幼儿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为此幼儿活动的越多,身体素质的发展越快,活动经验的积累也越丰富,对活动的把握也越大,活动也就越安全。提供、鼓励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不仅不是引发伤害事故的根源,反而是降低伤害事故发生的有效方式之一。

3.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挑战自我。

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将进行奔跑、攀爬、滚翻、滑动、跳跃等活动,这些活动首先是符合了幼儿的喜好,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其次是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在探索与尝试的环境中,超越自己的极限,发展自身的运动能力。

如在“过河”的游戏中,有许多幼儿开始不敢在独木桥上走,尤其是一些女孩,但是通过三个环节:从过有两侧护栏的桥——过一侧有护栏的桥——过没有护栏的桥,首先提高了幼儿的安全感,降低了幼儿的恐惧感,使幼儿有信心,敢于进行练习;其次,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提高了幼儿在有一定高度不同的“桥”上行走的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平衡素质;再者,通过三个过程的练习,提高了幼儿挑战自我的能力,使大部分开始不敢走的幼儿,通过练习后,变成了大部分幼儿都能大胆地在独木桥行走了。

有目的地设置运动障碍,挑战幼儿的运动能力;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不是危险的游戏,而是充分运动身体,体验惊险,体验恐惧与成功,通过有挑战性的练习激发幼儿超越原有经验进行尝试和探索的勇气,感受克服困难后的愉悦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能提升幼儿的意志力和判断力,更能培养幼儿的勇敢、机智、从容等品质。

教师既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幼儿成长的促进者。我们不要因为担心伤害事故的发生而减少或不让幼儿进行正常的体育活动,只要我们科学设计、正确引导,今天的危险将成就孩子们更安全的明天。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出现伤害事故既是必然也是偶然,在组织体育活动中要将偶然发生的伤害事故降低到最低点。学龄前儿童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运动能力差,感知觉水平低,为此在体育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碰撞、跌落、摔跤的现象,轻者皮外伤,重者骨折骨裂。可是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跑、跳、投等基本动作的快速发展期,又不能因为伤害事故的产生而不进行一些基本活动能力的游戏活动,否则将影响儿童基本动作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幼儿在园内体育活动中出现伤害事故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现场实例]

一天上午,中二班的户外体育活动为游戏“过河”,老师想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培养幼儿敢于通过有一定高度及不同造型“桥”的勇气。老师准备了一些小椅子,排成一列,让幼儿从椅子一端走到另一端。当一宣布游戏内容后,一些男孩迫不及待地跃上第一把椅子三步并做两步地在东倒西歪的椅子上跑向了另一端,并高举双手大声喊叫:“我胜利啦!”突然明明从椅子上跌了下来,嚎啕大哭起来。一些胆小的孩子被明明的跌落吓得举步维艰,一个劲地往后缩,甚至有的泪眼婆娑。虽然出现了如此的冷热不均局面,但老师很有智慧,一方面轻轻地查看了明明的情况,对他进行了安抚,并且问大家,为什么明明会从桥上跌落下来;一方面走到桥边,拿起了几把椅子增加了一种“桥”的形式,把两把椅子面对面放,使“一侧有护栏的桥”成了一座“两侧都有护栏的桥”(图1),增加了桥的牢固性,提高了走的安全感。这时老师请孩子们一起先走走这座“两侧护栏桥”,并要求大家慢慢地走过桥,也可以两个伙伴手拉手一起走。刚刚退却的孩子现在都敢于上去尝试了,有的走得快,有的走得慢,这时老师轻声地提醒:“我们脚踩在椅子的什么位置,才能又稳又安全?”待孩子们尝试一遍后,老师再次交代了要求:“这次请小朋友自己去选择桥,但过桥的时候要又稳又安全。”孩子们快乐而有序地按着自己的水平走着各种桥,原来有一些不敢走“一侧有护栏桥”的幼儿也敢于在桥上行走了。最后,一些有新的创想和挑战的孩子们问,“老师,我们还能搭其他样子的桥走一走吗?”“当然可以!”继而,孩子们在操场上用小椅子连接成了各种各样的桥(图2),有的将两把小椅子中间间隔一定距离,跨过小桥;还有的增加难度将小椅子侧放,从上面走过……孩子们的玩法五花八门,气氛是如此欢乐与和谐。

[引出问题]

课后,“过河”游戏的设置引起了大家的争议。一方认为游戏的危险性太大不安全,幼儿从桥上摔下来容易引起伤害事故,游戏中已经有一个幼儿从桥上跌落下来,还好没有出现伤害事故。另一方认为,虽然过河游戏存在着安全隐患,但活动中出现跌落的现象是老师估计不足造成的,要引以为戒。过河游戏的设置,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平衡能力,而且使幼儿通过活动,明白了如何走过一定高度的“桥”,走的时候不是要快,而是要稳,走的时候不是急于过桥,而是要在安全的状况下过桥。通过游戏,培养了幼儿的挑战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在游戏中原来不敢走“一侧有护栏的桥”的幼儿,最后有一些也敢于行走了。

[课后思考]

1.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认识危险。

不让幼儿面对危险,不仅阻碍他们的情感和动作的发展,同时还限制了他们追求挑战自我的能力;不仅阻碍了他们对危险的认识,使他们失去了真正体验和感受危险的能力,而且造成了他们对危险的无所畏惧。上述案例中那个从桥上摔下来的幼儿就是缺乏走桥的体验,不知道从一定高度跌落下来的危害,不知者无畏。平时老师和家长很少会根据小孩的行为,讲述行为中带有的危险性,往往只是简单地限制幼儿的行为,总认为幼儿不懂,讲不清楚讲不明白而不给幼儿讲,这实际上失去了早期安全教育的机会,使幼儿失去了认识危险的机会,失去了正确判断危险程度的能力。幼儿从出生开始就有了认知的能力,认知能力在不断地感知体验中发展与提高,只有在平时生活中、游戏中不断渗透安全意识,不断创造机会让幼儿认识危险,才能使他们达到真正的安全。

给幼儿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是必须的,但不能因噎废食,减少甚至不让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看似是安全了,但潜在的危险因素却增加了。因为幼儿没有参与过类似的活动,他们就失去了获得经验的机会,幼儿往往在家长、教师这不可以碰,那不可以做,这里不能去,那里不能玩的管理模式下,只知道可以不可以,但不知道为什么可以和为什么不可以。因此当他独立行动时或在没有大人监管的状态下,再加上他们对一些危险的场所、危险的游戏方法没有辨别的能力,往往造成了危险事故的发生。

体育活动中潜伏着危险因素,幼儿只有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才会感悟、了解危险的存在,当幼儿知道了危险的隐患时,幼儿本身具有的天生自我防护性抑制发挥作用,对危险状况作出应答,避免自己不受伤害。体育活动的经验有助于幼儿从中获得对危险的认识,处理危险的知识,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2.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减少危险。

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幼儿能够增加运动经验,提高身体的素质,增强应对危险的能力。例如在抛接皮球的练习中,发展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减少了皮球击中身体;在过河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幼儿勇于挑战自我的信心。这些身体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基础,也是防止游戏中伤害事故出现的有力保障。有了这些基础与保障后,幼儿又会在原有的练习基础上进行高于原有难度的游戏练习,这样就形成了循环往复的良性发展过程。

在体育活动中还能提高幼儿的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例如在上述“过河”的拓展性练习中,老师要求幼儿在安全的状况下利用椅子进行其他方式的活动,这时,轩轩和小亮把两把椅了放倒了,但是他们两个并不急于踩到椅子上面(图3),轩轩踩在了一把椅子的椅背上,好像在帮助小亮稳定椅子,防止侧翻;小亮用一只脚先踏在了椅子上,仿佛在测试椅子的稳定与否,也仿佛在思考脚踏在椅子的哪个部位更稳当。为此通过这个游戏活动的练习,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参与活动的安全意识,不盲目进行活动,而是先对游戏的环境进行了预测、评估,通过不断的检验来判断是否牢固安全,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游戏活动。

德国Schweinfurt幼儿园曾调查过鼓励幼儿运动与事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实施时间共持续8周,实验组幼儿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结果发现这些孩子不仅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也下降了,而对照组的幼儿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为此幼儿活动的越多,身体素质的发展越快,活动经验的积累也越丰富,对活动的把握也越大,活动也就越安全。提供、鼓励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不仅不是引发伤害事故的根源,反而是降低伤害事故发生的有效方式之一。

3.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挑战自我。

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将进行奔跑、攀爬、滚翻、滑动、跳跃等活动,这些活动首先是符合了幼儿的喜好,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其次是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在探索与尝试的环境中,超越自己的极限,发展自身的运动能力。

如在“过河”的游戏中,有许多幼儿开始不敢在独木桥上走,尤其是一些女孩,但是通过三个环节:从过有两侧护栏的桥——过一侧有护栏的桥——过没有护栏的桥,首先提高了幼儿的安全感,降低了幼儿的恐惧感,使幼儿有信心,敢于进行练习;其次,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提高了幼儿在有一定高度不同的“桥”上行走的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平衡素质;再者,通过三个过程的练习,提高了幼儿挑战自我的能力,使大部分开始不敢走的幼儿,通过练习后,变成了大部分幼儿都能大胆地在独木桥行走了。

有目的地设置运动障碍,挑战幼儿的运动能力;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不是危险的游戏,而是充分运动身体,体验惊险,体验恐惧与成功,通过有挑战性的练习激发幼儿超越原有经验进行尝试和探索的勇气,感受克服困难后的愉悦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能提升幼儿的意志力和判断力,更能培养幼儿的勇敢、机智、从容等品质。

教师既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幼儿成长的促进者。我们不要因为担心伤害事故的发生而减少或不让幼儿进行正常的体育活动,只要我们科学设计、正确引导,今天的危险将成就孩子们更安全的明天。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护栏椅子
高速公路护栏碰撞监控系统探讨
从陕西省司法案件数据看学生伤害事故预防的关键点
看不见的椅子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基于Arduino单片机的智能多功能护栏设计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离家出走的椅子
高速护栏引发离奇官司
亮相台反思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案例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