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温度复合试验箱温度场模拟分析
2014-09-28赵智忠孟晓风赵晓明
赵智忠,孟晓风,赵晓明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北京 100191;2.中国人民解放军93708部队,北京 101399)
0 引言
加速度计作为惯导系统的主要的惯性仪表,其精度直接影响惯性系统的精度[1]。环境温度是影响加速度计准确度的重要因素,研究环境温度对加速度计准确度影响的规律,是提高加速度计测试和使用准确度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一种用于离心-温度复合条件下加速度计校准的温度试验箱,从理论上分析控制方程,并通过数值仿真模拟出装置内部的流场与温度分布,以验证文中提出的温度均匀性改善措施的实际效果;分析加入风扇、导流罩以及风扇不同转速下的温度场分布规律。本文需要实现试验箱内部温度分布方差达到0.002以下。
1 系统整体结构
图1为试验箱工作结构示意图,坐标系中z方向为离心机臂轴向,y方向为反重力方向,x方向为水平方向。试验箱安装在离心机上,被校准的惯性器件安装在试验箱内。当离心机开始转动时,惯性器件获得离心加速度。同时对试验箱进行温度控制,当试验箱内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惯性器件即可同时在预定离心加速度和温度条件下进行计量校准,从而实现离心-温度复合计量校准。
图1 试验箱工作结构示意图
温度试验箱为一个三层封闭空间结构,三层腔体都为圆筒空腔。内层为空气腔,是被校加速度计的安装空间;中层为载温腔,由载温液填充,可以进行温度控制和保温作用;外层为保温腔,由保温材料填充,进一步为试验箱保温。
2 试验箱简化物理模型
图2为试验箱进行仿真模拟的基础简化物理模型,其中:封闭的空心圆柱腔作为整个空气腔的壁面;离心风扇用于搅拌空气,这里是对已知的风扇进行逆向建模得到;导流罩用于为空气腔建造一个良好的风道,其轴视图如图所示;由于在实际测量时,内部的被测加速度计通电后会有热量生成,所以模拟为内热源。
图2 试验箱的基础简化物理模型
2.1 控制方程
为节约计算资源,将现有条件简化,假设条件:
1)离心机作匀速圆周运动;
2)温度箱内流体为可忽略粘性耗散作用的稳态低速流[2];
3)温度箱内流体为定压比热;
4)温度箱内流体为非辐射性气体,忽略辐射效应的影响;
5)由于密度随温度变化不大,采用Boussinesq近似假设[3]。
由上述条件假设可得到对流换热基本方程[2]。
1)连续性方程
式中:t为时间;ρ为密度;vr=(vrx,vry,vry)为相对速度向量。
2)动量方程
式中:μ为粘度;p为压强;B为单位容积内的体积力;V为除去div(μgradvr)所表示粘力项之外的其它所有粘力项。在离心力场条件下,由式(2)可推导得到
式中:ω为离心机的角速度向量;r为半径径向向量;ae为牵连加速度;ve为牵连速度。故
可得最终动量方程为
从以上方程可以看出,-ρ[2ω×vr+ω×(ω×r)]即为离心运动所引起的附加力项,其中2ρ(ω×vr)为科氏力项。
3)能量方程
式中:T为温度;k为导热系数;cp为定压比热容;Sh为容积发热率。
2.2 边界条件
为充分比较各种条件下的模拟结果,本文采用了三种模型,如图3所示。模型所对应的结构状态如表1所示。三种模型除因结构有无所涉及的边界条件外其它完全相同,整个腔体为封闭腔,所以流体没有出口以及入口边界条件。由于载温液具有惯性,外壁的顶部及四周视为恒温自由流体与材料为钢的壁面进行热交换,外壁底部为装置的最大温度耗散处,综合实际的传热情况后整合为一个对流系数,利用恒室温自由流对流与底部对流换热;导流罩壁设定为流固耦合面,材料为钢;热源的发热功率为1.5 W,固定功率向四周散热。另外,离心风扇转速及离心机转速都为固定值。
图3 试验箱的三种模型网格划分
表1 试验箱的三种模型结构
3 离心环境下的温度均匀性仿真模拟
本文的仿真模拟是在ICEM下进行非结构网格划分,然后在Fluent软件下,利用流场与温度场的耦合原理计算完成。其中作为关键部分的离心风扇通过CATIA对实物风扇进行逆向建模完成,它能够体现出风扇附近的紊乱流场分布,对流场的分布能够更为明了。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的是标准k-ε湍流模型。由于基本控温原理相同,这里仅对表2中条件进行模拟分析。
表2 仿真模拟条件列表
图4为各模型中流场域内所有节点的温度以z为变量的分布情况。
图4 z向温度分布点图
将各条件下温度结果数据导入Matlab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温度平均值与方差结果
从图4中可以直观看出,各节点温度集中程度越来越高,而通过表3的数据可以得到验证:随着温度方差的递减,节点温度值就越向平均值集中,温度均匀性从条件1到5也越来越好。在条件5中的结果达到了本文中要求的温度均匀性指标。
4 温度均匀性分析总结
本文的主要目的,便是找出一种合理的途径使空气腔内的温度均匀性得到改善,以满足温度环境的测量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试验箱中载温油作为液体自身能够在高低温下保持良好的导热性,将壁面作为加热面对空气腔进行加热,极大提高了加热面积,可有效提高温度均匀性;
2)通过风扇使温度箱内空气进行强迫对流换热;
3)离心式风扇可增加空气中湍流的产生;
4)增加导流气罩,加快换热速率,从而使得壁面上的速度梯度增加,热边界层厚度减薄。
4.1 模拟结果分析
由于在离心加速度以及风扇的吸力作用下,气流会产生强烈的z向运动 (x向运动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科氏力,科氏力便可能导致气流场紊乱。为了使结果更为直观,采用了在条件3与条件5下xoz平面的对比图,如图5所示,在这个平面下可最大限度地观测到科氏力的影响。
通过图5(a),(b)两图可以看出,整个流场是由离心风扇转动将其下方的空气抽入,从侧面的风扇叶片排出。由于大量空气挤压作用形成高压,空气从外壁与导流罩构成的环形管道空间向下运动,在到达底部时进入空气罩内,并与外壁底部接触。由于离心风扇抽入空气在其下方所形成的低压区,空气会从底部向上进入低压区继续供离心风扇抽取,以此形成循环。
对于图5(a),由于风扇的转速不够,所以在左侧的导流罩出口处的气流速度不足,其上方形成的低压区不足以形成旋涡,在气流形成向上的气流后就由于科氏力的作用向右上方运动,导致在左侧部分的气流没有得到良好的搅拌,因此最左侧区域因扰动较少保持低速从而形成一个压力区。往中部靠近,由于风扇转动造成的低压区使得气流补充,但由于流速有限,所以在这之间形成了一个范围较大的压力区。而右侧区域也由于气流未能充分搅拌,所以最右侧形成了一个压力区。往中部靠近,遇到低速过渡气流从而产生了一个范围较大的压力区。所以整体上,图5(a)中压力分布被分成了几个大区;而图5(b)相对于图5(a)整体流速更大,在两侧的气流都有一定程度的回流,使空气得到充分的搅拌,所以压力过渡平缓,直到靠近中部才由于流速的增大产生强烈的压力变化,形成大压力梯度。
图5 1000 rpm与3000 rpm对比图
由于模型处于低速情况,空气都近似看作不可压流,所以可不考虑密度变化。通过完全气体状态方程[4]可以知道,这时候温度与压力分布相似。从图5(c),(d)中可以看出,压力的分布情况与温度的分布情况基本符合,所以造成了两种情况下温度分布的差异情况。从温度等温线可以看出,在3000 rpm的情况下,该平面上的温度均匀性明显优于1000 rpm的情况下的温度均匀性,这也与表2中的结果数据是一致的。
4.2 温度均匀性进一步改善的途径
1)在空气腔内壁加入扰流柱。增加流体中的扰动是许多强化换热表面开发的依据[5]。加入扰流柱后,不仅有助于湍流的产生,从而增加换热,也可以增加壁面的换热面积,使换热面增大。
2)调整热源的位置。从流场图 (图 5(a),(b))中可以看到,由于热源的位置问题,导致流线受其影响很大,从而导致内部压强分布产生变化,使得温度分布也受到影响。通过加速度计的安装夹具可以调整加速度计在试验箱内的位置,合理设置热源位置会使得温度均匀性进一步改善。
3)加大电机功率,增加风扇转速。从表3中可以看出,当风扇的转速增大时,整个流场的温度均匀性增加。更大的风扇转速可以使内部流场出现更大范围的湍流,处于湍流状态下的流体,由于存在不同温度的流体质点的漩涡运动与混合,其传热速率较大,也会使温度均匀性得到改善。
5 结论
经过以上模拟结果及理论分析,可以确定文中提出的温度均匀性改善措施是有效的,流场受到科氏力的影响可以提高风扇的转速进行抑制。同时,文中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温度均匀性的途径:在空气腔内壁加入扰流柱;调整热源的位置;加大电机功率,增加风扇转速。
[1]任思聪.实用惯导系统原理 [M].北京:宇航出版社,1988:35-37.
[2]帕坦卡SV.传热与流体流动的数值计算 [M].张政,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3-25.
[3]陆书圣.多参数复合环境试验装置中气压场控制技术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4]周俊杰,徐国权,张华俊.Fluent工程技术与实例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14-17.
[5]陶文铨,何雅玲.对流换热及其强化的理论与试验研究最新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