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衡阳水稻主要病虫害全程组合用药控害增产技术

2014-09-28李勇峰唐春生黄守行李伟兵戴清华李颖丽吴燕清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24期
关键词:植保防治效果全程

李勇峰,唐春生,黄守行,李伟兵,戴清华,李颖丽,吴燕清

(1. 衡阳市植保植检站,湖南 衡阳421001;2. 衡南县植保植检站,湖南 衡南421131;3.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210095)

衡阳地处湖南中南部,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农业大市,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全省前列[1]。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超级稻的推广应用,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有了变化,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为害加重,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连年暴发。稻农长期单一使用吡虫啉,以及大剂量、高频次使用治螟药剂,导致褐飞虱、螟虫多数已产生抗药性,防治难度大大增加[2]。

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物质,对农业发展和人类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资料表明,世界范围内农药所避免和挽回的农作物病、虫、草害损失占粮食产量的1/3。在我国,用世界9%的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其中农药的作用功不可没。然而,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其污染及危害是极为严重的,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30万t(折纯)左右,农药施用面积在2.8 亿hm2以上,而这些农药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其中约80%的农药直接进入环境。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害虫天敌等益虫迅速减少,导致害虫的控制全部依赖人为措施,从而形成加施农药的恶性循环。农药使用量和使用年数的增加,使得农药残留逐年增加,残留地域逐渐扩大,产生了立体式污染[3]。

随着优质稻和超级稻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衡阳市水稻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为了确保水稻生产安全,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防治水平,衡阳市植保植检站于2012年5~10月在衡南县三塘镇大广村种植的早、中、晚稻田进行全程用药技术防控水稻重大病虫害的田间试验示范。试验通过在早、中、晚稻上施用3种药剂有效防控水稻“三虫三病”(即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早稻用药3次,中、晚稻用药4 次,从而达到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减量用药、有效控害和增效增产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田基本情况

试验在衡阳市衡南县三塘镇大广村进行,试验田面积1 200.6 m2,示范面积6.7 hm2;试验田土质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水平。水稻品种为Ⅱ优106,于3月29日播种,5月4日移栽,插秧规格23.1 cm×26.4 cm,种植密度为1.071 4 万丛/667m2。犁田耙田时施基肥碳铵30 kg/667m2、猪粪500 kg/667m2、磷肥15 kg/667m2、菜枯25 kg/667m2;插秧后6 d,施尿素10 kg/667m2、金稻龙复合肥7.5 kg/667m2作追肥,禾苗长势良好。

1.2 供试药剂及来源

供试药剂有:10%阿维·氟酰胺SC(稻腾)、75%肟菌·戊唑醇WG(拿敌稳)和70%艾美乐WG、70%丙森锌WP(安泰生)[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70%吡蚜酮WG(陕西美邦药业集团生产),30%甲维?毒死蜱EC(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水胺硫磷EC(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噻嗪酮WP(江苏健谷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0%井冈霉素AF(桐乡钱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30%乙酰甲胺磷EC(江苏苏化集团生产)。

1.3 试验设计及调查方法

试验示范共设3个处理:处理1,全程用药区,连片面积6.7 hm2;处理2,常规防治区,面积1.3 hm2;处理3:空白对照,面积200.1 m2。处理1 和处理2 的具体施药情况见表1。各处理选择3 块田作为观测田,观测记录主要病虫发生危害情况。大田期间根据不同防治对象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详见表2),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计算方法参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4]和唐春生[5]的方法。同时,于水稻收割前,调查各处理区防治用药用工成本,测算其产量产值,计算经济效益。

表1 水稻全程用药施药时间

表2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调查方法

1.4 天气情况

大田期第一次施药后7 d 内(含施药当天,下同),日平均气温19.2℃,最高气温为23.6℃,最低气温为14.6℃,日平均相对湿度62.86%,雨日3个,共降雨13.1 mm。第二次施药后7 d 内,日平均气温27.0℃,最高气温为29.4℃,最低气温为23.0℃,日平均相对湿度72.0%,雨日3个,共降雨74.6 mm。第三次施药后7 d 内,日平均气温28.2℃,最高气温为29.6℃,最低气温为27.0℃,日平均相对湿度64.86%,雨日2个,共降雨3.4 mm。第四次施药后7 d 内,日平均气温30.3℃,最高气温为32.5℃,最低气温为26.3℃,日平均相对湿度54.71%,雨日3个,共降雨131.2 mm。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对水稻的安全性

试验过程中观察发现,各处理对水稻植株均无药害现象发生,也无其他明显影响,说明各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是安全的。

2.2 不同处理下各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从表3 中可以看出,对于水稻二化螟,全程用药示范区药后7 d 防治效果为92.43%,比常规防治区防治效果提高14.56个百分点;药后21 d 全程用药示范区保苗效果为95.05%,比常规防治区保苗效果提高15.28个百分点。对于稻纵卷叶螟,全程用药示范区药后15 d 防治效果、保叶效果分别为93.98%、93.44%,比常规防治区分别提高7.95个百分点、9.12个百分点。对于稻飞虱,全程用药示范区药后15 d 防治效果为94.04%,比常规防治区防效提高8.95个百分点。对于纹枯病,全程用药示范区防效为85.97%,比常规防治的防效59.48%提高26.49个百分点。对于稻曲病,全程用药示范区防效为90.78%,比常规防治区的防效70.67%提高20.11个百分点。

2.3 测产及经济效益分析

表3 水稻重大病虫害全程用药技术试验示范效果 (%)

由表4 可知,全程用药试验示范区的平均产量达559.95 kg/667m2,比常规防治区增产111.26 kg/667m2,增幅达24.80%;其每穗实粒数为166.47 粒,比常规防治区多28.76 粒;结实率为91.35%,比常规防治区提高7.72个百分点;千粒重29.76 g,比常规防治区增重0.93 g,增加3.22%。按照粮食市场价格稻谷125 元/50kg 计算,全程用药试验示范区产值为1 399.88 元/667m2,比常规防治区高278.15 元/667m2,而其成本比常规防治区高132.6 元/667m2,全程用药试验示范区比常规防治区增加经济效益145.55 元/667m2。

表4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全程用药理论产量及经济效益计算

3 小结与讨论

近年来,为解决农药残留超标、农田环境污染等问题,加快现代植保建设步伐,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各级农业部门都在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将稻腾、艾美乐、吡蚜酮、拿敌稳、安泰生5种药剂作为衡阳水稻主要病虫害全程组合用药的主要药剂,比常规防治区农药商品用量减少63.89%,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防治区,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对人畜和生态环境安全,田间增产明显,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建议将全程组合用药作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主要措施,结合病虫害精准测报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技术,对衡阳市水稻病虫进行统一防治。一方面可以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削弱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控作业的风险,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和人畜中毒事故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从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1]周凌云.衡阳市特色农业的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5.

[2]朱美英,章俊霞,卢志红,等.控制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实施持续植保[J].江西植保,2003,26(1):29-31.

[3]王塞妮,李蕴成.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影响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853-3855.

[4]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5]唐春生.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的研究和应用[J].植物保护,2001,27(1):18-21.

猜你喜欢

植保防治效果全程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植保无人机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手工制鞋全程LOOK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