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部放电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对波形影响的分析

2014-09-28陈锡阳桂峻峰高胜友夏云峰黄健华

电线电缆 2014年4期
关键词:局放波形电缆

陈锡阳, 桂峻峰, 高胜友, 夏云峰, 黄健华

(1.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广东东莞523008;2.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044;3.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0 引言

局部放电是电缆绝缘故障的常见先兆特征,目前对于电缆局部放电的试验,可遵照的标准是GB/T 3048.12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之12:局部放电试验(等效于IEC 60885-3整根挤包电缆局部放电试验)。该标准的指导意义在于放电量的测量和标定,在规定电压和给定灵敏度下测量电缆的放电量是否超过规定值[1]。一旦试验发现超标放电,需要确定放电的部位和类型。根据放电的特性区分不同的故障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的方法通常是基于放电量q、放电发生的相位φ和放电重复率n构成的谱图,依据其统计特征进行放电类型的识别。宽频带采样的局放检测方法逐渐开展,获取放电信号波形并根据其时域特征进行识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研究[2,3]。但这些方法没有考虑到脉冲传播路径对原始放电波形的影响,即由于电缆中的局部放电可能存在于任何位置,在固定的检测点获得的信号波形,必然携带有从原始位置传播到检测点的路径所含的未知信息,这将给正确识别带来困难。

本文首先进行了脉冲波形在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中传播的仿真研究,然后通过试验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根据电缆本身的传播特征,由检测信号反推放电原始波形,即可利用波形特征进行放电的模式识别。

1 电缆中脉冲传播的仿真研究

研究电缆中脉冲信号传播规律,可用均匀传输线模型来模拟电力电缆。导线本身的电阻R和电感L分布在导线的整个长度上,导线对地的电容C和绝缘电导G也都按分布参数考虑,如图1所示。线路的传输特性,实质上就是由这四个基本参数决定的。

图1 电缆参数模型

从传输线的传输规律得出传播公式:

式中:l为传输线路的长度(m);γ为传输线的传播常数,它反映了传输线固有的传输规律。γ的值取决于传输线的基本参数和传输频率,表达式为[4]:

式中:γ是一个复数,可按实部和虚部写作α+jβ,即包含固有衰耗常数(用α表示)和固有相移常数(用β表示)。α反映了线路上单位长度的行波正弦分量的幅值的减少,即能量损耗方面的传输规律,β反映了信号传播过程中相位的变化。

等效阻抗Z和导纳Y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ρ为电缆导体电阻率(Ω·m);Rin、Rout分别为外径和内径(m)。计算Y时需要根据电缆结构考虑多层串联,C0为每层几何电容,介电常数ε0为频变复介电常数。

针对型号为YJV22-3×95,额定电压为8.7/15 kV的电缆进行了仿真计算,该电缆为三相,每相导线的参数为外径Rout=33 mm,内径Rin=5.5 mm,电阻率 ρ=1.75×10-8Ω·m,XLPE 初始相对介电常数ε=2.5,随着频率按指数规律下降,忽略绝缘层的电导。计算出传播常数与频率的关系如图2。

图2 传播常数与频率的关系

由图2可见,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相移都与频率有关,而局部放电脉冲为宽频带信号,包含丰富的频率成分,经过传播到达测量点,由传感器获得的信号必然包括了传播路径的信息。在放电位置未知时,所附带的传播路径信息也是不确定的,因此不能简单地根据测量信号的波形特征进行放电类型的模式识别。

另外,检测电缆局放通常可采用高频电流传感器(HFCT)在屏蔽层接地线上获取信号。放电脉冲从发生处到被测量的整个路径的传播特性,应该是电缆特性与HFCT特性的结合。假设电缆长度为4 m,并用扫频方法获取HFCT的特性,二者的结合幅频特性如图3所示。

图3 电缆(4 m)与高频电流传感器结合的幅频特性

2 试验研究

对脉冲在电缆中的传播进行了试验:在长为4 m电缆一端加信号,试验采用的输入信号为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脉冲,宽度为25 ns,上升沿为2.5 ns。通过电缆一相的芯线对地注入,电缆另外二相芯线对地短接,通过电流传感器获取屏蔽层接地线中的电流信号,该测试回路接线与现场实测局放时一致。用双通道示波器采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所用示波器为RIGOL 6102,采样率2.5 GHz,实测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如图4a、4b所示。

对信号做Fourier分析,可得传播路径(包括电缆和传感器)的传递函数幅频特性如图5所示。可见,试验结果与图4中根据仿真分析所得基本一致。

3 局放信号传播过程中的波形变化

同样的原始放电信号,由于放电位置不同,到达测量点就有不同的传输距离,对放电距离l=0、10、100、1000 m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如图6所示。

可见随着传播距离增加,幅值和波形都有较大的变化,显然已不适宜直接利用波形的特征进行放电类型的识别。只有在确定放电位置以后,根据电缆本身的传播特征,反推放电原始波形,解除放电脉冲传播路径对测量波形的影响因素,才能正确使用波形本身的信息进行类型识别。

图4 试验所得信号波形

图5 试验所得脉冲在电缆中的传递函数(幅频特性)

图6 不同传播距离的局放信号波形

4 结论

(1)电缆中的局部放电理论上可能存在于任何位置(电缆接头或者本体),而测量只能在有限的几个点进行,由于传播过程的影响,所测信号携带有传播路径的信息。不同位置的放电,脉冲传播的距离和途径不同,即使原始的放电属于同样类型、有相似的波形特征,测量点的传感器拾取的信号波形也有较大的区别,因此不适合采用波形特征判断放电类型。

(2)本文通过仿真和试验两种方式对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进行了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用于分析传播路径对局放信号的影响,包括幅值和相移两个方面,据此可了解信号传播路径附加于所测信号上的信息。

(3)如果能够确定放电点的位置,即知道了放电脉冲波形传播的距离,就可以根据电缆本身的传播特征,反推放电原始波形,即解除了放电脉冲传播路径对测量波形的影响因素,保留放电信号本身的固有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就可以进行放电类型的识别。

[1]GB/T 3048.12—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S].

[2]郑 重,谈克雄,王 猛,等.基于脉冲波形时域特征的局部放电识别[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1,25(2):20-24.

[3]司文荣,李军浩,黎大健,等.基于宽带检测的局放脉冲波形快速特征提取技术[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8,32(2):21-25.

[4]Tozzi M,Cavallini A,Montanari G.C.PD Detection in extruded power cables:An approximate propagation model[J].IEEE Trans on DEI,2008,15(3):601-607.

[5]Richard Cselkó,István Berta.Challenges of partial discharge diagnostics of low-voltage cables [J].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2013,71(1):558-563.

[6]Su Ming-Shou,Chen Jiann-Fuh,Lin Yu-Hsun.Phase determination of partial discharge source in three-phase transmission lines using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and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s[J].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2013,51(2):27-34.

[7]Pommerenke D,Strehl T,Heinrich R.Discrimination between internal PD and other pulses using directional coupling sensors on HV cable systems[J].IEEE Trans on DEI,1999,6(6):814-824.

猜你喜欢

局放波形电缆
海底电缆——将世界连接起来
GIS特高频局放检测技术的现场应用
基于LFM波形的灵巧干扰效能分析
用于SAR与通信一体化系统的滤波器组多载波波形
基于ATP-EMTP的电力电缆局放信号传播特性仿真分析
积累数据对GIS特高频局放检测的重要性分析
高温超导电缆
基于ARM的任意波形电源设计
双丝双正弦电流脉冲波形控制
高温超导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