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木岗下剿“胡子”

2014-09-28金德芳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4年9期
关键词:爬犁大队长手榴弹

金德芳

这些年,每当看到反映东北剿匪斗争题材的电视剧,就感到特别亲切,因为我曾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看过之后,我还经常和家人议论电视剧中一些情节的真实性。每当回想起当年参加剿匪斗争的一些往事,总是情不自禁地说起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

“胡子”下山激民愤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以雷霆之势越过国境线,出兵中国东北。8月12日,结束了日本侵略者在密山的黑暗统治。

1946年4月下旬,苏联红军回国后,盘踞在合江一带的土匪郭清典、杨世范、卢俊堂、祁少午等势力纠集起来,向密山发起进攻,敌我双方展开了拉锯战。 5月下旬,土匪在密山制造了血腥的“五二六大惨案”。

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6月下旬,由刘转连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以及牡丹江三支队、合江四支队,经过激烈战斗,击溃土匪,解放密山。

此后,我加入密山县公安大队,在二中队当战士。那年我20岁。

密山解放后,合江省下辖的东安行署就设在密山。作为我军的战略大后方,密山境内驻扎着三五九旅,山东军区第二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通讯兵学校,东北军区军工部直属一厂、二厂,东北军区后勤部后方仓库,东北军区第九陆军医院,东北印刷厂,以及刚刚组建的东北战车大队等军事单位,需要大量的军需供给。

1946年,东安地区由于天灾,粮食只有三成收获,再加上土匪的经常骚扰,在前方作战的三五九旅、山东军区第二师和东安各系统驻军的给养遇到极大困难。

密山解放四个月后,县政府就召开土匪公审大会,枪毙了一批罪大恶极的“胡子”。老百姓欢欣鼓舞,以为这下可以过上消停日子了。

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公审大会开完没几天,杨木岗地区靠山的一个小村子突然遭到土匪袭击,家家户户的粮食、财物、大牲畜被抢。接着,另一个村子又遭到土匪的洗劫——两名村民被打死,三名妇女被劫走。

土匪的暴行在老百姓中引起极大恐慌,剿匪斗争成了当务之急。

事发的第二天早上,东安地委书记吴亮平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剿匪任务。

上午九点多钟,一位县领导来到公安大队传达任务。只听大队长李希才大声说:“请首长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经过紧张的准备,吃过午饭,我们在大队长李希才和中队长王选胜的带领下,踏着大雪壳子直奔杨木岗。

队伍行进过程中,我悄悄地问和我一起入伍的霍军和赵铁成:“咋样?你俩害怕不?”

霍军大我一岁,一米八的大个子,五大三粗。他小声说:“怕倒不怎么怕,就是这气氛有点瘆人。”接着,他又提高了嗓门儿:“不过,打‘胡子咱可没说的,我哥是被‘胡子打死的,我入伍就是为了给我哥报仇!”

赵铁成小我一岁,看上去身材细高挑,但浑身都是腱子肉,新兵训练时他跑得最快。他说,他家在伪满时没少受鬼子、汉奸的欺负,而现在的土匪就是当年的那帮汉奸,“要过安静日子,就得把他们灭了”!

听了两个战友的话,我觉得胆气更壮了。

化装进山寻线索

追了整整两天,也没有发现土匪的踪迹。第三天傍晚,我们到了虎林。大队长李希才和虎林县委书记梁定商研究决定,成立一个联合指挥部,派出六个侦查小组,分头搜寻土匪的线索。

我被指定为一个侦查小组的组长,带着赵铁成、霍军和杨木岗区中队的一名战士小姚,坐着马爬犁进了山。

情况远比我们想象得困难。我们在杨木岗一带的深山老林中转悠了一天,天黑时才找到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屯子。我们装成“收山货”的,朝屯子边上的一户人家走去。

那家只有老两口,年龄都在60岁左右。见到我们几个推门进来的生人,老爷子立刻瞪起警惕的眼睛,还紧紧握住炕沿边上的一把大斧,一副随时准备拼命的架势。

我忙赔着笑脸对老爷子说:“大爷,我们是收山货的,不是坏人。”

老爷子一脸杀气:“收山货的?哼,你们到底是干啥的?别看我老了,照样能砍了你们!”

我们几个人互相瞅瞅,有些不知所措。还是小姚反应快,赶紧实话相告:“老爷子,不瞒您说,我是咱区中队的,他们三个是县公安大队的,我们是来抓‘胡子的。”

老爷子冷眼扫了扫我们,半信半疑地追问了一句:“你说的可是真的?”

小姚说:“真的,老爷子。我家就是杨木岗的,在板石村。我姓姚,叫姚福,我爹是个铁匠,不信你去打听打听。”

“啥?你是姚铁匠的儿子?”

“是呀,这还能有假?”

老爷子立刻放下斧子:“早说呀,我认识你爹。唉,不是我信不着你们,头几天屯子刚来了两伙人,都说是收山货的。可到这儿又是抢又是夺,造了不少孽啊……”

我忙接过话茬儿:“我们就是奉地委吴书记的命令,来消灭他们的,让老百姓过上消停日子。”

老爷子乐了:“哎呀,那敢情好,我们就盼这一天呢。”说着,他从炕头挪过火盆,“快,坐炕上暖和暖和。”

大雪地里跑了一天,我们几个都冻坏了,赶紧脱鞋上炕,围坐在火盆边烤手。我问老爷子:“‘胡子来这儿两次,没留下啥线索?”

老爷子想了想,一拍大腿:“哎呀,我咋把这事儿给忘了呢?前天,这帮‘胡子临走时扔下了一个小‘胡子,说是炮头的小舅子。那小子手脚都冻坏了,留在老宋头家养病呢。”

我们喜出望外。我说:“哎呀,那太好了。麻烦您老领我们到老宋家去看看吧。”

老爷子使劲一点头,“好,咱这就去。”

我们悄悄来到老宋家。一进里屋门,就看见西屋炕上躺着一个瘦弱的小伙子,大约十七八岁。他见生人进来,又都端着二十响驳壳枪,吓得直打哆嗦,赶忙往炕角躲,嘴里还连连叫着:“别杀我,别杀我,我不想死,我……”

我说:“你别怕,好好说,我们不杀你。”

小伙子说:“真的?”

我说:“当然,我们是县公安大队的。你把土匪的情况说说吧,你们是哪个绺子的?”

小伙子的脸色渐渐缓和下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全招了:“我姐夫是炮头,姓张,双手使枪,枪打得贼准。他们原来是郭清典的部下,被共军打散后,就跟着郭清典的副官刘致远混,躲在虎林杨岗以南的老虎砬子。一共32个人,分成两个小队,明天晚上来接我……”

我看这个情报比较可靠,便厉声警告他:“你就在这儿呆着,哪儿也别去!”

第二天一早,我让赵铁成和姚福骑上快马,赶紧回去向指挥部报告。

围歼土匪获全胜

天黑前,援兵赶到,选择有利地形悄悄潜伏下来。稀疏的月光洒在雪地上,天地间灰蒙蒙一片……

等到半夜,只见东山口方向下来五辆马爬犁,拉着二十多个土匪,直奔小屯子而来。大队长李希才见土匪已进入伏击圈,举起“二十响”就是一梭子,两挺机枪也跟着一起扫射,当场就打倒了五六个土匪。

我和赵铁成、霍军等战士也举起“二十响”射击。因为是夜间,我们又是第一次上阵,没有经验,不少子弹打在雪地上。

这时,土匪们正掉转马头打算逃跑。我向大队长建议:“这样打太浪费子弹了,还不如用手榴弹呢!”

大队长说:“那还不赶快投!”

我立即甩出两颗手榴弹,炸翻了两张马爬犁。大家一拥而上,打算抓活的。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那个被称为“炮头”的土匪从马爬犁上摔下来后,躲到一道雪岭子后面,冲我们打了两枪。霍军和赵铁成当即中弹倒下,我和战友们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抱起赵铁成和霍军一看,他俩已经牺牲了。

机枪手霍德贵大骂:“王八犊子,老子要全干掉你们。”他举枪一阵扫射,“炮头”应声倒下。其余土匪趁我们抢救受伤战士的空隙,坐上爬犁,一阵狂奔钻进山里。

大队长回过神来,立即组织战士顺着爬犁印追击。追出大约四五十里,才撵上土匪。此时,大家已经红了眼,一阵手榴弹,再加上机枪和驳壳枪的扫射,将剩余的土匪全部送上西天。

第二天,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送别牺牲的战友。擦干眼泪后,大队长命令那个小“胡子”当向导,直奔土匪的老窝——老虎砬子。

到达目的地后,经过几个小时的搜索,终于发现了隐藏在密林深处的一排“地窨子”,我们将其团团围住。

大队长向土匪喊话,命其投降,可是喊了半天也没动静。

我灵机一动,在请示大队长后,朝“地窨子”扔了两颗手榴弹,与此同时,战友们一齐开火,手榴弹的爆炸声和枪声震天动地。

这一招果然灵验,马上有五个土匪出来投降。而以刘致远为首的土匪还在负隅顽抗,气得我们咬牙切齿。

大队长经过突审俘虏后得知,被土匪劫走的三名妇女不在那个地窨子里,于是命令战士们往里扔手榴弹。

响声过后,战士们怒吼着发起冲锋,用机枪和“二十响”将六个土匪彻底消灭。

打扫战场时,我们缴获了不少被土匪抢去的物资,三名妇女也被解救出来,胜利凯旋。

可是,我一路上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一直想着牺牲的赵铁成和霍军。我们一起入伍,一块儿打土匪,这才几天啊,他俩就牺牲了……

“战友们,我们已经为你们报仇了!”我在心里说。

猜你喜欢

爬犁大队长手榴弹
牛奶“过敏”
小碗牛奶
凶手老罗
玩爬犁
真实版“土豆雷”
重保龄球
官窑
巧识“大队长”
乌苏里江边的狗爬犁
手榴弹高龄不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