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对话”解难题
2014-09-28刘立国
刘立国
政务不公开、不透明,是基层干部和群众之间一堵无形的“墙”、一道难以逾越的“沟”,也是基层社会不稳定的“百祸之源”。如何拆除这堵“墙”、填平这道“沟”?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森林资源管护区党总支通过“阳光对话”,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打造“阳光对话”需要搭建什么样的平台?十八站森林资源管护区党总支坚持利用周一、三、五早点名时间与职工群众对话交流。具体做法是:首先由领导班子将前一天管护区的各项事务坦诚地向职工群众公布,然后由职工群众提出问题和建议,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当场公开解答。此举让职工群众知场情、参场政、议场事,调动了职工群众想主人事、干主人活、尽主人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上下贯通、形成合力。
“阳光对话”如何确保落到实处、坚持到底?关键在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此,党总支在“阳光对话”过程中,建立了“阳光对话”责任追究制,责任追究的对象为管护区党政工班子成员。责任追究的主要内容为:一是对职工群众提出的问题不做公开正面解释而造成不良影响的;二是对职工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不虚心接受和改进的;三是对职工群众提出的正确建议不采纳,有条件实行而不实行的;四是对职工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能解决却搪塞、推诿、扯皮的;五是对职工群众要求办的事情,能办却不办的;六是和职工群众对话时因态度冷、横、冲而激化矛盾的。管护区班子成员凡违背上述六项规定的,均由党政联席会讨论后拿出处理意见。
“阳光对话”变上访为下访,让领导班子与职工群众当面谈心,详细了解职工在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一年来,党总支先后为六名职工调解处理了劳动争议,为九名职工群众排解了疑惑和顾虑,为五个家庭化解了矛盾,消除了“找、吵、访、闹”的现象,营造出一个和谐稳定、民主团结的氛围。
(作者系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森林资源管护区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