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襄书学思想研究

2014-09-27于博张建华

文艺争鸣 2014年4期
关键词:蔡襄天资神气

于博 张建华

蔡襄是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行、真、草、飞白、篆、隶各体兼善,在有宋三百余年间可谓独绝,并以其人品、书品皆优被推为“本朝第一”。除其书法艺术精妙绝伦之外,他的书学理论也颇有建树,虽然没有长篇书法专著传世,但其书学思想之光辉散见于部分手札和题跋当中,对后世书家学书大有裨益。本文从书法文献入手,对蔡襄书学思想进行爬梳,择取其精华,加以论述,并总结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蔡襄其人、其书

北宋初年,经过了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战争,书坛凋蔽。宋代不以书取士,故士亦鲜以书名家。经过宋太宗及以后几代帝王的提倡,文臣墨客的响应与实践,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了宋中期书法渐入佳境,再度勃兴,这其中的中坚力量就是蔡襄。

蔡襄(1012—1067),字君谟,仙游(今属福建)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判官、推官、馆阁校勘。支持“庆历新政”,修复泉州万安桥。嘉佑五年(1060)入朝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后出知杭州。卒谥忠惠,有《蔡忠惠集》。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忠君爱民,勤政清廉;学识渊博,诗文双美;心正品高,书艺高深。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蔡襄一生孜孜以求,临池勤奋。诸体兼善,尤其是他的行书和小楷可谓绝伦,他还自创了飞草书,“翔龙舞凤”别具一格。他的好友欧阳修云:“近年君谟独步当世”。苏轼对蔡襄的书法也特推重,苏东坡说:“独蔡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二、书尚法度、学书有法

第一,蔡襄崇尚法度,对古今各种书体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为宋代尚意书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蔡襄本人作书甚有规矩,属于尚法派。他对传统全面地、深入地继承,可以说是宋朝尚法派的集大成者。蔡襄的行书早年取法周越、宋绶,得之清秀,失之“软俗”,后取法虞世南、欧阳询、杨凝式,上追二王。蔡氏对王羲之书法用功最深,在其为数不多的书论中四次提到王羲之,也有许多《兰亭序》模本的题跋。他的行书《自书诗稿》《蒙惠帖》与王羲之《兰亭序》书风相近,颇得王羲之萧散飘逸、妍美流便之风范。晚年四十五岁以后行书自成风格,趋于完美,静气温和,含蓄婉美,代表作有《扈从帖》等。蔡襄楷书取法颜真卿、二王,于颜鲁公的《多宝塔碑》得法最多,端庄精谨,沉着含蓄,于圆浑中见秀丽。所以宋徽宗赵佶说:“蔡君谟书包藏法度,停蓄锋锐,宋之鲁公也。”蔡襄是个集古者,恪守晋唐法则。正如宋代邓肃所说,“君谟如杜甫诗,无一字无来处,纵横上下皆藏古意,学之力也。”

第二,蔡襄认为学书要讲求学习方法,应注重天资功夫、循序渐进、融会贯通才能事半功倍。

天资功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天资各不相同,差异也很大,要选择和自己天资相近的范本学习。他说:“钟、王、索靖法相近,张芝又离为一法。今书有规矩者王、索;其雄逸不常者,皆本张也,旭、素尽出此流,盖其天资近者,学之易得门户。”张旭和怀素都学习张芝,他们天资、气质相近,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蔡襄本人对于颜真卿的人品、书艺钦佩之至,正是由于蔡襄和颜真卿性格、天资相近,都是忠孝、耿直、博学之士,所以蔡襄楷书易得颜书门户。他认为学书还要下功夫,勤奋不倦,坚持不懈,才能成功。他说:“学之浅深,古人有笔冢、墨池之说,当非虚也。”蔡襄一生勤学苦练,有退笔成冢、池水尽黑的精神,对历代大家的所有书体几乎学遍,临池甚勤,兼收并蓄,融为一炉。

循序渐进。蔡襄对于书法的学习是非常讲究方法的,他说:“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楷正。”学书者应先学楷书,再学行书、草书,这样草书才会有法度不至于笔法全失。蔡襄非常崇拜唐代狂草大家张旭,他说:“张长史正书甚谨严,至于草圣,出入有无,风云飞动,势非笔力可到,可谓雄俊不常者耶?”张旭楷书严谨,有法度,其正书作品《郎官石柱记》在宋代就是名扬海内的名碑,作字简古深远。张旭正是有了楷书基础,其草书才能“雄峻不常”“神逸有余”。变怪亦不离乎楷正,不同常法又没有脱离法度规则。

融会贯通。蔡襄认为各种书体的道理是相通的,皆为一法。他说:“予尝谓篆、隶、正书与草、行通是一法。吴道子善画,而张长史师其笔法,岂有异哉!”蔡襄各种书体兼善,行、真、草、篆、隶无不精通,又曾出意为飞白,苏轼《跋君谟飞白》云:“物一理也,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世之书,篆不兼隶,行不及草,殆未能通其意者也。如君谟真、行、草、隶无不如意,其遗力余意变为飞白,可爱而不可学,非通其意能如是乎?”正是由于蔡襄兼善多体,能融会贯通,“通其意”,才能使他在各个书体中都达到很高的境界。蔡襄“遗力余意”创作飞白,特别是其创造的草书体飞白书——飞草书,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古人以散笔作隶书,谓之‘散隶。近岁蔡君谟又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亦自成一家。”飞草书是用开散笔毫之毛笔书写的草书体飞白书,兼具飞、白、草、散笔四要素,难度极大,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神气为佳、古质雅韵

(一)神气为佳

蔡襄书论中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也是他书论中的精华,那就是“神气说”。他说:“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蔡襄论书以追求精神气韵为佳,形似次之。若只追求外在形似,一味模象体势,虽然外形肖似,但是作品全无精神,气脉割裂,是不知书者所为。神是指精神、风神、神彩;气是指气韵、气息、气脉。神气是书法作品反映出的意境、韵味,透过书法作品反映出作者内在的精神、气象与思想感情,这是书法客体与书写者主体的完美结合,赋予书法以书家内在活的灵魂。

蔡襄创作时注重主体书写时的精神体验。他说:“每落笔为飞草书,但觉烟云龙蛇,随手运转,奔腾上下,殊可骇也,静而观之,神情欢欣可喜耳。”他在落笔作飞草书时,感觉到:有烟云龙蛇,随着手下的书写而运转,奔腾上下,让人感到惊骇。这是书写过程给书写主体的感受,这种艺术通感转移到书法作品当中,通过艺术移情使书法作品具有了人的情感,“神情欢欣可喜耳。”蔡襄在创作过程中全神贯注、全情投入,下笔有如神助,同时体验到创作的快乐与趣味。这正是艺术创作过程怡情功能的体现。只有充分地享受创作过程,并自然地真情流露,观者才能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相应的审美体验——书法之神气。endprint

有人说,蔡襄书法看不出有什么神气,其书法与书论有差距。这主要和蔡襄忠厚正直的儒臣性格有关,书风以中庸、温厚、平和为主,含蓄蕴藉,不温不燥。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蔡襄所追求的平和雅正是传统艺术精神中的大美之道,隽永文雅如博学君子,端庄温厚如忠贤儒士。虽然在崇尚个性的今人看来,蔡襄书风的特色不够明显,但平和书风是蔡襄性格的真实体现,中和之美正是蔡襄书法的神气所在。

蔡襄的神气论和传王僧虔、张怀瑾的神彩论类似,但无疑蔡襄的神气论对宋代尚意书风起到了更直接的作用。苏轼是尚意书风的主将,他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陈槱论书特重“神气”;姜夔《续书谱》:“大抵下笔之际,尽仿古人,则少神气”,还专设有“风神”一则等等,很多宋代书家都有和蔡襄“神气说”相近的观点。

(二)古质雅韵

蔡襄崇尚晋人书的境界,书法惟取风韵。他说:“书法惟风韵难及。虞书多粗糙,晋人书,虽非名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气。缘当时人物,以清简相尚,虚旷为怀,修容发语,以韵相胜,落华散藻,自然可观。可以精神解领,不可以言语求觅也。”书法是人的精神面貌的反映,书如其人。晋人书风和其精神气质是相通的,晋人性格里所体现出的萧散简远、清简虚旷、空灵淡泊,会自然地表现在书法作品里,这种风韵精神可以意会不可言传。要使书法“以韵相胜”,关键在于人的精神气质。蔡襄早年学习虞世南,后觉“虞书多粗糙”,复上追晋人,尤其是王羲之。蔡襄学习王羲之,得其妍美、和雅。

除了晋人以外,蔡襄还特别崇拜颜真卿,爱慕其忠义耿直的人品,叹服其雄秀奇伟的书法。“颜鲁公天资忠孝人也,人多爱其书,书岂公意耶。”蔡襄学习颜鲁公得其清劲浑厚。宋代颜书甚为流行,摹习之广,可谓空前。杨慎在《墨池璅录》中说:“若夫宋之苏、黄、米、蔡,群公交作,集一家之盛,其构势虽各不侔,要之于理,又不能外颜、柳他求者。”冯班《钝吟书要》认为“宋人行书,多出颜鲁公。”蔡襄力追晋唐,取法王、颜的学书取向,直接影响到其后的苏、黄、米及其他书家。

蔡襄在艺术审美上追求古质雅韵。蔡襄题《兰亭摹本》云:“《兰亭》模本,秘阁一本,苏翁家一本,粗有法度精神,其余不足观也。石本唯此书至佳,淡墨稍肥,字尤美健可爱。”在《兰亭》模本中,蔡襄最喜欢的是“淡墨稍肥”本,这也体现出蔡襄的审美追求。“淡墨”说明蔡襄喜欢雅致有韵味的,温润、回味无穷的笔墨,而不是浓墨、死墨、恶墨、俗墨;古肥今瘦,古质今妍,“稍肥”说明他喜欢的是古质且有媚趣书法风格。蔡襄论书特重“古质”、“古意”。“近世篆书好为奇特,都无古意。唐李监通于斯,气力浑厚,可谓篆中雄者,学者亦如此说,然后可以论篆矣。“尝观《石鼓文》,爱其古质,物象形势有遗思焉。”宋代,金石学悄然兴起,他针对宋前期书家写篆书尚新好奇之风,予以批评,提倡篆书应以浑厚古朴为佳,这种观点对于宋初靡弱的书坛无疑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他论书有明显的尚古、复古倾向,古意、古质、雅正、风韵是其书法的审美追求。

结语

作为宋四家之一的蔡襄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对后世影响深远。据不完全统计,名家评蔡襄的书论及题蔡襄书跋就有二百四十多条,关注度不可谓不高,诸家评蔡襄书法褒多贬少。从伦理、人品、个人感情角度评论者和崇古尚法、书风优美者多褒之,如:欧阳修、苏轼、朱熹、项穆。朱熹说:“字被苏、黄胡乱写坏了!近见蔡君谟一帖,字字有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项穆《书法雅言》中说:“予谓君谟之书,宋之巨擘。苏、黄与米,资近大家,学入傍流,非君谟可同语也。”力主变革、书风雄健者和个性强烈、怪异不常者多贬之,如黄庭坚、米芾。黄庭坚说:“君谟书如蔡琰《胡笳十八拍》,虽清壮顿挫,时有闺房态度。”米芾也说:“蔡襄书如少年女子,体态妖娆,多饰名花。”诸家评论中虽然多少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但从整体来看,能为我们客观地评价蔡襄书法提供重要参考。

蔡襄书学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一)蔡襄崇古尚法,他传承古法,全面系统的梳理了传统技法,使书法归于古法正道上来。他通过超人的鉴赏力,扭转时弊,上追晋唐,取法乎上,主要选择了王羲之和颜真卿作为取法对象。他追求晋唐风韵,深深影响到其后的苏、黄、米等书家,为后人学书在取法依据上找到了源头活水。他又通过惊人的学力,对古人各种书体全方位的继承,诸体皆精,融会贯通,创造出飞草书。

(二)蔡襄在理论上标举“神气”,推动书家在创作过程中更多关注主体的精神、感受与心态。提出了书法作品与书家之精神气质相贯通的观点,穿越形似,追求神气,加深了书家对书法客体内在精神气韵的理解。同时他还注重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精神感受,在怡情养性的同时,将创作时的精神状态自然地体现在作品中,人书合一。

(三)蔡襄是宋代书法的先驱,他的尚法为尚意书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尚意要以尚法为基础,否则就会沦为野狐禅。在他之前没有任何人能对传统书体及技法做如此全面深入的传承。正如曹宝麟先生所说:“他有所继承,有所发掘,有所探索,更有所创造,终生以之,孜孜不倦。在苏、黄、米崛起之前,他踞于时代顶峰。”同时,他也是重要的过渡性人物,他有许多尚意书家的品质。他有忠正仁孝、刚直不阿的儒臣品格:也有博古通今、精于诗文的文人素养;更有以书怡情、畅神养性的学书态度。对于他的评价不应仅仅停留在其书法成就上,更应关注他兴衰续绝的历史作用。蔡襄崇古尚法、标举神气,针砭时弊,特别在唐末、宋初文物凋敝、书艺旷阙的时代背景下,他的出现起到了导向和推动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今天,重新审视蔡襄的书学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今日书坛浮躁空疏、乱象丛生。只追求感官刺激、视觉效果,忽视了笔法、情趣;拼贴纸张、变换形式,忽视了内涵、神韵;狂怪粗野,虚张声势,忽视了文气、高雅。蔡襄的书论、书艺给我们诸多启示:取法正宗,在法度的基础上追求个人风格,神气为佳,抒情达意,追求中华民族蕴藉隽永、端庄雅正之中和大美,这才是书学大道。

(责任编辑:张涛)endprint

猜你喜欢

蔡襄天资神气
胡子怎么放
神气的公鸡
蔡襄
蔡襄拒为皇后写碑文
神气小老虎
天资乳业 保持新鲜,每一天
蔡襄之母:被皇帝奉为“君谟”
神气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