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年夏天

2014-09-27

小资CHIC!ELEGANCE 2014年16期
关键词:发簪同济大学实验区

凯倢:

身心自在的践行者,坚信真善美的非典型80后乖乖叛逆女,英国宝石协会和宝石检测实验室FGA、同济大学宝石教育中心策划主管、上海同济大学校友会理事。写媒体特约撰稿、做电视文娱节目、当银行品牌经理、拿宝石鉴定资质、扬海派经典文艺、做义工助人助己,在跨界中沉淀出本色,主动随心而行但求探寻真相活得明白。擅于从珠宝赏析中分享人生启悟。

新浪微博:@i凯倢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ikaijie

美编醒目:图片略多,如果2P排不下,请排3P。

【感知“相对论”】

小学时的暑假最漫长,整整两个月啊!在没有手机、电脑、网络,也没有辅导班和空调的年代,小伙伴们在大热天里结伴的机会并不多。在几乎可忽略不计的零星作业后,就是大把大把看书、画画的日子。中学的暑假因为有兴趣班、夏令营和朋友聚会,终于不再百无聊赖。如果每年的七八月能就此停在这种节奏那该多好,当时又有谁会懂得这只是一系列加速度的开端呢?和千千万万同在这片天空下的伙伴们一样,暑假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变得似有若无。这两个月也太快了点吧,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人偷走了时间,暑假真有六十多天吗?

那些明明长得最快的时候,怎么就感觉就过得那么慢呢?而曾经的那么长,怎么就变得那么短了呢?

虽然北半球的年份交接发生在冬天,但我们的各种毕业却都在夏天完成。一代代的过来人变着法儿地给这些夏天做标记,任“青情”在阳光下恣意绽放。我们用各自的方式为组成现在的点滴过去留念,向有迹可循的未来致敬!

【品竹调丝】

节节高升的竹子历来是中国文人的钟爱,被赋予了君子所应具有的各种美德,也频频出现在各类艺术形式中。古人比我们更热爱并享受生活,和追求强烈感官刺激的今人不同,他们喜欢模拟自然的默契配合。盛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时期古董珠宝在这一点上与之异曲同工。当时的珠宝多从花卉、昆虫等自然世界获取设计灵感,似乎是对工业革命大行其道的人工状态的一种自然平衡。

01-《自然幻象》银质首饰套系(设计者:钟舒婷from同济大学工业设计/创新实验区)

钟舒婷:我希望沿袭新艺术设计的东方文化精神,选择在“竹子”这一自然形态上进行再设计,在展现新艺术风格特有的线条韵律的同时,将同样来自东方的刺绣工艺代替珐琅工艺,以相同的银色,表达出金属与刺绣迥然而异的层次与肌理美感。

02abc-《自然幻象》银质戒指、项圈和耳钉(设计者:钟舒婷from同济大学工业设计/创新实验区)

银质的竹节和刺绣刚柔相济,适度的简洁带来了未来感。有趣的是,“丝竹”恰是中国民乐中弦乐和管乐的统称,亦泛指音乐,古有“听丝竹声,而天下治”的说法,足见其重要性。而丝的本意为蚕丝,是刺绣工艺的重要原料。不知钟舒婷在设计时可曾试图用看见的节奏表达听见的韵律而产生的共振呢?

【簪星曳月】

对于女性来说,美发在相当长岁月里的重点都在于“梳”。长长的秀发不是想剪就能剪的,曾经必备的簪子会不会是因为现代女性流行剪发而没落的呢?估计多少有些关系,但这并不妨碍它的继续存在和发展。

03-《构成与旋律》发簪系列(设计者:符秀桃from同济大学工业设计/创新实验区)

符秀桃:时尚的创造从不是凭空而生,更多是依据人类传统生活方式上的推陈出新,不断重复并诞生出全新的时尚需求及相关物件。

04abc-左起:U型发簪、皇冠式发簪、扇形发簪(设计者:符秀桃from同济大学工业设计/创新实验区)

这组发簪概念设计基于对文艺复兴、维多利亚风格、新艺术时期、Art Deco以及东亚风格的古董发簪形态研究,将构成主义的现代理念融入系列设计中:赋予每件发簪一个灵感故事,又创造出一整套全新并统一的视觉语言。于是,回旋的线条或曲或直游走出各自的点线面,就连发插的细节也与小主体结构呼应又各异,黑色在金色体系中穿插出段落和节奏,提升出古典的现代感。

05abc-左起:类发梳式发簪、法杖式发簪、发梳式发簪

(设计者:符秀桃from同济大学工业设计/创新实验区)

玲珑而不失华贵的气质,21世纪新女性不用非得剪发去证明什么,挽起长发用簪子定格的造型,一样可以在e时代畅行。

【云水禅心】

虽然科技在进步,但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变得轻松简单,甚至还日益复杂起来,至少眼下是这样。每次出门为了避免和世界失联都得带上一堆“电子负重”。所以,功能更强大、携带更便捷的数码设备成了商家群雄逐鹿的焦点之一,但IT精英们似乎都忘了或者还不曾兼顾到它的另一个重点——美!今年6月在上海举办的亚洲通信展上,可穿戴设备已稀松平常,但它们真的都太功能化了。如此不美观的设备又会有多少人愿意穿戴出来?除非它能长得像YUN系列或者更好看。

06-《云·水禅心》可穿戴设备陶瓷首饰套系(设计者:蒋曦兮from同济大学工业设计/创新实验区)

当古老的陶瓷遇见数字时代的内置芯片,当手工烧制撞上集成三维变形球,当首饰结合电子产品,似乎已能看到,一场革命性的发酵就此酝酿。

蒋曦兮:首饰YUN,以水涟漪的同心圆和云状的参数化metaball(元球)造型为共同视觉元素,陶瓷为主要材质,如云似水的造型,旨在提醒佩戴者心静如水,在忙碌之余仍能独享一份恬静,无关喧嚣和炫耀。

07ab-《云·水禅心》可穿戴设备陶瓷戒指和项链(设计者:蒋曦兮from同济大学工业设计/创新实验区)

不知道未来可穿戴设备的应用面会有多广,就目前的医疗保健方向来说,这样富有禅意和中医养生之道的“芯片”会不会更讨喜呢?

以上三组作品均来自今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毕业展,工业设计创新实验区2014届的钟舒婷、符秀桃和蒋曦兮同学,用这些作品为自己的4年大学生活留下了纪念。设计制作过程中的起承转合,好像是4年的概括,也像是提醒着未来的线索——猛烈的成长感受往往集中在夏天。

他日回首,那一年年的夏天之前,你会对当时的自己说什么?

当下眺望,那一年年的夏天之后,你想对那时的自己说什么?

对十年后的自己说——

钟舒婷:不管是十年后,还是二十年后,三十年后的我,都希望你能青春无敌!

符秀桃:勿忘初心。

蒋曦兮:谢谢你还在坚持自己的选择,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猜你喜欢

发簪同济大学实验区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苏州档案馆藏品选
绾青丝 筑华梦——秀丽的发簪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6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规上文化产业收入近2000亿元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