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2014-09-27薛立刚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薛立刚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域场在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规范与行为的培养、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培育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主导,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运行机制,解决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3-0067-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始终是多元政治思潮渗透的重要领域,倡导主流价值,并将其内化为大学生群体和个人意识,外化为行为规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重大课题。

一、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

意识形态具有政治、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的功能,分别体现在表达国家意志、社会共识和反映时代精神等方面。[1]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需要的产物,承载着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功能。

1.意识形态安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维度

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是属于一定的阶级意识形态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政治教育起着统领作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意识形态教育,它起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所接受的具体的价值观念,通过教育或者教化灌输给青年学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也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作。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此,意识形态安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所在。

2.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重性质。既包括系统化、理论化的阶级意识形态,也包括居于普遍意义,维系一个社会共同体存在和发展的非阶级的非意识形态。[3]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4]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功能,它具有价值导向、社会维护、利益调控和资源整合等作用,如果剥离意识形态教育,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全球化、多元化、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我国意识形态也呈现主导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全球性、冲突性与互渗性相结合的发展特点。面对意识形态的发展进程,更加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继续发挥意识形态的主导功能,引导人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巩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成果,否则势必导致人们价值观的迷失、经济的混乱与社会动荡。因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识形态性的主导功能,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以意识形态功能为主导地位就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意识形态安全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也正是这一主导功能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巩固和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始终是大学生唱响坚定理想信念、勇于追梦圆梦的主旋律;课堂讲座、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其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或者教化把主流意识形态灌输给全体学生,内化为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成为个体政治社会化的指导思想。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重要手段。

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意识形态交锋和对我国渗透的新态势、国内各种社会思想交锋的新情况、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尤其是发生在高校中的一些不良事件无不影响和干扰着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培育和发扬,已严重威胁我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被削弱。

1.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带来的新挑战

社会意识变化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与此相关的国家研究课题和著作数以十计,国内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更是数以千计。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曾经总结评析了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新闻自由等16个意识形态领域相关理论思潮;从马克斯·韦伯认为的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导致意识形态的衰落到丹尼尔·贝尔和弗兰西斯·福山的“意识形态终结论”,也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淡化意识形态的理论,甚至得到一些“自由主义思想家”的赞同。[5]这些社会思潮泛起以及所倡导的价值观和道德伦理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诸多的冲击和挑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严重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

2.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新挑战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不仅带来了物质的流动,也促使精神产品等文化范畴要素的流动。一是西方国家推行科技和文化霸权主义,利用新闻、影视、文学、科技等一切途径和手段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企图改变人们的政治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威胁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引导的主流价值文化的安全。二是市场经济中的负面效应使一部分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引领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的认同产生了迷茫或者质疑,在大学生群体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倾向在加强,而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在淡化。三是改革发展进程中凸现出来的矛盾和冲突,如腐败、社会不公、道德缺失等现象很容易使大学生陷入错误思想的误区,在主旋律宣传教育中出现了一些噪声、杂音。

3.舆论引导和新媒体的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电脑和智能手机作为新媒体的终端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工具,网络新闻、手机报、网购、即时交流工具已经覆盖到所有在校大学生。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占信息垄断地位的教育过程,网络媒体赋予了受教育者更多的信息选择和接受权利,非主流意识形态和虚假信息得以广泛传播,充斥着大学生的头脑,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以误导;网络的虚拟性和随意性使一部分大学生摆脱了现实社会的诸多约束,导致“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一些媒体和网络传播不良信息,或片面夸大某一负面事件,或抹黑公众人物,或抵毁政府公信力,抑或招摇撞骗,歪曲事实、煽动大学生的负面情绪,甚至一些较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也实施“标题党”策略,这些现象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社会领域,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4.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面临的新挑战

面对新形势的各种挑战,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教育与现实脱节、教育范式“物化”等现象,教育内容枯燥,不能很好地融入大学生现实生活,对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现象引导不够,使学生的理解过于抽象而无法在实际中得以应用和验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载体相对单一,理论“灌输”和实践体验结合得不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据调查显示,还有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持有“不需要”、“无所谓”的态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视形式而效果不突出现象存在,为大学生解决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够,例如人际关系、学习问题、就业问题、心理问题等。大量教育实践表明,及时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显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意识形态吸引力的重要场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吸引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意识形态灌输的重任,应适应时代主题,包容多样,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意识形态阵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1.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统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和灵魂,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是解决好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问题,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去占领思想阵地。我们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权威,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一元化指导地位的必要性。当前,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大学生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讲清楚”,宣传阐释中国特色,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精神激励作用,引导青年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二是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民族精神和先进的时代精神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三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培植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履行好职责,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把执行党的政策和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解决学生现实思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凝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正能量。

2.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强化控制力,是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因与意识形态的本质关系而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途径,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控制力的重要体现。从实然与应然、理性与价值层面关注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使党性和群众性相统一,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敢抓敢管,通过法律、技术和情感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保证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渠道的畅通,取缔不良意识和行为生存空间;把服务学生同教育引导学生结合起来、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使构筑社会的精神骨架、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6]掌握话语权,是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基本要求,掌握了话语权,就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语境话语体系创新相统一,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辩护—批判功能、解释—推广功能、整合—凝聚功能、引领—提升功能,使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在此前提下,在理论资源、话语体系、表达方式、传播手段等方面多元创新,特别是要主动打造意识形态传播新理念、新渠道、新载体,寓意识形态工作于教学、科研、管理各项工作之中,把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根本出发点,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话语体系的有效转换。[7]

3.坚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是宣传和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主渠道。要增强受教育者主体性和教育的生活化,在教学内容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教学主线,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关系,充分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行为特点,结合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回应大学生面临的意识形态现实问题,帮助他们厘清意识形态领域各种错误的思想和观点;在教学方法上发挥“微课”、网络“公开课”等教学形式的作用,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案例教学法、演讲、讨论、视频、实践成果展等形式教学。党团组织优势,始终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优势。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核心作用,树立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掌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导权,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个体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体系;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和示范引领等发挥教师和学生党组织在宣传意识形态中的积极作用,使教师、学生党组织成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战斗堡垒;通过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社会需求,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和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通过党团组织、重要节日及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活动组织开展内涵丰富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大学生中唱响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勇于追梦圆梦的主旋律。校园文化,始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无形资产。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有机结合[8],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正面宣传教育,始终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坚持巩固主流思想舆论,以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增强大学生精神力量,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4.促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实践转化

马克思主义是以社会实践发展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体系,其理论活力来源于社会实践,用最新的科学思想和科技成就拓宽马克思主义视野,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途径。[9]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感受成就、受到锻炼,提升思想认识,养成良好品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做法,促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实践转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和公益活动,使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社会化,大力倡导践行文明新风;广泛开展“光盘行动”、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水节能、义务清扫等实践活动,动员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建设美好家园;认真组织开展集体活动、结对子帮扶等实践活动,大力倡导集体意识、团队意识;积极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弘扬主旋律的文艺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组织认同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引导青年大学生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认识分析当前社会状况和社会热点、难点及问题,提高其社会现象的观察、认识和判别能力;开展校风校纪教育实践活动,以制度规范思想和行为,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5.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保证。教育者是教育行为的主体,其自身的知识、能力、价值观、信仰、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直接的导向和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理论教育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性权威必须首先确认和自觉信奉。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理论课教师队伍,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其具有坚定理想信仰、胸怀祖国、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精神,坚持以学术理论和学科为支撑,加强理论研究,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的学科,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说服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保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待遇适当的基础上,加强培训和思想教育,抓好他们的理论学习,使其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工作本领;抓好他们的作风建设,使其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周民锋.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

[2] 李建华等.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思潮有效引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3] 石书臣.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统一[J].探索,2003(3):81-83.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

[5] 于洪军,潘云涛.冲突与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识形态教育与非意识形态教育的统一[J].前沿,2008(4):108-110.

[6] 于成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N].黑龙江日报,2013-09-23(12)

[7] 吴新文.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EB/OL].[2013-09-27].http://www.gmw.cn/sixiang/2013-09/27/content_

9038271.htm.

[8] 葛慧敏.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1(11):142-143.

[9] 王淑芳.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53.

[责任编辑:张俊华]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