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震云教女无“秘诀”:做女儿精神上的朋友

2014-09-27欣然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电影学院刘震云李安

欣然

2014年6月7日晚,由美国独立电影人组织主办的洛杉矶电影节举行颁奖仪式,中国留学生刘雨霖自编自导的微电影 《门神》获得最佳短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奖。同时,该片还获得第41届美国奥斯卡(学生单元)最佳叙事片奖。

虎父无犬女。刘雨霖就是著名作家刘震云的女儿。在对女儿的家庭教育中,他认为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比成绩更重要。生活中,刘震云从不摆家长的架子,只想和女儿做精神上的朋友,父女沟通从无距离。

爱的教育见成效

1987年春节后,在《农民日报》做了5年编辑的刘震云升格为父亲,妻子郭建梅给他生了个胖丫头,这让他喜不自胜。想到老家河南那块故土经常发生旱灾,乡土情结很浓的刘震云给女儿取名刘雨霖,希望“雨霖”这个名字能佑护家乡风调雨顺。

转眼,小雨霖到了上学的年龄,别的家长绞尽脑汁把孩子送往条件优越的学校,刘震云却把女儿送到一家普通小学。刘震云和妻子都毕业于北京大学,刘震云还是当年河南省文科状元,妻子郭建梅则是当年河南安阳地区文科状元。这样的一对夫妻按说对女儿的学习成绩应该特别重视,可他们却从来不给女儿请家教,不报什么兴趣班,更不请求老师对女儿特别关照,而是任由女儿按自己的方式快乐地学习。

刘震云一个朋友的女儿与刘雨霖同班,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刘雨霖成绩仅排在班里中等,离校级乃至市级尖子生差得很远,朋友得知刘雨霖的成绩后很惊讶,他的女儿还告诉他,刘雨霖是班里极个别没报辅导班的学生,这位朋友更觉得不可思议。碰到刘震云时,就问他怎么不把女儿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呢?

刘震云笑着说,女儿的成绩他看得并不重,孩子想怎么学就怎么学,一切顺其自然,他所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他认为散养最适合女儿。看到朋友不解地直摇头,刘震云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孩子来说,有很多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意志等,如果孩子具备了这些品质,远比他们学习上拿第一要有意义得多。

刘震云在别人眼里是个名作家,骨子里却很“草根”。有时,他和女儿在街上遇到真假难辨的乞讨者,也会掏出零钱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潜移默化中,刘雨霖看到那些弱势群体,总想伸手帮一把,给灾区捐款,她也最积极最慷慨。

在农村长大的郭建梅乐于助人,热心公益。女儿9岁那年,她辞去公职,组建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成为中国第一位公益律师。

每到双休节假日,郭建梅就会动员女儿做妇女法律研究中心的志愿者。起初,刘雨霖并不理解,参与了几次中心的活动后她才明白,父母是希望她通过这个窗口认识社会,成为一个能思考有责任感的人,她因此也更理解了为什么妈妈总是忙,不能像别的妈妈那样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

在刘震云的鼓动下,刘雨霖正式成了母亲手下的一名志愿者,利用节假日从事拍摄、翻译、案件材料整理等方面的工作,从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兴趣与勤奋引领女儿走向成功

刘雨霖成长过程中,刘震云秉持着一个原则,对女儿的爱好和兴趣从不横加干涉,他觉得,一个人做喜欢的事情时,所有的苦与累会演变成另一种快乐,一如他酷爱的写作。

受父亲影响,刘雨霖喜欢写东西,更喜欢思考。高中的时候,又喜欢上了播音。女儿想报考中央传媒大学播音系,刘震云竭尽所能为女儿创造便利条件,使得刘雨霖发挥出了超常水平,顺利被录取。

刘震云没想到的是,女儿读大学的时候,她的兴趣爱好和奋斗目标又因一部微电影而改变。

大三暑假,刘雨霖随母亲到湖北出差,见到了母亲所代理的一个案子的当事人——来自湖北省利川市毛坝乡23岁的农家女夏红。夏红结婚后,经常遭受家庭暴力,被打伤后又被丈夫抛弃。刘雨霖和母亲一起了解到这个案件的细枝末节,很受触动,自编自导了26分钟的微电影《眼睛》,想透过家庭暴力的表象,从人性的角度发出质问与拷问,为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提供一种思路。

电影播出后,引起了较大反响,也让刘雨霖喜欢上了导演这个职业。于是,刘雨霖萌生了报考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研究生的想法,她的这个念头吓坏了父母。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是好莱坞导演之父马丁·斯科西斯、著名华裔导演李安等大师的母校,被誉为“世界顶级影视精英的摇篮”,这样的学校对招录的学生要求很高。

刘震云和女儿谈心,想让她换一所学校报考。刘雨霖对此却信心百倍:我一定要考上,而且要一次过关,我想做李安的校友!

报完名后,距托福考试已经不到三个月。刘雨霖宅在家里,关掉手机,拔掉网线,对着电脑苦练英语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每天晚上都要学到半夜,第二天凌晨6点钟就起床学习。

刘雨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她成功敲开了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的大门。

刘雨霖读研究生二年级时,得知父亲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即将被投拍,就向父亲提出休学一年,回到国内参与《一九四二》的拍摄,对于女儿的做法,刘震云表示赞同,并把女儿介绍到冯小刚剧组担任场记。也就是在这一年的拍摄过程中,刘雨霖结识了一些特别能干的年轻的电影人,在摄影、美术领域,发展了一个年轻的团体。

休学一年后,刘雨霖回到纽约继续自己的学业,按照学校规定,每位学生在研二时要完成一部电影作品。要想有好的电影作品,必须有好的创意和剧本,对河南农村非常熟悉的刘雨霖创作了一个有关留守一族的文学剧本《门神》。

《门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小女孩的妈妈因受不了贫穷离家外出打工,却一去不返。女孩日夜盼望妈妈归来,奶奶骗她说,贴门神的时候春节就要到了,那时妈妈就回来了。小女孩苦盼到贴门神这一天,为了不伤害女孩的心,实现她的心愿,女孩几年未见面的小姨冒充妈妈回家,懂事的女孩发现真相后,为了不伤家人的心,装作很快乐的样子……看了女儿的电影剧本,刘震云称赞故事很感人,谎言背后有大爱。有了父亲的赞许,刘雨霖信心更足了。

别看刘震云知名度颇高,在家里却最没有地位。女儿没出生时,妻子是老大,他属于被支配地位。女儿出生后,渐渐成为家里的老大。刘震云要想在家里 “混”得开,自始至终考虑的就是投靠哪一边。被妻女“无视”的结果让刘震云心里很“苦闷”,不过,这个“苦闷”他还是心甘情愿地接受了。

在家里被“无视”,却不妨碍刘震云和女儿的“交情”。让郭建梅惊奇的是,女儿读中学进入青春期后,对她这个妈妈像个“斗士”,对爸爸却青春不设防,黏乎得很,两人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不知道哪来那么多的话。

刘震云对此的经验是多关注女儿的内心世界,女儿被别的男孩喜欢了,他并不如临大敌,而是分享孩子的甜蜜与快乐,并把自己的意见讲给她。刘震云和女儿最想建立的是朋友关系,那种无话不谈的朋友,精神上的朋友。

刘雨霖高中住校时,每次周末回来,书包一放,就会问妈妈:“小刘最近怎么样呀?”女儿叫老爸“小刘”,刘震云愉快地接受了,平时,女儿还教育他做人要聪明点,自理能力要提高,刘震云都乐呵呵地点头称是。有了这样铁的关系,父女俩沟通从无距离。

刘雨霖在纽约读书,刘震云在北京日夜创作,父女俩几乎每天都要视频一次。刘雨霖把学习、生活中的一些趣事讲给老爸,当然也把自己的困扰讲给他,让老爸给她提建议。

前不久,张艺谋携电影《归来》作客美国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并和香港著名导演李安一起与电影学院的学子们对话。刘雨霖自然不会放过和学长零距离接触的好机会,并现场向李安、张艺谋导演提问。李安鼓励并预祝她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让母校以她为荣。

刘雨霖把这次会面的过程在视频中告诉了爸爸,刘震云鼓励女儿:“和大师会面,是一种激励,虽你将来不一定能成为大师,但要努力做一个独一无二的电影人!”

爸爸的话让刘雨霖若有所思。因为从小到大,爸爸都要求她成为一个有个性、会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的人,在电影创作上,这种特点尤其重要。

如今,刘雨霖即将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毕业,她最大的愿望是将来把爸爸的小说搬上银幕,并让父亲在剧中客串角色。让我们期待能早日见到这对父女搭档的精彩表现吧! END

猜你喜欢

电影学院刘震云李安
懂感恩的人值得交往
青梅竹马
刘震云买西红柿
不做房间里最聪明的人
对艺术院校就业情况的思考
刘震云:首次和女儿合作很满意
一家电影学院的打开之路
刘震云的写作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