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大棚鲜食蚕豆棚内病虫害简介及防治
2014-09-27刘福来刘田张艳韩春龙李建
刘福来+刘田+张艳+韩春龙+李建
导读:大棚鲜食蚕豆在长江流域种植面积很广,但在大棚小气候条件下,蚕豆的病虫害比棚外发生更早、更持续、更严重,因此,介绍了大棚鲜食蚕豆主要病害赤斑病、枯萎病、锈病及主要虫害蚕豆象、蚜虫的发生原因、发生时期及发生症状等,并提出了采用种子处理、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
鲜食蚕豆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蚕豆皮中含大量粗纤维,可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1];蚕豆中蛋白质含量丰富,且不含胆固醇,可预防心血管疾病[2];蚕豆中的维生素C可延缓动脉硬化;蚕豆中的钙质丰富,利于骨骼对钙的吸收与钙化,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蚕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对预防肠癌有一定作用。
本试验以通鲜2号大蚕豆为材料,种植地在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园区,东经120.48°,北纬32.36°,土质为高砂土,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35%, pH值约7.5,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约2 m,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 050 mm,淡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因为在大棚种植条件下,鲜食蚕豆能提前2个月左右上市,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即使鲜食蚕豆上市时间不具有优势,收获干豆也不会太亏本,所以大棚鲜食蚕豆在长江流域种植面积很广。但在大棚小气候条件下,蚕豆的病虫害比棚外露地发生得更早、更持续、更严重,虽反季节上市的效益增加,但产量随病虫害的传播发生而减少,因而本文着重讨论在设施大棚内蚕豆的病虫害防治适期和方法。
1 主要病害
1.1 赤斑病
①发生原因 在蚕豆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也是蚕豆生产中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害,轻则减产三四成,重则叶枯秆死而绝收。该病由真菌引起,在大棚小气候环境内,15~25℃的相对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发生蔓延极快,病斑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反复循环侵染非常严重。一般发生原因以下几种。a.带菌播种。种子未经消毒处理,在大棚小气候条件下,易造成田间蚕豆得病;b.上年的感病花、叶、茎秆及烂根残留在大棚土壤表面,土壤未经消毒,易引起蚕豆得病;c.温湿度对赤斑病影响很大,赤斑病菌侵入适温20℃,湿度只需相对饱和,在大棚内病菌极易侵入。此外,排水不良的酸性土壤及缺钾的连作田块发病更重。
②发生时期 一般为了抢季节收获大棚鲜食蚕豆,在10月就可提前种植,11月中下旬为发病初期,为害盛期在12月至翌年2月中旬,此时为蚕豆开花盛期,病害在田间往往成片发生,有病害中心地带,离发病中心越近,发病程度越重。
③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红褐色斑点,若棚内相对湿度低,即相对干旱时,病斑停止扩展,扩大形成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内有裂缝,相对湿度增加,病斑迅速扩大或汇合致叶片变为灰色,发病严重时植株变成黑色、落叶、枯萎,甚至全株枯死,并产生灰色霉层,剥开茎秆可见内壁附有黑色菌核,菌核在病残体内越冬。
1.2 枯萎病
①发病原因 近几年发生极为普遍,且发病后极难控制。其病菌一般是镰刀菌类。枯萎病发病非常突然,一般排灌水或者连作障碍很严重的地块发病严重[3]。
②发生时期 从出苗到花期都会出现,生长迅速的幼嫩组织常被侵染,需要一直跟踪综合防治。
③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植株矮小,叶片淡黄且轻微萎蔫,发病后期顶部茎叶凋萎下垂,叶片脱落,根部发黑,侧根很少,主根小,黑褐色,植株极易拔起[4]。
1.3 锈病
①发生原因 锈病是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种子未经消毒处理,蚕豆感病部分叶、茎、根等也是蚕豆发生锈病的诱因。
②发生时期 在2月开春后,棚内温湿度持续上升,蚕豆开花结荚,此时锈病易发生。
③发病症状 2月后,气温上升,大棚也要经常通风,白天开启,傍晚关闭,锈病由锈病孢子随气流传播,孢子落到蚕豆植株的任何部位后,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就能侵入。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点或毛糙状物,有的引起丛枝等症状而造成落叶、生长不良,严重时蚕豆会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枯死。
2 主要虫害
2.1 蚕豆象
为害蚕豆的主要虫害。在2月前后温度上升,棚内蚕豆进入开花期时,蚕豆象成虫大量进入蚕豆田,以花粉和嫩叶为食。在蚕豆结荚时开始产卵,到结荚末期结束,当蚕豆进入鼓荚期,幼虫即进入鲜食蚕豆内取食,被害蚕豆豆粒内部被蛀成空洞,并引起霉菌侵染,使豆粒发黑并有苦味,不能食用,如果伤及到胚部,则影响发芽率。蚕豆收获后继续在蚕豆内部化蛹、羽化,以成虫越冬。
2.2 蚜虫
繁殖力极强,是大棚蚕豆上的常见虫害,整个生长期均可为害,多群聚在嫩叶、嫩茎、花蕾、顶芽等部分,使叶片萎缩、卷曲、畸形,使蚕豆生长迟缓,并传播病毒,严重时引起整株死亡,促使蚕豆减产。
3 防治方法
3.1 种子处理
收获1周内,因豆粒中的幼虫很小,要及时处理种子。在锅内将水烧开,把装有蚕豆种的竹篮放入锅内,30 s后放入冷水中浸一下,再摊开晒干,使种子的水分含量降到12%以下,封袋贮存到仓库,严格按照操作要求使用高效杀虫剂磷化铝密封熏蒸1周,以减少蚕豆象对蚕豆的为害。
3.2 农业防治
认真做好排灌水系统,避开连作障碍严重的田块,及时处理上茬作物的病株,在土壤中增加磷钾肥的使用量[5~7],可667 m2施过磷酸钙30 kg、钾肥10 kg。苗期喷施1次钼肥,促进蚕豆生长、分枝。
3.3 药剂防治
因蚕豆病虫害几乎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且棚内外温湿度差异大,从棚内蚕豆有分枝开始综合防治赤斑病、蚕豆象[8]等病虫害,以10天为一个周期,持续防治,遵循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每667 m2用12.5%烯唑醇30 g、50%多菌灵60 g、百菌清30 g防治病害,用10%吡虫啉60 g、10%啶虫脒60 g,或用少量肥皂水及洗衣粉等对水30~45 kg喷雾防治蚜虫,药剂要轮换使用,在施药的过程中加喷叶面肥。在结荚开始前停止用药,蚜虫可悬挂黄板防治。这些防治方法,经实践检验,效果较好,且非常简单实用,与其他药物相比,其防治成本低,防治效果佳,对设施大棚鲜食蚕豆的病虫害有综合防治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真,刘兴媛,曹永生,等.中国蚕豆种植资源的蛋白质含量研究[J].作物品种资源,1998(1):35-36.
[2] 刘玉皎,候万伟,严清彪,等.基因型蚕豆的蛋白质含量差异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219-222.
[3] 刘霞.Na2CO3胁迫蚕豆幼苗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0(12):30-32.
[4] 邵宇,孙章和.蚕豆免耕栽培高产技术研究[J].长江蔬菜,2008(13):41-42.
[5] 叶文伟,章根儿,李汉美,等.施肥时间对冬季蚕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2(1):59-60.
[6] 华金渭,吉庆勇,梁朔,等.施肥对鲜食蚕豆鲜荚和地上部分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2(3):330-332.
[7] 徐秀银.蚕豆营养生长期缺钾形态诊断初报[J].农业科学,2010(2):265-267.
[8] 吴华新,郑永利,蒋开杰,等.蚕豆象防治适期及不同药剂的控害效果[J].中国蔬菜,2006(9):25-26.
导读:大棚鲜食蚕豆在长江流域种植面积很广,但在大棚小气候条件下,蚕豆的病虫害比棚外发生更早、更持续、更严重,因此,介绍了大棚鲜食蚕豆主要病害赤斑病、枯萎病、锈病及主要虫害蚕豆象、蚜虫的发生原因、发生时期及发生症状等,并提出了采用种子处理、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
鲜食蚕豆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蚕豆皮中含大量粗纤维,可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1];蚕豆中蛋白质含量丰富,且不含胆固醇,可预防心血管疾病[2];蚕豆中的维生素C可延缓动脉硬化;蚕豆中的钙质丰富,利于骨骼对钙的吸收与钙化,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蚕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对预防肠癌有一定作用。
本试验以通鲜2号大蚕豆为材料,种植地在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园区,东经120.48°,北纬32.36°,土质为高砂土,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35%, pH值约7.5,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约2 m,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 050 mm,淡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因为在大棚种植条件下,鲜食蚕豆能提前2个月左右上市,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即使鲜食蚕豆上市时间不具有优势,收获干豆也不会太亏本,所以大棚鲜食蚕豆在长江流域种植面积很广。但在大棚小气候条件下,蚕豆的病虫害比棚外露地发生得更早、更持续、更严重,虽反季节上市的效益增加,但产量随病虫害的传播发生而减少,因而本文着重讨论在设施大棚内蚕豆的病虫害防治适期和方法。
1 主要病害
1.1 赤斑病
①发生原因 在蚕豆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也是蚕豆生产中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害,轻则减产三四成,重则叶枯秆死而绝收。该病由真菌引起,在大棚小气候环境内,15~25℃的相对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发生蔓延极快,病斑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反复循环侵染非常严重。一般发生原因以下几种。a.带菌播种。种子未经消毒处理,在大棚小气候条件下,易造成田间蚕豆得病;b.上年的感病花、叶、茎秆及烂根残留在大棚土壤表面,土壤未经消毒,易引起蚕豆得病;c.温湿度对赤斑病影响很大,赤斑病菌侵入适温20℃,湿度只需相对饱和,在大棚内病菌极易侵入。此外,排水不良的酸性土壤及缺钾的连作田块发病更重。
②发生时期 一般为了抢季节收获大棚鲜食蚕豆,在10月就可提前种植,11月中下旬为发病初期,为害盛期在12月至翌年2月中旬,此时为蚕豆开花盛期,病害在田间往往成片发生,有病害中心地带,离发病中心越近,发病程度越重。
③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红褐色斑点,若棚内相对湿度低,即相对干旱时,病斑停止扩展,扩大形成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内有裂缝,相对湿度增加,病斑迅速扩大或汇合致叶片变为灰色,发病严重时植株变成黑色、落叶、枯萎,甚至全株枯死,并产生灰色霉层,剥开茎秆可见内壁附有黑色菌核,菌核在病残体内越冬。
1.2 枯萎病
①发病原因 近几年发生极为普遍,且发病后极难控制。其病菌一般是镰刀菌类。枯萎病发病非常突然,一般排灌水或者连作障碍很严重的地块发病严重[3]。
②发生时期 从出苗到花期都会出现,生长迅速的幼嫩组织常被侵染,需要一直跟踪综合防治。
③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植株矮小,叶片淡黄且轻微萎蔫,发病后期顶部茎叶凋萎下垂,叶片脱落,根部发黑,侧根很少,主根小,黑褐色,植株极易拔起[4]。
1.3 锈病
①发生原因 锈病是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种子未经消毒处理,蚕豆感病部分叶、茎、根等也是蚕豆发生锈病的诱因。
②发生时期 在2月开春后,棚内温湿度持续上升,蚕豆开花结荚,此时锈病易发生。
③发病症状 2月后,气温上升,大棚也要经常通风,白天开启,傍晚关闭,锈病由锈病孢子随气流传播,孢子落到蚕豆植株的任何部位后,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就能侵入。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点或毛糙状物,有的引起丛枝等症状而造成落叶、生长不良,严重时蚕豆会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枯死。
2 主要虫害
2.1 蚕豆象
为害蚕豆的主要虫害。在2月前后温度上升,棚内蚕豆进入开花期时,蚕豆象成虫大量进入蚕豆田,以花粉和嫩叶为食。在蚕豆结荚时开始产卵,到结荚末期结束,当蚕豆进入鼓荚期,幼虫即进入鲜食蚕豆内取食,被害蚕豆豆粒内部被蛀成空洞,并引起霉菌侵染,使豆粒发黑并有苦味,不能食用,如果伤及到胚部,则影响发芽率。蚕豆收获后继续在蚕豆内部化蛹、羽化,以成虫越冬。
2.2 蚜虫
繁殖力极强,是大棚蚕豆上的常见虫害,整个生长期均可为害,多群聚在嫩叶、嫩茎、花蕾、顶芽等部分,使叶片萎缩、卷曲、畸形,使蚕豆生长迟缓,并传播病毒,严重时引起整株死亡,促使蚕豆减产。
3 防治方法
3.1 种子处理
收获1周内,因豆粒中的幼虫很小,要及时处理种子。在锅内将水烧开,把装有蚕豆种的竹篮放入锅内,30 s后放入冷水中浸一下,再摊开晒干,使种子的水分含量降到12%以下,封袋贮存到仓库,严格按照操作要求使用高效杀虫剂磷化铝密封熏蒸1周,以减少蚕豆象对蚕豆的为害。
3.2 农业防治
认真做好排灌水系统,避开连作障碍严重的田块,及时处理上茬作物的病株,在土壤中增加磷钾肥的使用量[5~7],可667 m2施过磷酸钙30 kg、钾肥10 kg。苗期喷施1次钼肥,促进蚕豆生长、分枝。
3.3 药剂防治
因蚕豆病虫害几乎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且棚内外温湿度差异大,从棚内蚕豆有分枝开始综合防治赤斑病、蚕豆象[8]等病虫害,以10天为一个周期,持续防治,遵循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每667 m2用12.5%烯唑醇30 g、50%多菌灵60 g、百菌清30 g防治病害,用10%吡虫啉60 g、10%啶虫脒60 g,或用少量肥皂水及洗衣粉等对水30~45 kg喷雾防治蚜虫,药剂要轮换使用,在施药的过程中加喷叶面肥。在结荚开始前停止用药,蚜虫可悬挂黄板防治。这些防治方法,经实践检验,效果较好,且非常简单实用,与其他药物相比,其防治成本低,防治效果佳,对设施大棚鲜食蚕豆的病虫害有综合防治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真,刘兴媛,曹永生,等.中国蚕豆种植资源的蛋白质含量研究[J].作物品种资源,1998(1):35-36.
[2] 刘玉皎,候万伟,严清彪,等.基因型蚕豆的蛋白质含量差异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219-222.
[3] 刘霞.Na2CO3胁迫蚕豆幼苗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0(12):30-32.
[4] 邵宇,孙章和.蚕豆免耕栽培高产技术研究[J].长江蔬菜,2008(13):41-42.
[5] 叶文伟,章根儿,李汉美,等.施肥时间对冬季蚕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2(1):59-60.
[6] 华金渭,吉庆勇,梁朔,等.施肥对鲜食蚕豆鲜荚和地上部分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2(3):330-332.
[7] 徐秀银.蚕豆营养生长期缺钾形态诊断初报[J].农业科学,2010(2):265-267.
[8] 吴华新,郑永利,蒋开杰,等.蚕豆象防治适期及不同药剂的控害效果[J].中国蔬菜,2006(9):25-26.
导读:大棚鲜食蚕豆在长江流域种植面积很广,但在大棚小气候条件下,蚕豆的病虫害比棚外发生更早、更持续、更严重,因此,介绍了大棚鲜食蚕豆主要病害赤斑病、枯萎病、锈病及主要虫害蚕豆象、蚜虫的发生原因、发生时期及发生症状等,并提出了采用种子处理、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
鲜食蚕豆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蚕豆皮中含大量粗纤维,可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1];蚕豆中蛋白质含量丰富,且不含胆固醇,可预防心血管疾病[2];蚕豆中的维生素C可延缓动脉硬化;蚕豆中的钙质丰富,利于骨骼对钙的吸收与钙化,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蚕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对预防肠癌有一定作用。
本试验以通鲜2号大蚕豆为材料,种植地在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园区,东经120.48°,北纬32.36°,土质为高砂土,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35%, pH值约7.5,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约2 m,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 050 mm,淡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因为在大棚种植条件下,鲜食蚕豆能提前2个月左右上市,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即使鲜食蚕豆上市时间不具有优势,收获干豆也不会太亏本,所以大棚鲜食蚕豆在长江流域种植面积很广。但在大棚小气候条件下,蚕豆的病虫害比棚外露地发生得更早、更持续、更严重,虽反季节上市的效益增加,但产量随病虫害的传播发生而减少,因而本文着重讨论在设施大棚内蚕豆的病虫害防治适期和方法。
1 主要病害
1.1 赤斑病
①发生原因 在蚕豆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也是蚕豆生产中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害,轻则减产三四成,重则叶枯秆死而绝收。该病由真菌引起,在大棚小气候环境内,15~25℃的相对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发生蔓延极快,病斑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反复循环侵染非常严重。一般发生原因以下几种。a.带菌播种。种子未经消毒处理,在大棚小气候条件下,易造成田间蚕豆得病;b.上年的感病花、叶、茎秆及烂根残留在大棚土壤表面,土壤未经消毒,易引起蚕豆得病;c.温湿度对赤斑病影响很大,赤斑病菌侵入适温20℃,湿度只需相对饱和,在大棚内病菌极易侵入。此外,排水不良的酸性土壤及缺钾的连作田块发病更重。
②发生时期 一般为了抢季节收获大棚鲜食蚕豆,在10月就可提前种植,11月中下旬为发病初期,为害盛期在12月至翌年2月中旬,此时为蚕豆开花盛期,病害在田间往往成片发生,有病害中心地带,离发病中心越近,发病程度越重。
③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红褐色斑点,若棚内相对湿度低,即相对干旱时,病斑停止扩展,扩大形成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内有裂缝,相对湿度增加,病斑迅速扩大或汇合致叶片变为灰色,发病严重时植株变成黑色、落叶、枯萎,甚至全株枯死,并产生灰色霉层,剥开茎秆可见内壁附有黑色菌核,菌核在病残体内越冬。
1.2 枯萎病
①发病原因 近几年发生极为普遍,且发病后极难控制。其病菌一般是镰刀菌类。枯萎病发病非常突然,一般排灌水或者连作障碍很严重的地块发病严重[3]。
②发生时期 从出苗到花期都会出现,生长迅速的幼嫩组织常被侵染,需要一直跟踪综合防治。
③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植株矮小,叶片淡黄且轻微萎蔫,发病后期顶部茎叶凋萎下垂,叶片脱落,根部发黑,侧根很少,主根小,黑褐色,植株极易拔起[4]。
1.3 锈病
①发生原因 锈病是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种子未经消毒处理,蚕豆感病部分叶、茎、根等也是蚕豆发生锈病的诱因。
②发生时期 在2月开春后,棚内温湿度持续上升,蚕豆开花结荚,此时锈病易发生。
③发病症状 2月后,气温上升,大棚也要经常通风,白天开启,傍晚关闭,锈病由锈病孢子随气流传播,孢子落到蚕豆植株的任何部位后,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就能侵入。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点或毛糙状物,有的引起丛枝等症状而造成落叶、生长不良,严重时蚕豆会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枯死。
2 主要虫害
2.1 蚕豆象
为害蚕豆的主要虫害。在2月前后温度上升,棚内蚕豆进入开花期时,蚕豆象成虫大量进入蚕豆田,以花粉和嫩叶为食。在蚕豆结荚时开始产卵,到结荚末期结束,当蚕豆进入鼓荚期,幼虫即进入鲜食蚕豆内取食,被害蚕豆豆粒内部被蛀成空洞,并引起霉菌侵染,使豆粒发黑并有苦味,不能食用,如果伤及到胚部,则影响发芽率。蚕豆收获后继续在蚕豆内部化蛹、羽化,以成虫越冬。
2.2 蚜虫
繁殖力极强,是大棚蚕豆上的常见虫害,整个生长期均可为害,多群聚在嫩叶、嫩茎、花蕾、顶芽等部分,使叶片萎缩、卷曲、畸形,使蚕豆生长迟缓,并传播病毒,严重时引起整株死亡,促使蚕豆减产。
3 防治方法
3.1 种子处理
收获1周内,因豆粒中的幼虫很小,要及时处理种子。在锅内将水烧开,把装有蚕豆种的竹篮放入锅内,30 s后放入冷水中浸一下,再摊开晒干,使种子的水分含量降到12%以下,封袋贮存到仓库,严格按照操作要求使用高效杀虫剂磷化铝密封熏蒸1周,以减少蚕豆象对蚕豆的为害。
3.2 农业防治
认真做好排灌水系统,避开连作障碍严重的田块,及时处理上茬作物的病株,在土壤中增加磷钾肥的使用量[5~7],可667 m2施过磷酸钙30 kg、钾肥10 kg。苗期喷施1次钼肥,促进蚕豆生长、分枝。
3.3 药剂防治
因蚕豆病虫害几乎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且棚内外温湿度差异大,从棚内蚕豆有分枝开始综合防治赤斑病、蚕豆象[8]等病虫害,以10天为一个周期,持续防治,遵循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每667 m2用12.5%烯唑醇30 g、50%多菌灵60 g、百菌清30 g防治病害,用10%吡虫啉60 g、10%啶虫脒60 g,或用少量肥皂水及洗衣粉等对水30~45 kg喷雾防治蚜虫,药剂要轮换使用,在施药的过程中加喷叶面肥。在结荚开始前停止用药,蚜虫可悬挂黄板防治。这些防治方法,经实践检验,效果较好,且非常简单实用,与其他药物相比,其防治成本低,防治效果佳,对设施大棚鲜食蚕豆的病虫害有综合防治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真,刘兴媛,曹永生,等.中国蚕豆种植资源的蛋白质含量研究[J].作物品种资源,1998(1):35-36.
[2] 刘玉皎,候万伟,严清彪,等.基因型蚕豆的蛋白质含量差异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219-222.
[3] 刘霞.Na2CO3胁迫蚕豆幼苗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0(12):30-32.
[4] 邵宇,孙章和.蚕豆免耕栽培高产技术研究[J].长江蔬菜,2008(13):41-42.
[5] 叶文伟,章根儿,李汉美,等.施肥时间对冬季蚕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2(1):59-60.
[6] 华金渭,吉庆勇,梁朔,等.施肥对鲜食蚕豆鲜荚和地上部分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2(3):330-332.
[7] 徐秀银.蚕豆营养生长期缺钾形态诊断初报[J].农业科学,2010(2):265-267.
[8] 吴华新,郑永利,蒋开杰,等.蚕豆象防治适期及不同药剂的控害效果[J].中国蔬菜,2006(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