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富阳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2014-09-27任莉章钢明章忠梅蒋柱龙蒋先娣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富阳市蔬菜基地菜篮子

任莉+章钢明+章忠梅+蒋柱龙+蒋先娣

导读:富阳市于2011年启动建设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了一批蔬菜基地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山地新建项目土质差、道路差,部分基地技术缺乏、管理水平低,抗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建议重点扶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加强生产主体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省力化生产”先进技术的应用,发展“社会化服务”的现代蔬菜生产模式,拓展销售渠道。

富阳市为浙江省杭州市所属县级市,紧邻杭州市主城区西南面,是杭州市重要的蔬菜产区,为使富阳蔬菜成为有新突破、有新特色、有新亮点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业,将富阳打造为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富阳市于2011年启动建设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了一批蔬菜基地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1 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成效

自2011年以来,全市有35个基地参加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共承担杭州市级“菜篮子”项目18个,富阳本级“菜篮子”项目31个,建设面积累计649.48 hm2,总投资2 970.85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1 095万元,建设主体自筹资金1 875.854万元,通过两级“菜篮子”项目建设,明显提升了蔬菜生产主体整体优势,增加了经济效益,带动周边农民增产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1.1 基地生产条件和抗灾能力明显改善

通过承建“菜篮子”项目建设,基地整体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设施装备大为改善。累计建设田间操作道59 678.2 m2、机耕路14 994.3 m、蓄水池

40 564.4 m3、沟渠26 233.5 m、大棚16.3 hm2、栽培床架1.3 hm2、滴灌设施89.6 hm2、遮阳网1.3 hm2、防虫网0.67 hm2、杀虫灯72盏、水泵设施13套、电力线12 397 m、引水管4 177 m等,生产基地初步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和产业化生产,同时也相应增强了基地抗灾减灾能力。如富阳九重天农产品有限公司修建的排水沟、泵站、蓄水池等排灌设施,在2013年夏季50余天罕见高温干旱中发挥了良好作用;富阳杏梅坞高山蔬菜基地修建的钢索防风架,对防范高山强风效果明显,避免了每年蔬菜倒伏减产甚至绝收的惨状;富阳市黄墩园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项目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该园行路难、操作难、产品运输难的“老大难”问题;胥口黑木耳基地新建了阳光反射、棚顶喷水降温和配置排风扇的黑木耳专用发菌大棚,增强了基地黑木耳菌棒的抗高温养菌制作能力。

1.2 增加了蔬菜产量,丰富了蔬菜品种

3年来,通过项目承建,基地新增蔬菜产量

8 649.68 t,木耳190万棒,香菇40万棒,其中,以叶菜类生产为主的九重天公司新增产量2 051 t,以苦瓜、辣椒为主的城梁公司新增产量1 210 t,以长瓜(瓠子)、四季豆、松花菜为主的常安杏梅坞专业合作社新增产量1 018.3 t,以木耳为主的胥口黑木耳基地新增木耳160万棒。共引进浙蒲6号、浙茄3号、苏香808-868香菇, 夏日阳光小番茄、梅赛德斯番茄,绿色超人水果玉米,荷兰迷你小冬瓜,碧翠2号和碧翠3号苦瓜,白茄、松花菜、黄秋葵、卓越丝瓜等蔬菜新品种18个。

1.3 加快了新技术的应用

通过项目承建推进了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如:①在连栋大棚内采用“非耕栽培”技术,以泡沫槽和美植袋(环保植树袋,特殊聚丙烯材料)为栽种容器,以进口椰糠和本地黑木耳菌棒残渣混合料为栽培基质进行“非耕”种植,产品商品性好,经济效益高;②制作生物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利用基地周边的散养鸡粪、发酵猪、牛、羊粪,木糠、食用菌培养残渣等生物资源,用高效微生物复合菌株进行有氧发酵,成为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疏松土壤团粒结构的“活有机肥”;③节水灌溉技术,节约人工,降低育苗管理成本;④大棚避雨栽培技术等。

1.4 提高了建设主体的经济效益

随着“菜篮子”项目的实施,生产主体经济效益明显提高,3年来新增总产值4 748.5万元。个别基地效益尤为明显,如九重天农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盈利从2010年的30万元逐步增加到2013年的95万元;杏梅坞高山蔬菜基地年均新增生产效益38万余元,比承建项目前翻了一番;胥口黑木耳基地在2013年持续50余天高温干旱天气中,仍获利180万元,比2012年增120万元;新宇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13年生产利润达到80.5万元,当年收回全部投资;黄墩园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项目实施新增盈利28.8万元。

1.5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新一轮“菜篮子”工程项目,为富阳市蔬菜产业建立了一批先进生产样板,带动和激发了周边蔬菜生产主体和菜农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辐射面积达到1 126.7 hm2;新增生产和营销人员从业劳力2 000多个,提高了农民收益;也相应的减少了赌博等不良习气,为农民增收和建设和谐文明的新农村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2 “菜篮子”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山地新建项目土质差,上山道路差,制约高山蔬菜的发展

个别高山蔬菜基地较为偏远,道路通行条件差,山地土质差,肥力不足,蔬菜高产高效困难大,导致少数高山蔬菜基地效益不好。

2.2 部分基地技术缺乏、管理水平低

部分企业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先进生产技术不配套,“技术荒”成为部分生产主体的“短腿”。

2.3 基地抗重大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一些排灌、降温、抗风、蓄水等设施不完备的基地,受重大自然灾害因素(连续阴雨寡照、雨雪冰冻、台风暴雨、高温干旱等)影响时,常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4 销售能力弱,市场信息不灵

部分蔬菜生产企业销售力量不强,市场信息不灵,易导致蔬菜销售不畅,加上蔬菜保质期较短,容易腐烂损坏,降级降价出售,影响生产主体的收入。

3 对策建议

3.1 重点扶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容易积水受涝的平原基地重点扶持排涝等水利设施建设,水源短缺容易受旱的山地基地重点扶持蓄水能力建设,通行道路差的新建山地基地,应以当地乡镇为主各级多部门联合帮扶的政策加以扶持。投资大、受惠面大的水利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应以政府扶持资金投入为主。

3.2 加强生产主体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生产主体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适度规模经营,合理规划基地建设;建立良好的企业管理团队,加强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重点加强生产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的培训,根据生产主体自身规模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和调整内部构架;生产主体完成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后,要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和销售,稳扎稳打,提高效益,打好基础,再图发展。

3.3 加强“省力化生产”先进技术的应用,发展“社会化服务”的现代蔬菜生产模式

“用工荒”和“技术荒”是当前和今后困扰蔬菜生产发展的突出瓶颈。要加快发展“省力化生产”技术和“社会化服务”现代生产模式。要在蔬菜生产中加快引进和推广以机械代替劳力生产技术和“省工型”种植模式,把技术性强、适于机械化操作的部分生产操作(如耕作、育苗、统防统治等)从生产中剥离出来,进行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建立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与“菜篮子”生产企业长期稳定的对口合作指导机制(如千社千专家活动)。

3.4 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

帮助生产主体建立产销一体化运行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产销平台,如专卖店、直营店、配送中心、超市、市场等,通过创建品牌、参加农展会和农博会等活动提高产品知名度。

猜你喜欢

富阳市蔬菜基地菜篮子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首都“菜篮子”装满“科技果”
夏天的菜篮子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
菜篮子里创业梦成真
富阳市:为“工业强市”提供科技支撑
浙江省富阳市实施6轮造纸行业淘汰关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