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想以青春名义绽放

2014-09-27董彦王哲徐豪

中国报道 2014年9期
关键词:青奥会奥林匹克开幕式

董彦 王哲 徐豪

“分享青春,共筑未来。”中国梦、世界梦、青春梦,南京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向全世界青年捧出了绚丽的梦想之光。

2014年8月16日,这个夏天的夜晚将会被历史永远铭记。这是一个载入史册,诞生奇迹的青春时刻——这一天,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隆重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他在贺辞中深情地说道:“2014年夏天,南京青奥会将为青春打开梦想之门,为梦想增添青春活力。”

2014年南京青奥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在我国举办的又一项具有国际影响的奥林匹克盛事。青奥圣火在六朝古都南京点燃,寓意着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与古老中华文明又一次完美融合;中国梦、世界梦和青春梦在南京完美交织绽放。

8月16日当晚,南京小雨淅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里的6万余名观众却热情高涨。在万众瞩目之下,一场以青春名义举行的奥林匹克盛会在这里拉开帷幕,此后的12天里,来自五大洲的3700余名青年运动员在竞技场上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在文化教育活动中加深理解、收获友谊。南京,也为全世界展现了这座古都的青春与朝气。

共襄盛会

“10、9、8、7、6……”

现场观众伴随大屏幕上闪现的倒计时数字倾情欢呼。8月16日20时,璀璨的礼花将南京奥体中心的上空点亮,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正式开始。

伴随着《歌唱祖国》的嘹亮歌声,8名仪仗兵护拥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走进现场,全场起立表达崇高的敬意。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紧接着的入场式颇具创意:由一名引导员高举代表参赛国的标志牌,身后由参赛国的一名运动员担当旗手,取消了以往奥运会入场仪式中旗手后跟着一大队参赛运动员的惯例。“短平快”的入场仪式大大缩短了开幕式的时长,也减少了对运动员体能的消耗,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欢迎。

入场仪式中,由来自11所高校的200余位大学生组成的引导员队伍亮丽登场,完美履行了在开幕式中的神圣使命,给全世界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江苏省省长、南京青奥组委主席李学勇随后致辞,代表南京青奥组委,向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贺辞中表示,感谢中国政府和江苏省、南京市“履行承诺、辛勤付出,创造出世界一流的比赛条件”,并祝愿大家尽情共同享受这一次属于青年的奥运盛会。

20时51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南京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

伴随着奥林匹克会会歌的旋律,奥林匹克会旗徐徐升起……

梦无止境

“多么神圣、多么兴奋,今夜五环渴望奇迹;多么向往,我期盼,光芒照亮少年的心……”当青年歌唱家雷佳深情唱起南京青奥会会歌——《梦无止境》,大型文艺表演《点亮未来》正式开始,表演共分为《青春》(引子)、《追梦》、《筑梦》、《圆梦》四个部分,体现了中国梦、世界梦、青春梦相融相通的主题。

奔跑、聚拢、旋转、平衡……仅靠着胯边的两根威亚,在长近10分钟的时间里,120名来自河南塔沟武校的青少年合着音乐的节拍组成,在最高42米的空中整齐划一地变换出一个又一个高难度造型。地面上的400名演员则配合着空中的表演,合成了漩涡、瀑布、满天星、万马奔腾等造型。每摆出一个造型,就引来全场一阵掌声与惊呼。这是所有观众给予掌声和欢呼最高的“筑梦之塔”:柔美绝伦的空中“武术芭蕾”,展现了青年人同心协力、挑战极限的精神和勇气,在美好未来的召唤下,青春的梦想在夜空中激情绽放。

身在塔尖的李涛今年14岁,他告诉本刊记者一开始自己并没有被选中,心里特别难受,自己偷偷训练,“起初提升到20多米高度时心中就已经很慌,再加上威亚钢丝固定的胯部在长时间悬吊和高空动作后把周围的皮肤全部磨掉了,伤口不断地结痂磨破再结痂”。身处塔中第五层的孙建中所在的位置是整个系统的中枢,如果有哪怕一丁点的差错,“筑梦之塔”就可能出问题,表演队员也会受伤。他向本刊记者表示,“自己的责任重大,因此在训练中经常申请加练。之前因为在高空中吊得太久,双脚没了知觉,落地后就一下摔倒在地上”。

一般的威亚表演需要4条钢丝固定,而青奥会开幕式现场由于场地和设备的各种限制,每位演员只有2条威亚钢丝。精彩绝伦的现场演出背后,是长达数月的艰苦训练,“筑梦之塔”正是这些14岁到18岁的质朴青年人用梦想、刻苦、坚持和汗水堆积起来的梦想。

梦想之火

8月16日晚21时49分,最激动人心的主火炬点燃仪式开始,青年们会聚在场地中巨大天文望远镜四周,期待青奥之火的到来……天文望远镜神奇地伸展变幻,形成巨大的奥运五环标志。承载着辉煌与梦想的“中国名片”歌曲响起在最美的青春时刻。最后一棒火炬手、江苏籍运动员陈若琳通过天文望远镜下方的传送平台行进至浑天仪前,用手中的火炬引燃浑天仪,烟火层层点燃最终汇聚到浑天仪顶端,绚丽的火焰以流星云的方式飞向主火炬台,熊熊圣火就此燃起,照亮了南京邃蓝的夜空。

在过去四个多月里,取自希腊奥林匹亚的青奥圣火经过实体和网络虚拟传递,先后经过204个国家和地区,历经太空、深海和南极,最终抵达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注重厉行节约,突出网络传递是南京青奥会的火炬传递的成功创新,而最终的点火方式也别具匠心,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现实与梦幻、奥林匹克元素与中国元素的和谐统一。

南京青奥会共设了28个大项222个小项的比赛,比第一届增加高尔夫球和橄榄球两个大项。组委会特别在12个大项中设置了15个跨国家和地区的混合团体小项。

虽然青奥会对世界、洲际纪录并不进行认定,也不设立奖牌榜,但丝毫不影响比赛的精彩激烈程度,好成绩频频出现,未来之星也在南京闪烁发光。乌克兰男子10米气手枪选手科罗斯特洛夫决赛成绩超过世界纪录,中国游泳运动员沈铎、余贺新的成绩双双超过世界青年纪录……

洲际混合赛是青奥会的特色之一,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以大洲为组别参赛,比赛氛围轻松而富有乐趣。青年运动员们用掺杂着各种语言的手势相互交流,在享受运动的同时也收获了友谊。中国运动员蔡俊彦与两名韩国选手、两名日本选手和另一名中国香港选手组成的亚太一队通力合作,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欧洲一队,获得击剑混合团体冠军;多哥乒乓球选手苏代因为特设的跨国混合团体赛,得到了第一次在国际大赛上参加团体赛的机会……而本届青奥会田径比赛的压轴大戏8×100米混合团体接力,参加这项按力的每队8名选手不仅不以国籍分组,而且还打破项目界限,堪称一场“世界联合大接力”,成为青少年的一场大联欢。

分享青春

青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陈维亚希望向世界讲诉“一个关于中国梦、世界梦和青春梦的故事”,他在按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祖国重托、神圣使命、实现梦想、无上荣光”的指引下,18个月的艰辛努力汇聚而成的作品倾注了无数优秀青年人的心血和激情,凝聚着时代智慧和青春的创意。

“开幕式之前的雨让所有主创团队人员的心悬到了嗓子眼儿,不过在所有人的努力以及现场紧急预案之下,演出最终还是让所有人认可了……开幕式所有要素全部完美呈现,尤其雨水与火焰的交融更显得美丽。感谢开幕式团队和演职人员,感谢江苏的父老乡亲……今天的表演证明,南京和北京一样精彩,2008年和2014年同样精彩。”在开幕式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陈维亚深情地表示。

青奥会是在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倡议下创办的,旨在年轻一代中传播奥林匹克价值和理念。当前国际奥委会着力改革的目标,也正是与时俱进,增强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南京青奥会的努力与成功,为“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比克理念在青少年一代的传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抓住青年人的心”,这一青奥会的宗旨在南京得到全面体现。青奥会特有的20项文化教育互动活动,寓教于乐,颇受欢迎,包括体育实验室、与冠军对话等在内的各项创新文化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青少年参加。设在青奥村的文化小屋里的来宾总是络绎不绝,书法、刺绣、琉璃工艺、金陵竹刻等传统文化艺术之美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参与者流连忘返。

在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上,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的一个小举动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他邀请大家一起完成一项“壮举”,拿起手机自拍,然后分享至社交网络。正如他所说,来自世界的年轻健儿在南京参加自己喜爱的竞赛项目、学习未来职业的必要技能,还会结交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和文化的朋友,他们也成为了奥林匹克价值的宣传大使,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所有的观众将同他们一起感受体育的无穷魅力,分享青春与梦想。

节俭也能更精彩

南京青奥会开幕式预算仅为北京奥运会的十分之一,是历届国际性大型赛事开幕式中最少的。而现场观看并没有发现节俭对这台精彩绝伦的作品产生不利影响,几个细节更让记者感受到了主创团队的良苦用心:整个演出的时长仅120分钟,比以往的一些国际性赛事的开幕式演出大大缩短,显得紧凑而精炼;焰火也只是在关键节点恰到好处地出现来烘托气氛;最受人瞩目的表演“筑梦之塔”的吊威亚环节没有出现电影大片拍摄现场里的巨型钢架,而是租用了一台现成的吊车来实现,大吊车作为道具与巨大的望远镜和浑天仪相映成趣。

“把120个塔沟武校的小伙儿吊到空中去,常规的钢架钢索搭建耗资巨大,而用一辆大功率的吊车会极大地节省经费;一共4000多名演职人员,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分之一;我们服装总监的一句口头禅是:‘把T恤进行到底,T恤是服装里最便捷、最舒适、最便宜,也是年青人最爱穿的,穿上它既能充分体现青春气息,也是为了‘省钱;张靓颖、张杰、金秀贤、噶丽娅等明星都是零酬劳出演……”开闭幕式总导演陈维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进一步透露了“节俭经”。

“节俭不是目的,而是硬性要求,必须要节俭办青奥。我没有权力去乱花钱,青奥组委管理非常严格,要求非常高,虽然节俭,但必须更精彩。”“不该花的钱一分钱都不能花,即使该花的钱一分钱也得掰两半花”……节俭理念体现在了本届青奥会的方方面面,已融入在青奥的血液里。

四年前首届新加坡青奥会花费约合人民币20亿元,相当于以往大型国际运动赛事的几十分之一,而南京青奥会参赛运动员和项目都有增加,但总预算控制在18亿元以内,只新建了青奥体育公园1个场馆群,2005年全国运动会所建的场馆发挥了主体作用。

南京节俭办青奥,为未来青奥会的低成本运作夯实了基础,给更多渴望申办大型赛事的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也为未来北京申办冬奥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典范例。

责编:董彦

猜你喜欢

青奥会奥林匹克开幕式
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的“半身少年”
《人民日报》十九大开幕式报道话语分析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青奥会自来水保供工程管道穿越滁河的防洪评价
头脑奥林匹克
青奥会研究若干重点领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