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能源的“核变”

2014-09-27徐豪

中国报道 2014年9期
关键词:核电机组装机容量核电

目前,核电占全球电力心总装机容量接近17%,占全球发电量约12%。而当前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占比例不足2%,因此发展空间很大。

至少在半个世纪以内,核电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出路。8月24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原副理事长、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办公室核电专家组原组长鲍云樵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解读最新出台的“十三五”能源规划方向时指出,推进核电建设,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等有重要意义。截至2013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达到31台,装机3385万千瓦。要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核电建设,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3000万千瓦。

我国核电的技术革新

对中国而言,此前核电发展持续升温,主要是因为核电可以大规模取代高碳的化石能源,而且中国经济重心偏东南,能源资源偏西北。通过发展水电、核电来改变这种能源资源与经济中心错位分布的格局,是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

虽然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相比,我国核电起步比较晚,但我国的核电发展吸收引进大量国外先进技术,使得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12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电项目,新建核电机组必须要符合第三代安全标准。更高的安全标准,促使我国核电重点企业在第三代核电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发力。

近年来,我国加紧对第三代核电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其中三门核电1号机组采用了全球首台第三代先进压水堆AP1000机组。目前,我国已掌握第三代核电五大核心技术,包括关键设备大型锻件制造、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核电站核岛筏基体积混凝土一次性整体浇注、核岛钢制安全壳底封头成套制造技术等。

“从技术原理来看,核电站最怕的是反应堆堆芯断水,进而导致烧开锅、核燃料暴露出来、安全壳内的温度升至上千度,最后由于压力太大发生机械爆炸。”鲍云樵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主要是汽轮发电机系统氢泄漏,与氧气接触发生爆炸,也是由于沸水堆本身固有的一些缺陷造成的。因此,早期论证我国到底走什么路线时,我们坚持一定要走压水堆道路,不能走沸水堆道路。”当前发展状况亟须改变

当前,我国能源利用方式粗放问题突出。2013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我国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比重偏高,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9.8%。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绿色能源供给的需求,面对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需要,面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安全利用核能仍是当前现实的主要选择。”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郁祖盛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在一次能源供应当中,核电不管是当前还是长远,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能源,应该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但是从现在这个情况来看,我国核电的发展还不够。”鲍云樵对本刊记者表示,核电工业本身是一个特殊的工业,一台核电机组建成至少得六七年。“十二五”期间,我国没有审批新的核电项目,而且整个核电产业是一条产业链,牵涉到矿山、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会造成人才流失。

鲍云樵说,中国与日本基本是1965年同时起步发展核电的,40多年后,日本核电装机已经占本国总电源装机容量的35%。反观中国,在全世界核电装机容量中,仍然排在后面。

核电技术路线统一新突破

8月21日、22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品牌“华龙一号”在北京通过了国家层面的权威评审。“华龙一号”融合了中国两大核电巨头——中核集团与中国广核集团各自的三代核电技术,将ACP1000与ACPR1000+合并为同一型号。这意味着,中国推动核电技术路线统一的努力,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核电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同类型的反应堆其结构特点与相应的设备千差万别,每一种堆型都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设备制造、原料供应、材料生产、燃料元件加工、后处理等工业体系。因此,一个国家在发展核电时堆型与技术路线选择的是否合理,对一个国家核电发展的速度与成败关系极大。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曾表示,中国核电之前是“万国牌”,引进了几个国家的技术,每个电站都不一样,这样发展下去肯定不行。中国一直试图实现核电技术路线的统一。统一技术的好处首先在于,加工制造厂可以根据统一的技术要求来做,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此外,统一技术,也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核电大单争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中国广核集团公司董事长贺禹称,综合安全、技术和经济特点,“华龙一号”与世界上的其他技术路线相比,存在较好的国际市场前景。

加速核电“走出去”

“现在来看,我国的核电已经具备‘走出去的条件,无论是从生产规模上还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上,都比较成熟了。‘走出去也是国内核电发展重大战略部署体系的一部分。我们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国内要发展,另一方面就是要发展出口。”鲍云樵对本刊记者说。

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出口一个核电站相当于出口100万辆桑塔纳轿车”。这种说法成为核电“走出去”最强有力的注脚。

目前,核电占全球电力总装机容量接近17%,占全球发电量约12%。而当前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占比例不足2%,因此发展空间很大。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未来十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至7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开工建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由11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议案《加快推动“华龙一号”走出去,早日实现核电“强国梦”》指出,力推中国核电走出国门。此外,推动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被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能源规划方向也提出,要积极推动核电“走出去'。

面对全球广阔的市场,中国核电“走出去”既有内在动力,又具备了实际能力,“走出去”已是必然的选择。

核电技术发展历程

第一代

上世纪50年代,苏联和美国分别建成实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核能发电的技术可行性被证明。

第二代

上世纪60年代后期,陆续建成发电功率在30万千瓦的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石墨水冷堆等核电机组,核电的经济性也得以证明。

第三代

上世纪90年代,美欧先后出台了“先进轻水堆用户要求”和“欧洲用户对轻水堆核电站的要求”文件。

第四代

2000年1月,美英等十国定共同合作研究开发第四代核能技术。第四代目前处在原型堆技术研发阶段。

责编:徐豪

猜你喜欢

核电机组装机容量核电
我国第二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并网发电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2020年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5343万千瓦,增长24.1%
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2019年一季度我国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穹顶吊装成功
核电链接
中国力争2030年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建30台核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