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导入语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4-09-26尹松琴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9期
关键词:教学运用中学语文

摘 要:导入语是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根据其形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传统式导入语和多媒体式导入语两大类。优秀的导入语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明确教学目的,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衔接新旧知识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导入语的设置应遵循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简明性与连贯性的原则。

关键词:导入语 中学语文 教学运用

在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众多因素中,课堂导入语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教授新课前所精心准备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段简单明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秀的课堂导入语可以衔接新知识与旧知识,发挥温故知新的作用,更好地引导学生向预定的思维方向前进。陶行知曾说:“大凡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生而好学与督促不学的人究属少数,大多数得到相当熏染、督促就肯学了”[1]。恰当的导入语,能够在教师教授新课前铺垫课堂气氛,用良好的知识氛围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导入语的形式

导入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式导入语,以单一的语言表达为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另一类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以新式多媒体技术与语言交相搭配结合的导入语。

(一)传统式导入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重要工具。传统的导入语充分发挥了语言的作用,运用语言的魅力来达到启人心智的效果。这也是传统导入语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与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仍保持充沛活力的原因。“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生动、含蓄、充满启发情趣和魔力的语音,往往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用脑袋去思考问题,用眼去观察问题,用口去表述自己的看法,动手去进行操作练习,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2]。传统的单一语言式导入有其自身的优点,可以灵活运用,不受限于教学场所的设施条件,因此在当前中国广大的教育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的背景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多媒体式导入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科技手段被运用到教学中来,如人们熟知的电脑、投影仪等,伴随着这一系列的科技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教学进入到了一个由视频、音频、图片等组成的多媒体教学的时代。将导入语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将导入语中的语言形式同多媒体的直观表现形式相搭配,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可以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延伸,把学生难以感觉到和不可能感觉到的事物、现象、事件等直观、形象地再现给他们,拓展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时空广度。同时,声像呈现还可以改变知识的抽象、概括化层次,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促进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多重编码,便于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接受、保持。”[3]在新时代下,多媒体式的导入语形式,因其突出的直观特点再加上科技发展的良好前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将越来越广泛,重要性也将越发突出。

二、导入语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导入,课堂教学与课后教学反思四个步骤,课堂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上。

(一)先声夺人,吸引学生注意力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习的人才能保证他的心里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上课伊始,须用艺术的导入把学生的心收起来。”[4]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它吸引了多少学生的注意力和在多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语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开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上课伊始,教师的最大威胁来自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因为在上课伊始,学生刚活动完毕回到教室,其思绪还没有马上回到课堂上。因此,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发挥导入语先声夺人的作用,迅速将思想开小差、注意力分散的学生的眼球吸引到课堂中,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锁定在与教学相关的刺激上。只有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精彩讲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清晰诱导,明确教学目的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设计优秀的导入语可以为教师的正式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好的基础上一步步地接受教师的引导,有助于教师授课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终达到高屋建瓴的效果,从而顺利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

(三)创设情境,营造融洽氛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所以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的导入语,来达到教授新课前的一种情感铺垫,通过塑造与新课有关联的课堂氛围,来帮助学生衔接理解所学课文,“使学生产生对教材‘入其境、感其情、明其理的享受以及亲历感和愉悦感”[5],让学生不仅仅从教师的语言上去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在这种营造出的情境中去身临其境,去感受,从而达到一种无形的立体化教学的效果。

(四)引发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课前导入也是帮助学生达到有效学习的一种实用的教学方法。有效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的一个单向的教授过程。有效学习既需要老师的认真教学,也需要学生的有效接收和学习来予以配合。让学生有效接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设置导入语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将“要他学”变成“他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新颖别致、富有创意的导入语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定向思维。教师巧妙运用导入语有重点、有目的、有新意地导入新课,会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探索知识的主动性也随之增强,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endprint

(五)衔接有序,温故而知新

中学阶段,无论是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学习压力都呈现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知识的抽象性、概括性越来越强,学习量越来越大,学习任务也越发繁重。因为新知识的不断积累,加上有些学生适应性较差、学习方法不当,使得学生容易对之前所学知识疏于整理。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说明,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所以只要导入语这一环节设计巧妙,就可以借助导入语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使学生迅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正在学与曾学过的知识衔接起来,使学习过的知识被记忆得更加系统、全面。

三、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设置有效的导入语

语文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都能认识到导入语的重要性,会采用不同形式的导入语设计,以下就如何科学有效地设置导入语谈谈一愚之得。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导入语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有法又无定法,导入语设计也是有章可循但又灵活多变的,总的来说有效的导入语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针对性

中学的授课就像战争中的“攻城掠地”,是用知识占领学生的精神荒漠,要想打胜仗,就要像战争中一样,实施精确打击,逐个击破。而我们设置的导入语则要与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持一致性。同时,导入要有明确的指向性、针对性,这样才能为有效地导入提供前提条件。

2.启发性

《论语》中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说,意思就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通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导入语所要做的就是使其“愤”,使其“悱”,从而更有利于教师的“启”与“发”。因此,导入语的设置要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其启发性,使启发性更有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精神的完善,从而培养出真正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优秀人才。成功的教学目标是由教学主体与学习主体间的协作而共同达成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的,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是自己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3]。因此教师在设置导入语时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多设置一些寓教于乐的,与学生密切相关,学生愿闻其详也若有所悟的导入语。

3.新颖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耳目一新的别致刺激,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设置课前导入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其注意力以激发其求知欲。导入语的新颖和独具创造力,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前提。因此枯燥乏味、形式单一的导入语便无法达到吸引学生注意的目的。所以,在设置课前导入语时要注重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要善用生动形象灵活多变的形式,这样设计出的导入语才更有吸引力。导入语在教师的丰富经验中反复锤炼,就能以最具新颖、最富创造力的方式出现,也必将达到双赢的效果。

4.简明性

简明性总结起来说就是导入语的设计要言简意赅。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导入语的设置是为教学内容服务,因此要注意锤炼语言,尽量清晰简明,具体生动,力求点石成金,避免拖泥带水。过于冗长的导入语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降低课堂的效率,进而影响了整体的课堂教学节奏。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多样化的导入语设计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导入语设计方法有很多,导入语的设计也应该伴随着教师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而呈现出多样性并蕴涵丰富的艺术性。笔者在这里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导入语设计的基本原则,总结出一些导入语的设计方法。

1.巧述故事

中学生感知事物常常是跟着兴趣走,而兴趣则是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将故事与导入语设计相结合,教师针对授课内容选取一则引人入胜的简短故事来作为导入语,在课堂的一开始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来讲述,学生的兴趣定会一下子被全部集中起来,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产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将故事贯穿到导入语设计中,只要使用得当,选取的故事贴切、典型,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力顺利的导入了新课,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布疑设悬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通过导入语有意识的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快速地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设计课堂导入语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使学生进入思维的活跃状态,开启智慧的闸门,以达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奇效。

3.激情发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开始的导入语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激情,他们就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当成一种乐趣,把艰难而深奥的探索当成一种快乐,内心感到充实、高兴,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内驱力,推动他们进行学习和思考。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温故导入语、释题导入语、渲染铺垫、比较分析、背景介绍、作者简评、演示直观、名言启迪等,再如采用和学生密切相联的诸如:手机短信、笑话、打油诗、流行歌曲、趣味新闻、广告、谜语、歇后语、对联等一系列方式方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中学课堂的导入语设计中去,在使导入语增色的同时,也会使充满活力的中学生沉浸于融洽、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课堂效果定会出奇。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导入语的具体形式与设计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把握技巧、结合实际、慧眼选择。

注释:

[1]金林祥,张雪蓉:《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王北生:《教学艺术》,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刘衍玲,吴明霞:《接受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肖锋:《学会教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文献:

[1]李红.教育心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65.

[2]李进.教师教育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37.

(尹松琴 安徽省巢湖市黄山中学 238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运用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浅议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
“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积极运用
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