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存储技术的随书光盘管理和使用模式研究
2014-09-26冯克
冯克
摘 要:通过研究随书光盘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在分析总结各传统管理方式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基于云存储技术的随书光盘管理模式,并详细阐述其系统结构、工作流程和运用云存储技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云存储;随书光盘;管理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1-0210-02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图书文献领域除了纸质文献载体外,各种新型文献载体不断涌现,成为图书情报部门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图书馆购置的印刷型文献中,附赠光盘的图书越来越多,涉及的学科也越来越广。以甘肃政法学院图书馆为例,2011年采购图书37万余册,附赠随书光盘1 693张;2012年采购图书同样为37万余册,附赠随书光盘2 386张,由此可见随书附赠光盘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以前随书光盘多集中在外语、计算机类图书中,现在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科。随书光盘作为图书内容的一种补充材料,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可以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
网络化环境下,如何科学地管理随书光盘、提高其利用率、使其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的新课题。
一、随书光盘管理的几种常见模式
1.书盘一体,光盘随书外借。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书盘一起编目,方便而简单;缺点是光盘容易刮花、弄丢,光盘损坏或丢失后将无法修复和找回。
2.书盘分离,集中管理。将书与盘分开编目、分别管理。光盘存放于指定场所,由专人管理。学生可凭索书号查询该书配套光盘的馆藏号借阅光盘,也可单独借阅。这样做的优点是光盘不易损坏和丢失,借阅方式更灵活;缺点是需要专人进行管理,并且随着光盘的增多,还需不断购置配套设施,给图书馆增加了额外的开支。
3.网络化管理。这种方法就是通过购买专门的随书光盘管理软件来建立光盘镜像服务器,把随书光盘中的数据制作成光盘镜像文件并上传到专用服务器上,然后提供链接供读者下载。目前这种方式被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采纳,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量的光盘数据存储和管理问题。
二、云存储模式下的随书光盘管理系统
(一)云存储的概念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那么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所以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
(二)云存储的优势
1.以最低的成本构建海量数据存储空间。目前主流的服务器所采取的海量数据设备主要是由SAN和NAS两种方式构建,与之相比,云存储构建成本低廉,在构建随书光盘镜像服务器上优势非常明显。首先,SAN和NAS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效率,往往会对数据存储设备有一定的硬件要求,否则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其次,SAN或NAS基本都需要专用的数据连接设备连接各个数据存储设备,这些设备的价格往往也比较昂贵。云存储主要的构建成本是数据存储设备,而云存储的设计原理对数据存储设备没有定性的要求,不同容量、品牌、型号的硬盘和数据存储架构都可以协同工作,这对图书馆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各个图书馆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设备共同构建云存储架构,满足目前和未来的随书光盘数据库的使用需求。
2.在维护和使用上优势明显。云存储与SAN、NAS相比在维护和使用上的优势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充分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性。常见的NAS和SAN往往都是集中在一个范围内统一构建的,数据的存储设备与备份设备在一区域,没有实现数据的异地备份,服务器内存储的数据在某些环境下存在着一定的服务缺陷和安全空白,如图书馆备用电源故障、图书馆受到水火等灾害影响,可能对数据造成永久性的损失。云存储技术将文件复制并且存在不同服务器中,通过广域网真正实现数据的异地备份,解决了通过NAS和SAN存储和备份数据潜在的安全隐患。当某一服务器发生故障时,云存储系统知道文件存放的位置,系统会自动将使用者的读写指令导向存放在另一台存储服务器上的文件,保持服务的持续性,也最大限度地增强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其次,保证各台服务器以整体的形式对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当有多台数据存储设备共同向用户提供服务时,不可避免会有工作量分配不均的现象。如各个图书馆的数据存储设备在没有组成云架构的情况下,有些图书馆采用FC-SAN数据存储架构向用户读者提供光盘下载服务,可以达到极高的服务质量,而有些图书馆采用普通DAS设备存储光盘数据,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多,很容易造成服务器崩溃。与之相比,若通过云存储技术将以上设备进行整体的整合,云存储技术会将工作量均匀分配到不同存储服务器,避免个别存储服务器工作量过大造成瓶颈,以使得存储系统的效能得以最大的发挥。
(三)云存储模式下的随书光盘管理系统
1.系统架构。在云存储服务模式中,其是由数据加工中心、私有云、公共云、云控制中心以及客户端五个部分组成。云控制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是整个系统的总控制中心。私有云和公共云主要负责资源的存储和管理。五个部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配合协调有序的工作。各部分具体任务分工如下:
数据加工中心是整个系统的运行基础,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资源保障。各成员馆的数据加工中心相互独立工作,按照馆际联盟的分工要求,利用随书光盘管理系统,按照统一的著录规范对其负责的类型的随书光盘进行加工、著录并上传到私有云平台上。
云控制中心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协调各部分有序工作。其不仅要提供目录服务、寻址服务、收割服务,而且要具有推送功能和链路聚合功能。云控制中心需要将收割整理以后的目录信息定期的推送给私有云平台,用户通过本地OPAC即可实现对全部数据的一站式快速检索,有效地减轻了云控制中心的负载,提高了对用户需求的响应速度。通过提供链路聚合服务有效提高了带宽,读者的下载速度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更加方便读者的使用。endprint
私有云是运用虚拟化等云计算技术的网络或数据中心。私有云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本地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从而降低成本。由于它是内部可控制的,能够更好地控制其安全性。
公共云在此系统应用中作为私有云的补充,是由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对存储基础设施进行管理,集中空间来适应多用户的需求。用户往往通过互联网连接来访问其公共存储的数据。在公共云存储中,通过为存储池增加服务器,可以快速、方便地实现存储空间的增长。公共云存储主要负责管理和存储年代较早的、使用率较低的数据资源,或者为保证各成员馆数据资源的安全,为各成员馆提供数据备份服务。
客户端采用先进的基于云计算的P2SP下载技术提供读者下载随书光盘,不像传统方式只能依赖单个服务器(而是对服务器群进行链路聚合),内容的传递可以在网络上的云(各终端机器)中进行。
2.工作流程。为完整介绍其工作流程,分别以数据加工存储和读者使用两个视角进行说明。数据加工人员在系统投入使用时,按照馆际联盟的协定,负责加工其所负责的某类图书所配光盘资源,将资源进行编目,同时将数据上传到私有云平台中,并进行发布。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如若读者没有从系统平台中检索到图书所配资源,读者即可进行网络申请开放,这是同样由读者所在馆数据加工人员进行加工、上传、发布。这些数据会被云控制中心定时的收割、整理,同时,云控制中心将整理后的信息资源的目录与对应链接地址分发到各成员馆的私有云平台之上。读者在使用过程中,直接访问本地OPAC系统进行资源查询,如有则直接利用P2SP技术进行在线浏览和下载,否则提交申请,等待数据加工人员的处理后再进行使用。
(四)运用云存储技术应当注意的问题
1.建立云存储架构光盘服务器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其他图书馆共同参与。其中一些图书馆在技术上可能面临技术瓶颈,因此需要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充分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
2.应提供较大的网络带宽专供管理服务器使用。因为一张光盘的镜像文件即使经过压缩,平均算下来也有好几百兆,大的甚至几千兆,如果同一时间读者登录服务器下载文件,极易造成带宽拥堵而发生服务器死机、系统瘫痪等故障。有了充足的带宽,使用者才能获得足够大的数据传输速度,实现大容量数据的传输,真正享受到云存储服务。
3.选择公有云存储应当选择技术全面、服务到位的服务商。由于存储空间是由云存储的服务商掌控,数据的稳定性、持久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他们有可能面临企业亏损等问题而关闭服务供应,因此不能完全依赖于服务商。我们应当利用服务商提供的共建平台,自建有特色的数据库,而不需要将整个图书馆资源放置“云”中。
三、结束语
基于云存储服务模式的随书光盘馆际共享系统是一种创新服务模式,它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而且避免了重复建设,有效地节约了图书馆经费。同时,可以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稳定、优质的服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应改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边根庆,高松,邵必林.面向分散式存储的云存储安全架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4):41-45.
[2] 徐忻.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网络化管理利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8):83-85.
[3] 孙坦.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策略[J].图书馆建设,2009,(9):3-5.
[4] 深度剖析云存储[EB/OL].http://www.sansky.net/article/2008-09-17-depth-analysis-of-storage.Html,2008-09-17.
[5] 陶蕾.云下的图书馆网络存储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10,(7):67.
[6] 云存储[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044736.htm.
[责任编辑 王玉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