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障性需求的或有风险信贷实证分析
2014-09-26金世华
金世华
摘 要:中国小额贷款面临信贷产品单一、无法向市场化利率靠拢且无法有效化解信贷风险的窘境,这主要是农户预防健康医疗等风险的保障性需求并未获得足够重视,故无法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进而刺激生产与相关信贷。因此,本研究首先讨论保障性需求对生产与信贷的基础性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一款信贷产品来满足农户保障性的需求,同时也降低了信贷机构所面临金融风险。
关键词:保障性需求;风险型信贷;农户小额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1-0109-02
一、农户信贷情况
本研究采用的是201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合作课题对陕西甘肃73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首先报告农户信贷的基本情况。将农户信贷的基本情况分为三个大类:一是可以获得信用贷款的农户;二是贷款需申请但未申请的农户;三是贷款需申请且进行申请的;同时第三类中包括了两个子类:一类是获得实际所需额度的贷款即未受到信贷抑制的,一类是受到信贷抑制的即获得贷款金额小于际所需额度。
在农户未发生信贷行为的因素统计中(各因素可多选),“我不需要贷款”的选择达到了最高的367人次。在农户存款有强烈满足保障性需求的倾向时,存款占一年收入大于10%的只占到申请贷款农户中的24.6%,却占没有申请贷款农户的43.3%;而对于一年几乎不进行存款的农户而言,申请贷款农户中这类农户却占到了45.8%,没有申请贷款农户中则为28.4%。今年存款不进行保障性资金的预留,说明农户已经完成了保障性资金的积累,这意味着,很多农户没有信贷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假象”,是农户的保障性需求约束了农户的信贷需求,故满足保障性需求将会释放农户的信贷需求;同时自己积累能满足生产的在未申请贷款的560人中只有116人也说明很多农户存在着潜在的信贷需求。其次,与亲朋好友直接的借贷的人数(175)与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人数(信用贷款+申请贷款的农户)相当;更进一步地,认为利率过高的农户有60%可以从亲朋好友获得贷款,正如引言中说到的,正规机构贷款产品的单一在面对非正规拆借是并没有足够的竞争力。担心失去抵押与没有担保两项也占到了较大的比重,表明不去申请贷款的部分农户是可能是存在较大贷款偿还的风险而得不到较高的信用评级,所以需要进行抵押或者担保,如果没有足够的担保或者怕失去抵押,那么这种农户将会被排除在市场之外,因此引入第三方参与者转移农户风险将则可解决这样的困境。最后选择信用不够好的农户最少,说明农户对自我信用保持相当的信心,产品不够灵活。
除了未申请贷款的农户外,需要关注的受到信贷抑制的农户,农户认为没获得足够贷款的原因在下图中列示出来,因抵押不足与找不到担保来化解违约风险而无法获得足额贷款的情况更明显地体现出来,进而银行不信任与不相信有足够的收入作为金融机构需要农户提供担保或抵押的诱因同样已被农户意识到。特别的,价格与产量风险似乎也不是农户出现无力偿还贷款的因素,这也侧面表明保障性风险可能会是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未还款记录导致的得不到足够贷款农户的态度两级分化明显(中间部分最小),60%的农户认为极不可能表明中国农户整体信用良好,同时也意识到曾有未还款记录的农户如果在没有能力扭转信用水平的情况下,将会排除在信贷市场之外。
二、保障性需求与相关保险
1.农户存款目的——保障性需求的重要性。这里首先展示农户存款的目的以说明农户保障性资金的存在与重要性。调研重点关注了储蓄的几个目的。明显的,农户储蓄用于紧急医疗、送孩子上学或结婚时盖房送彩礼、赡养老人的倾向十分强烈,同意的人数明显超过了50%的比例;其次,存款以防失业与不可预期作物损失的目的也占到了50%,但相较于前者处于次要定位,因此如本研究引言所述,在中国农村的存款用于满足保障性需求的意愿高于预防生产风险,故保障性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应得到比农业生产更多的重视。最后是农户储蓄是为了偿还贷款的比率占到40%左右,同时发现农户并没有太多的资金或者说不愿将存款用在休闲花费上。
2.贷款的用途——道德风险的不存在性。上文都证明了保障性需求对农户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因此本文将实证道德风险理论上的不存在性。研究对可以获得正规机构贷款的农户(信用贷款+申请贷款的农户)的资金用途做了统计,显然农户贷款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和投资固定资产,只有很少数农户会进行生活消费、教育和医疗支出,因此农户用自有资金满足保障性需求的假设成立,即农户在理论上并不存在将信贷资金用于其他消费开支的情况。
3.健康/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文已经说明了农户的保障性需求,但农户是否接受通过购买保险的形式化解保障性风险,同时农户对诸如健康/医疗保险的可获得程度如何都会对新型产品的设计带来基础性影响。在“您是否定期购买下列保险(可多选)”这一问题的回答情况,健康/医疗保险、人寿、养老保险成为农户参保最多的保险,这显然与中国大力推荐农村医疗、养老保险有巨大关系,也说明了农村存在“普惠性”保险基础,因而更有利于捆绑医疗保险到农户贷款上,形成银行(信用社)、政府和农户的三角关系,实质上是政府以其强大信用能力为农户贷款做担保。当然,这里也不排除购买商业性质健康/医疗保险等保险的情况,只是为农户增加信用的第三方机构变为了商业保险公司。其中,牲畜、作物保险、汽车与火灾保险并不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推广性,这也再一次说明了生产性风险在中国并不是生产与借贷的主要影响因素。
[责任编辑 陈凤雪]endprint
摘 要:中国小额贷款面临信贷产品单一、无法向市场化利率靠拢且无法有效化解信贷风险的窘境,这主要是农户预防健康医疗等风险的保障性需求并未获得足够重视,故无法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进而刺激生产与相关信贷。因此,本研究首先讨论保障性需求对生产与信贷的基础性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一款信贷产品来满足农户保障性的需求,同时也降低了信贷机构所面临金融风险。
关键词:保障性需求;风险型信贷;农户小额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1-0109-02
一、农户信贷情况
本研究采用的是201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合作课题对陕西甘肃73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首先报告农户信贷的基本情况。将农户信贷的基本情况分为三个大类:一是可以获得信用贷款的农户;二是贷款需申请但未申请的农户;三是贷款需申请且进行申请的;同时第三类中包括了两个子类:一类是获得实际所需额度的贷款即未受到信贷抑制的,一类是受到信贷抑制的即获得贷款金额小于际所需额度。
在农户未发生信贷行为的因素统计中(各因素可多选),“我不需要贷款”的选择达到了最高的367人次。在农户存款有强烈满足保障性需求的倾向时,存款占一年收入大于10%的只占到申请贷款农户中的24.6%,却占没有申请贷款农户的43.3%;而对于一年几乎不进行存款的农户而言,申请贷款农户中这类农户却占到了45.8%,没有申请贷款农户中则为28.4%。今年存款不进行保障性资金的预留,说明农户已经完成了保障性资金的积累,这意味着,很多农户没有信贷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假象”,是农户的保障性需求约束了农户的信贷需求,故满足保障性需求将会释放农户的信贷需求;同时自己积累能满足生产的在未申请贷款的560人中只有116人也说明很多农户存在着潜在的信贷需求。其次,与亲朋好友直接的借贷的人数(175)与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人数(信用贷款+申请贷款的农户)相当;更进一步地,认为利率过高的农户有60%可以从亲朋好友获得贷款,正如引言中说到的,正规机构贷款产品的单一在面对非正规拆借是并没有足够的竞争力。担心失去抵押与没有担保两项也占到了较大的比重,表明不去申请贷款的部分农户是可能是存在较大贷款偿还的风险而得不到较高的信用评级,所以需要进行抵押或者担保,如果没有足够的担保或者怕失去抵押,那么这种农户将会被排除在市场之外,因此引入第三方参与者转移农户风险将则可解决这样的困境。最后选择信用不够好的农户最少,说明农户对自我信用保持相当的信心,产品不够灵活。
除了未申请贷款的农户外,需要关注的受到信贷抑制的农户,农户认为没获得足够贷款的原因在下图中列示出来,因抵押不足与找不到担保来化解违约风险而无法获得足额贷款的情况更明显地体现出来,进而银行不信任与不相信有足够的收入作为金融机构需要农户提供担保或抵押的诱因同样已被农户意识到。特别的,价格与产量风险似乎也不是农户出现无力偿还贷款的因素,这也侧面表明保障性风险可能会是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未还款记录导致的得不到足够贷款农户的态度两级分化明显(中间部分最小),60%的农户认为极不可能表明中国农户整体信用良好,同时也意识到曾有未还款记录的农户如果在没有能力扭转信用水平的情况下,将会排除在信贷市场之外。
二、保障性需求与相关保险
1.农户存款目的——保障性需求的重要性。这里首先展示农户存款的目的以说明农户保障性资金的存在与重要性。调研重点关注了储蓄的几个目的。明显的,农户储蓄用于紧急医疗、送孩子上学或结婚时盖房送彩礼、赡养老人的倾向十分强烈,同意的人数明显超过了50%的比例;其次,存款以防失业与不可预期作物损失的目的也占到了50%,但相较于前者处于次要定位,因此如本研究引言所述,在中国农村的存款用于满足保障性需求的意愿高于预防生产风险,故保障性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应得到比农业生产更多的重视。最后是农户储蓄是为了偿还贷款的比率占到40%左右,同时发现农户并没有太多的资金或者说不愿将存款用在休闲花费上。
2.贷款的用途——道德风险的不存在性。上文都证明了保障性需求对农户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因此本文将实证道德风险理论上的不存在性。研究对可以获得正规机构贷款的农户(信用贷款+申请贷款的农户)的资金用途做了统计,显然农户贷款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和投资固定资产,只有很少数农户会进行生活消费、教育和医疗支出,因此农户用自有资金满足保障性需求的假设成立,即农户在理论上并不存在将信贷资金用于其他消费开支的情况。
3.健康/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文已经说明了农户的保障性需求,但农户是否接受通过购买保险的形式化解保障性风险,同时农户对诸如健康/医疗保险的可获得程度如何都会对新型产品的设计带来基础性影响。在“您是否定期购买下列保险(可多选)”这一问题的回答情况,健康/医疗保险、人寿、养老保险成为农户参保最多的保险,这显然与中国大力推荐农村医疗、养老保险有巨大关系,也说明了农村存在“普惠性”保险基础,因而更有利于捆绑医疗保险到农户贷款上,形成银行(信用社)、政府和农户的三角关系,实质上是政府以其强大信用能力为农户贷款做担保。当然,这里也不排除购买商业性质健康/医疗保险等保险的情况,只是为农户增加信用的第三方机构变为了商业保险公司。其中,牲畜、作物保险、汽车与火灾保险并不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推广性,这也再一次说明了生产性风险在中国并不是生产与借贷的主要影响因素。
[责任编辑 陈凤雪]endprint
摘 要:中国小额贷款面临信贷产品单一、无法向市场化利率靠拢且无法有效化解信贷风险的窘境,这主要是农户预防健康医疗等风险的保障性需求并未获得足够重视,故无法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进而刺激生产与相关信贷。因此,本研究首先讨论保障性需求对生产与信贷的基础性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一款信贷产品来满足农户保障性的需求,同时也降低了信贷机构所面临金融风险。
关键词:保障性需求;风险型信贷;农户小额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1-0109-02
一、农户信贷情况
本研究采用的是201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合作课题对陕西甘肃73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首先报告农户信贷的基本情况。将农户信贷的基本情况分为三个大类:一是可以获得信用贷款的农户;二是贷款需申请但未申请的农户;三是贷款需申请且进行申请的;同时第三类中包括了两个子类:一类是获得实际所需额度的贷款即未受到信贷抑制的,一类是受到信贷抑制的即获得贷款金额小于际所需额度。
在农户未发生信贷行为的因素统计中(各因素可多选),“我不需要贷款”的选择达到了最高的367人次。在农户存款有强烈满足保障性需求的倾向时,存款占一年收入大于10%的只占到申请贷款农户中的24.6%,却占没有申请贷款农户的43.3%;而对于一年几乎不进行存款的农户而言,申请贷款农户中这类农户却占到了45.8%,没有申请贷款农户中则为28.4%。今年存款不进行保障性资金的预留,说明农户已经完成了保障性资金的积累,这意味着,很多农户没有信贷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假象”,是农户的保障性需求约束了农户的信贷需求,故满足保障性需求将会释放农户的信贷需求;同时自己积累能满足生产的在未申请贷款的560人中只有116人也说明很多农户存在着潜在的信贷需求。其次,与亲朋好友直接的借贷的人数(175)与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人数(信用贷款+申请贷款的农户)相当;更进一步地,认为利率过高的农户有60%可以从亲朋好友获得贷款,正如引言中说到的,正规机构贷款产品的单一在面对非正规拆借是并没有足够的竞争力。担心失去抵押与没有担保两项也占到了较大的比重,表明不去申请贷款的部分农户是可能是存在较大贷款偿还的风险而得不到较高的信用评级,所以需要进行抵押或者担保,如果没有足够的担保或者怕失去抵押,那么这种农户将会被排除在市场之外,因此引入第三方参与者转移农户风险将则可解决这样的困境。最后选择信用不够好的农户最少,说明农户对自我信用保持相当的信心,产品不够灵活。
除了未申请贷款的农户外,需要关注的受到信贷抑制的农户,农户认为没获得足够贷款的原因在下图中列示出来,因抵押不足与找不到担保来化解违约风险而无法获得足额贷款的情况更明显地体现出来,进而银行不信任与不相信有足够的收入作为金融机构需要农户提供担保或抵押的诱因同样已被农户意识到。特别的,价格与产量风险似乎也不是农户出现无力偿还贷款的因素,这也侧面表明保障性风险可能会是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未还款记录导致的得不到足够贷款农户的态度两级分化明显(中间部分最小),60%的农户认为极不可能表明中国农户整体信用良好,同时也意识到曾有未还款记录的农户如果在没有能力扭转信用水平的情况下,将会排除在信贷市场之外。
二、保障性需求与相关保险
1.农户存款目的——保障性需求的重要性。这里首先展示农户存款的目的以说明农户保障性资金的存在与重要性。调研重点关注了储蓄的几个目的。明显的,农户储蓄用于紧急医疗、送孩子上学或结婚时盖房送彩礼、赡养老人的倾向十分强烈,同意的人数明显超过了50%的比例;其次,存款以防失业与不可预期作物损失的目的也占到了50%,但相较于前者处于次要定位,因此如本研究引言所述,在中国农村的存款用于满足保障性需求的意愿高于预防生产风险,故保障性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应得到比农业生产更多的重视。最后是农户储蓄是为了偿还贷款的比率占到40%左右,同时发现农户并没有太多的资金或者说不愿将存款用在休闲花费上。
2.贷款的用途——道德风险的不存在性。上文都证明了保障性需求对农户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因此本文将实证道德风险理论上的不存在性。研究对可以获得正规机构贷款的农户(信用贷款+申请贷款的农户)的资金用途做了统计,显然农户贷款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和投资固定资产,只有很少数农户会进行生活消费、教育和医疗支出,因此农户用自有资金满足保障性需求的假设成立,即农户在理论上并不存在将信贷资金用于其他消费开支的情况。
3.健康/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文已经说明了农户的保障性需求,但农户是否接受通过购买保险的形式化解保障性风险,同时农户对诸如健康/医疗保险的可获得程度如何都会对新型产品的设计带来基础性影响。在“您是否定期购买下列保险(可多选)”这一问题的回答情况,健康/医疗保险、人寿、养老保险成为农户参保最多的保险,这显然与中国大力推荐农村医疗、养老保险有巨大关系,也说明了农村存在“普惠性”保险基础,因而更有利于捆绑医疗保险到农户贷款上,形成银行(信用社)、政府和农户的三角关系,实质上是政府以其强大信用能力为农户贷款做担保。当然,这里也不排除购买商业性质健康/医疗保险等保险的情况,只是为农户增加信用的第三方机构变为了商业保险公司。其中,牲畜、作物保险、汽车与火灾保险并不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推广性,这也再一次说明了生产性风险在中国并不是生产与借贷的主要影响因素。
[责任编辑 陈凤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