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014-09-26郭晓冬
郭晓冬
【摘 要】语文是中专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中专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专 语文 素质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8.118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中专语文教育本身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特别是注重知识传授、强调技能技法训练的传统教学方式与中专教育素质本位观念极不协调。面对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取代传统经济,原有的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高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旨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且具备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中专语文教学创新从理论到实践亟待面临的问题。
一、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功能,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提高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促进中专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完成语文教学的育人任务。
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新时期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语文教学应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语文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面向社会用人环境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是中专教育的目标,这也为语文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中专学校的语文教师应以培养目标为指导,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首先,寻求教学过程的改革。要通过开放性的教学过程改革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被动局面,让学生主动学习。职业中专学生非常复杂,学生进校几乎没有分数的限制,学习基础薄弱、自我意识较差。他们很难与老师沟通,极易产生对教师回避现实的空洞教学过程的不满,逐渐对学习缺乏兴趣。
因此教师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一方面表现在教师语言权的开放,另一方面表现在学生思维权的开放。课堂上教师应当走下讲台,取消语言霸权,使学生有机会发言,有权利提出不同意见,平等地交流自己的看法观点。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证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认知理解上的不同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个体价值的体现。
其次,结合中专的特色,力求语文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这说明在由学生、教师、学科对象三方组成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对于学科对象的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
再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行激励机制。自信心是一个人个性成长的重要心理储备,职业中专学生身上存在缺点、错误、不完美是心理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靠“压”容易造成逆反心理,要以“激励”的方式引导他们自始至终参与知识的积累过程,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
中专学生正处在青春成长初期,他们的自我评价体系尚未完善,他们因学业上的挫折失败大有自卑感,常轻视自己,较低地评价自己,易产生学习焦虑、学校恐惧症和人际关系紧张等各种心理障碍。他们很需要教师给予客观评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多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寻找他们表现中的合理因素,提炼优点,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创造被人理解,被人重视;自己有自由表达见解的机会,有充分展示创造才能的时间和空间。
三、素质教育要求改变教学观念
大膽创新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1.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的中专生我不禁有些害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
2.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
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知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1)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这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标志,可一期一订,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2)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3)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4)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5)要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用以上方法达到创新阅读并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
3.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案”为“学问”。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谈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如讲《愚公移山》后,教师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确性,然而学生有逆向思维能力,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还通过一题多问,一问多答案等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各种疑难,还能培养其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