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如何让学生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体
2014-09-26侯明忠
侯明忠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阶段 物理教学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8.089
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目标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学的目标、任务将无法实现,而如果只有学生的学,这种活动最多只能称作“自学”而非教学。所以教学注重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而我国普遍采用的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在于,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都会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当然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一、阅读法的运用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共同参与作为教学方法选择的目标。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越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越丰富多彩,就越能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和思维的开阔。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尝试着教学活动形式的改变,在课堂上我不再以单纯传统的讲解为主,而是力求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例如阅读法在讲课中频繁的运用。
让学生阅读教材,是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改变了教师单方面灌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能动地完善知识结构,获得自身体验的机会。这种方式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存在差异:有时在让学生阅读教材前,先提出几个问题;有时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提出问题。在这些问题的逆向影响下,学生的注意被控制在老师提问所涉及的全部信息上,他们将在已学过和刚阅读过的内容中进行检索并进行积极的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在阅读教学中,单纯阅读,不提出问题的方法应该摒弃,因为它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仍处于被动状态之中。问题的设置能使学生产生悬念、质疑等积极的心理活动,保持他们继续学习探究的兴趣,所以应予提倡。而问题的选择,则受知识水平分类的制约,对于不同层次的知识,教师在指导阅读时予以应充分考虑。运用这一策略可以发挥学生认识的最大可能性,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造精神,对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独立性、敏捷性和逻辑性等各项品质的训练效果都很明显。
二、谈论法的运用
物理课程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尤其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更是充满趣味的,比较有吸引力的。组织小组讨论,也是我目前上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明辨是非,从而得到对某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同时提高思维能力。但要避免讨论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讨论的问题多而琐碎,这样会导致表面上热热闹闹,但难以达到应有的思维深度。
为了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对于一些很重要但是对初中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或者是容易出错的题目,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办法。具体做法是由教师公布题目然后让同学先在课下通过独立思考、公式计算或者做实验等等解决问题,然后课上的时候各自发言,小组成员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这种辩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学生们为了驳倒对方又不让自己被驳倒,往往会多方面考虑,从中他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能力得到锻炼,眼界大为开阔。
三、小组活动的运用
“分组活动”是合作式学习和物理课堂探究式学習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探究知识、培养能力上两者兼顾。课堂上学生不用改变班级座位,就可以组成小组。学生先自学,而后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涉及教材知识,有的设计课外补充材料,教师引导着学生发言,看似很“乱”,但是这种课堂传统的观念被抛弃,整个课堂气氛和谐,变过去的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会依据教材、主动搜集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老师只是在学生自学、自讲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点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分组活动”方式讲究的是“先学后导”。课堂教学从学生自学开始,然后由教师因势利导、设置问题,学生则在信息加工、讨论取舍、归纳整理等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完成情感体验和能力提高。在这种探究中,先形成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多边交流,接着教师在双基落实和反馈的过程中加以点拨、指导和适时的评价、鼓励,从而学生巩固了所了解、掌握的新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一些问题。
探究课的“分组活动”教学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各类学生的学习效益、学习质量,开拓了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想象和动手实践的空间,充分地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而这一切正是课程改革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四、和谐师生关系的运用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应该创设和谐的环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引发学生在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还要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实践关系是复杂的、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多变的,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在课程改革中尝试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改变,首先对学生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刚开始的时课堂上可能花时间较多,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其次对教师则提出了把握教学过程的全局、知识广博、应变能力强等很高的要求,是对教师素质的一种考验和挑战。
由此可见,教师首先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其次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专业水平,增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与能力,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沟通,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创造性。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主体之间相得益彰的互动与合作。总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从易到难,大胆尝试,不断反思,我们的物理教学一定能够更高效、更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