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中信息化发展核心特征及运作模式
2014-09-26余晓灵张建华郝莉逯行
余晓灵 张建华 郝莉 逯行
学校概况
1.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条件一流
经过近百年的开拓与发展,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现在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和师资,为孩子们在这里快乐、幸福地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学校现有三个校区,现已发展成为拥有78个教学班,近3000名学生的海淀区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学校在编在岗教职工共286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高。
2.艺、体、科技特色教育是学校的品牌
学校曾先后被教育部、北京市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并成立了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北京市金帆少年广播民族乐团”、“北京市金帆书画院”分院。
近年来,学校致力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早在2005年,学校就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对学生、教师、家长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随后相继启动了每年一届的心理文化周、文化月活动。2008年学校被评为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学校。2009年学校成立了“积极心理健康教研组”,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课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的重点实验校。
3.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目标明确
新时期,学校在秉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明确提出并践行着“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建设全面优质的理想学校” 的办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并掌握一至两门特长,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潜力显现、优势发挥、学有所长、奋发向上并具有国际眼光的人才。
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1991年,我校开始举办计算机实验班,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探索性实验。1994年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1998年又被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2004年学校被授予“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荣誉称号。2011年又获得科技教育最高奖——北京市金鹏科技奖。
目前,我校在师生中实现了计算机教育普及化,全体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中。部分专业教室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全部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
学校自2008年起开始建设校园网,确定网络核心节点的传输速度为千兆,并逐步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互联网出口带宽52M;学校建设有学校门户网站、办公平台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常态课录播系统、评教评学系统、网上阅卷系统等应用软件、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网、美苑之窗等各类网站,为数字化校园的网络服务提供了足够的扩展能力。
学校信息化发展核心特征
1.学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基础条件较好
学校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基础设施,自2008年起开始建设校园网和学校门户网站,网络内部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内部主要满足两校区教学楼、留学生楼、实验楼、行政办公楼等用户的接入;建设了部分应用系统,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和教职工的教学、工作、学习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始终以用户需求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
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始终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的需求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日常工作中关心并注意培养用户的新需求,在需求调研、软件研发、测试过程中能够让终端用户参与其中,实际应用时关注用户的使用反馈,并及时进行修正。这样使得信息技术更适合用户的需要,并且因为用户的亲身参与而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受欢迎。
以用户为中心的另一个方面是引导用户创新地使用好现有技术,并在此过程中发现新的需求和技术应用的方向。技术引用到学校中,如何应用好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是更重要的。如我校多媒体互动教室、评教评学系统、网上阅卷系统、心理自助系统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管理
学校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在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我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本着“常态工作网络化,重点工作项目化”的原则,先后建立学校门户网站、办公平台系统、网上招生报名系统、教学资源库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常态课录播系统、评教评学系统等,在办公平台中更是将学校周安排、场馆预约、维修服务等集成在一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管理。
学校信息化发展运作模式
1.领导重视,统一规划,全员参与
学校信息化及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全校共同努力,更需要从学校层面上对硬件建设、资源建设、网络安全和人才培养等进行统一规划与整合,使各方面协调发展。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写入学校八年发展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及目标管理工作,由校长亲自主抓,教学服务处和党政办公室牵头,各部门通力配合,学校师生员工全员参与,本着“从易到难、由简至繁、分步实施”的原则,分别从网络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等方面对数字校园及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从学校层面统一进行规划。对提出的建设方案分别与各部门、学部师生进行调研,随之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修改,提交校务会讨论通过后形成定稿,而后实施。
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有效整合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技术的涌现不断地催生新的需求,学校的各项应用系统面临升级,而现有的网络设备经过数年的使用开始故障频现,已无法满足这种庞大访问量需求,各类硬件设备逐步需要更新,整合学校的各种资源以及新设备与新技术的培训等,均需要大量的后续资金作为支持,仅凭学校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采取的措施是积极向上级部门寻求帮助。
作为学校上级管理部门的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以及区教委財务科等部门,在技术培训和资金两个方面给予学校很多支持。如我校的多媒体互动教室、学情分析系统、常态课录播系统等都是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完成的。
3.重视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
除学校八年发展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部门目标管理外,学校先后出台《学校网络及办公平台使用管理规定》、《网络安全预案》、《笔记本使用管理规定》、《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规范。
在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还特别注意严格遵守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公开招标采购制度等相关制度法规。
注:本文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二五”群体课题《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核心特征和运作模式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