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学校自主发展模式四
2014-09-26蔡旻君侯兰杨咏
蔡旻君 侯兰 杨咏
基本理念
支撑型学校信息化运作模式的基本理念是遵循服务驱动的思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为满足学校系统各组成部分的需求而提供支撑。服务驱动是指为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需求,有目的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提供服务,并在使用过程中使得效益最大化。支撑是为了突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强调信息技术是支持学校业务日常良好运作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类学校往往在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资金不充足,学校的生源一般也不好。为使得利益最大化、效果最大化、效率最大化,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的浪费,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学校的客观实际,关注需求,强调支撑的作用,走符合学校信息化功能需要的建设道路。
核心特征
1.应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环境的封闭与功能的单一性,制约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深刻影响着师生的教学方式。许多已有的教学方式,比如传授、接受、训练等,其实是受限于课堂固有环境和功能的制约,使教学变得单向、被动、机械。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教育方式,也为课堂环境与功能的改进提供了机会与可能。课堂将因信息技术的介入与支撑,使其环境由封闭走向开放,功能由单一走向多样。例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普及使用,可以有效记录和回放教师的板书,对于教师教学和課堂反思与提升是大有裨益的。与此同时,笔记本和平板电脑逐步走入每间教室,有效支持图片、声音、影像等多媒体教学,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无线网络支持下,师生可以随时对需要查阅、讨论的内容进行深度搜索和学习,并提供多种师生互动方式。借助投影仪,学生提出的好问题可以迅速呈现给每位同学,通过交流、思考和分享讨论结果,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完成自主体验的学习过程。通过对学生学习信息的汇总,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习进度,并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充分达成教学目标。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运用新技术、新工具的能力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现代教育应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尊重人的尊严、潜能和价值,提高主体意识的“我行”的教育,培养出具有成功者心态、能“抬起头来走路”的学生,这已日益成为学校广泛秉持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充满自信是很重要的。学生的潜力无限,为发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特长,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学校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3.使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成长过程
形成性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 更注重学生在学业、兴趣、情感和人格等各方面的成长过程。学校重视学生发展历程,借助信息技术搭建过程性评价平台,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也能使教师从中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以便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做适当的调整, 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例如,使用“按按按”互动反馈技术将答题器作为项目测试的数据采集工具,将项目测试结果当堂采集并反馈,可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同时,将互动反馈技术采集的所有数据记入网络数据库,随着数据库的不断积累、持续使用,逐步生成有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数据资源,为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提供丰富的资料。通过“网络阅卷系统”对学生的考试测验和作业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师以网络阅卷为评价工具,收集学生作业、测验和考试数据,将数据写入数据库,可供任课教师统计、分析、研究学生学习情况,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也为学生发现学习中的短板与不足,改进学习提供帮助。
4.实现了高效便捷的管理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也为教育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发挥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可以提高信息工作质量,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提高办学效益。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学校管理平台,对师生信息、教师评价、信息发布、反馈接收等进行管理,改变传统的沟通方式,营造良好的交流空间,推进资源整合,加快信息流通,规范办公流程,减少办公成本,提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使各项业务环节的执行情况都有可追溯性,从而全面提高管理效能。例如,在日常办公中,建立OA智能办公系统,提高了日常审批事务的效率;在学籍管理中,应用CMIS系统实现了学生学籍的电子化管理;在家校联系中,应用“校讯通”、“家校通”等家校互动平台,增强了家校联系,延伸了课堂,提高了家校共育的效果,如海淀区教师进修附属实验学校利用多种应用系统助力学校发展,加快了学校发展的步伐。
运作模式
1.以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需求调研。这类模式的学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资金不充足,学校生源一般不好,为了使得利益最大化、效果最大化、效率最大化,学校需要优先考虑最根本的信息化项目建设需求。首先,学校各部门提出需求,并进行汇总。本着“从易到难、由简至繁、分步实施”的原则,分别从网络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等方面,从学校层面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规划。其次,针对提出的建设方案,分别与各部门领导及师生代表进行讨论研究,反复论证和修改。最后提交校务会讨论通过后形成定稿。
2.营造校园氛围,渗透办学理念
校园氛围是维系学校全体师生教育、学习和生活的纽带。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优化育人环境,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要符合办学理念的宗旨,要求学校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校园氛围时,必须渗透学校的整体办学理念。例如,温泉二中为了推广“多维成功”教育理念,学校建设了对外网站、电视台、校园宣传电子大屏等。这些媒介将校园内发生的重要事情及时对外发布,对学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尤其通过学生和教师获得奖励和荣誉的展示,让学生了解身边成功的例子,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未曾发现的潜能,每个人都能走向成功,进而激发他们渴望成功的愿望。这种成功教育的宣传在师生间产生很大的反响,也对学校的对外宣传起到良好作用。
3.始终以用户需求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
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始终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的需求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日常工作中,关心并注意培养用户的新需求,在需求调研、软件研发和测试过程中让终端用户参与进来。在实际应用时也关注用户的使用反馈信息,根据反馈对技术的应用及时调整和修正。经过需求调研,尝试技术的教学应用,调研应用反馈效果,根据反馈效果调整和修改应用方法,到再进行需求调研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适合用户的需求,并且,因为用户的亲自参与而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容易被接受。以用户为中心的另一个方面是引导用户创新地使用现有技术,并在此过程中发现新的需求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可见,将技术引入学校中,以及如何有效应用技术并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至关重要。例如,海淀区艺师附小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始终关注用户的需求。从计算机实验班到全部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从教师备课室到笔记本电脑的配備,从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到学校资源整合,无一不是用户需求导向的结果。
4.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有效整合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技术的涌现不断催生新的需求,学校的各项应用系统面临升级,而现有的网络设备经过数年的使用开始故障频现,已无法满足庞大的访问量,各类硬件设备需要逐步更新,整合学校的各种资源以及新设备与新技术的培训等,均需要大量的后续资金作为基础,仅凭学校一己之力无法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采取的措施是积极向上级部门寻求帮助。作为学校上级管理部门的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以及区教委财务科等部门,在技术、培训和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学校很多支持。
5.重视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
学校在进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部门目标管理后,相继出台了对学校网络及办公平台使用的相关管理规定、对网络安全的相关预案计划、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在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也特别注意严格遵守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公开招标采购制度等,从而规范了信息化建设工作。
问题与建议
支撑型的信息化运作模式的学校,其目的是实现三个“最大化”,即利益最大化,效果最大化,效率最大化。在不具有良好生源的情况下,在不具有充裕资金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的浪费,学校在信息化建设和运作过程中,必须考虑学校的客观实际,关注需求,支撑学校的办学理念,支撑学生的成长,支撑教师的发展,支撑管理的高效与便捷。但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如下问题:首先,资金需求量与发展需求不匹配。学校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当出现更多的需求时,很可能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来满足这些需求。而学校在不具备充裕资金的情况下,则很难满足需求,出现资金需求量与发展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其次,下拨资金的滞后性与服务的及时性不匹配。从学校出现资金需求,到上报财务部门审批,再到相应资金到位,周期过长,导致学校不能及时得到资金的支持。最后,学校系统平台分散,未进行系统、有效的整合。例如,管理模块中的出勤考评独列为一个平台,家校互动又独列为一个平台,而这两个平台实际上都属于办公管理平台。功能性质相似的平台分散开来,未形成有机的整体模块,这将给管理和教学带来不便。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我们给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上级部门可针对学校实际需要下拨更多资金,积极听取学校的需求意见,体谅学校的苦衷,满足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急切需求。同时,学校也需科学、及时、不断地采集需求,从学校特点和实际出发,调整需求,积极向上级部门表达诉求。其次,提高资金审批效率,缩短资金下拨周期。目前,从学校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到财务审批,再到资金到位的周期过长。只有提高资金审批效率,缩短资金下拨周期,学校才能得到“及时雨”。最后,学校平台按模块进行系统整合。将学校的平台按照相似性质的模块整合在一起,比如将教学类的平台整合到一起,管理类的平台整合到一起,另外还需对平台进行再次整合。多平台的系统整合也是学校系统平台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注:本文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二五”群体课题《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核心特征和运作模式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