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智慧校园建设支撑高中学生自主而有个性学习的策略
2014-09-26罗明勇阮国杰
罗明勇 阮国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要关注“人”本身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要达成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必须跨越时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相应的有效机制,并采取合适的策略才能实现。当前智慧校园的建设,给高中学生个性形成与自主发展提供了契机,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了途径。笔者结合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具体实践,就如何支撑高中学生在数字环境下的个性学习进行了初步探究,下面将围绕探究过程,展开具体描述。
探究背景
1.政策层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方针与发展任务,其中提到:要面向未来,“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要“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笔者认为,当前教育的有关政策突显以下关键内容。
(1)教育应关注学习者自身的生命状态,突出学习者全面、自主而有个性地发展。
(2)教育要通过创新的模式和方式方法,为学习者创设符合其认知规律的环境,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创建学生个性的学习环境,满足学习者对教育需求的“私人订制”,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国国情下,需要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去支撑。
2.学校基础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先后经历了从应用软件建设到数字校园建设,再到智慧校园建设三个时期,建设了支持不同业务形态的软件应用体系,形成了数字校园普遍使用的基本面。目前学校正在开展数字互动课堂实验,并已着手研究技术支撑下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理论认识与思考
结合实践研究与对个性教育的思考,笔者提出如下几点认识与思考。
1.对课堂定位的思考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对课堂的定位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面对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我们总希望培养更多具有自主探究精神的、有健全人格和个性特质的学生,因此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形态,已经不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现代的课堂,应是师生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中,就学科内容及其蕴涵的学科思维所进行的师生对话的空间,是积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高级认知发展的重要场地。
2.智慧校园支撑师生教与学核心业务的几个层次
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随着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的不斷加深,智慧校园在支持学校教学核心业务及师生个性发展方面,呈现出以下五个逐渐深化的特点。
(1)支持教与学的信息管理。在这一层次中,智慧校园的核心功能将体现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信息管理、选课信息管理、个性化学业成绩查询等方面,以给师生提供便捷的信息管理、查询等服务。
(2)支持资源动态积累与教学互动。当智慧校园有效解决了基本的信息管理后,师生将在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便捷性、互动性等方面产生诉求,智慧校园主要功能也将扩展到提供良好的资源积累与互动环境上,从而对教学核心业务提供有效支持。
(3)面向评价,支持教与学的个性化诊断。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每个个体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独特的发展特质。如何让其充分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帮助其按自己的特质,自主发展,在传统教育形态,我们的经验会显得苍白无力。在智慧校园中,伴随技术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应用,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行为能以数据形式得到自然的积累,再经过智慧校园内嵌的智能分析、反馈与可视化技术,能给师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个性数据,为教师进行个性化施教提供研判依据,为学生的自我发现提供了契机,从而促使学生有效、自主地学习。
(4)面向个性学习,提供智能引导体系,支持学生个性学习与发展引领。当智慧校园较好支撑了教与学的个性诊断后,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得到激活,建设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资源与智能推送体系,助力学生有效学习,将成为智慧校园建设要重点推进的事情。
(5)面向学校整体的教育工作,提供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技术,用于支持师生及学校健康、科学与持续发展。智慧校园在这一层次要着重解决的任务是:从已形成的大数据中,去挖掘不同学生群体的认知特点与发展规律,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挖掘学生个体的发展特质,为教师或学校尽早实施个性教育提供契机,较好地促使每一位学生成才。
3.关于智慧校园内涵的认识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高端形态。结合学校建设实践,我们认为,智慧校园是在数字校园已建成的基础数字环境(如校园统一资源管理环境,泛在网络学习环境,数据、消息、资源、系统融合互通的技术支持环境等)支撑下,利用情景识别与感知、数据挖掘与关联、智能分析与推送等技术,构建面向师生服务,支撑个性发展的智能应用系统。其最终宗旨是服务学生个性学习与发展。
实践思路与策略
1.实践思路
(1)在技术环境上,构建基础的、支持学生泛在学习的技术支撑体系。如:校园无线网络;数字校园基础运行支撑体系;面向学习过程的集成化学习工具支持环境(如具有勾圈点画功能的有痕工具、学习行为记录与智能分析工具、评测与反馈工具等)。
(2)在数据与资源环境上,构建基于学习过程的个性数据积累与资源分享体系,营造良好的应用生态。这里面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过程数据的自然采集;支撑学生学习与认知发展的资源体系建设;支撑学生个性学习的社群资源建设。
在以上内容基础上,借助智能技术,为学生个性学习构建生态的专递数据与资源体系,促使学生自主而有效地学习。
(3)在使用环境上,创设相关机制,营造常态化、个性化的数字应用环境。聚焦课堂,推行以数字互动课堂为核心的新型教学体系建设,促进数字化学习常态发生;聚焦课外,推进以社群资源、个性资源为主体的自主性、个性化学习。
2.主要策略
(1)以课堂为切入点,推行数字互动课堂教学实验,通过智慧校园環境在课堂中的应用,促使数字学习常态发生。
为开展数字互动课堂实验,笔者学校创办了数字化学习特色班,选择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开展数字互动课堂实验。由于在高中开展此实验还处于摸索阶段,学校为此建构了较为全面的数字互动课堂保驾护航体系,为数字化教与学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到目前为止,开展数字互动课堂实验的班级已扩展到了9个班,文科综合学科的教师们已自发进入了该实验。
要有效开展数字互动课堂实验,促进数字学习常态发生,除了常规保障外,我们认为学校层面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做好师资深度培训与数字互动课堂实验的发展规划工作,形成教师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新局面;第二,引进课题资源与发展平台,维持并推动教师积极探究的热情;第三,重点培育具有良好教育思想的教师,以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的角度,开展教与学的实践引领探究。
(2)以数据积累与资源应用为核心,通过恰当的应用入口,搞好生成性数据与针对性资源的自然积累,做到数据、资源的生态应用。
在数据积累方面,依托平板终端设备,以课堂互动教学、考试、作业等为入口,搭建具有知识主线的软件应用,自然积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数据;通过技术创新,实行师生由传统使用模式向新型应用环境的平滑过渡;借助智能抽取技术与学习分析技术,向学生提供个性化数据传递与诊断分析,帮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情,提高学习效率。资源积累方面,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立足微课、问答、社群三个维度,以面向对象的资源建设方式,展开资源建设。其中,微课内容以面向学科重点、难点、疑点等内容开展建设;问答方面则以注重构建面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碎片知识管理体系,关注学生群体认知与多维度思考。社群则关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支撑下学生学习圈的相互影响,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有效学习。
笔者所在学校推出了数字互动课堂软件、基于平板的作业与考试系统等平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进行了自然积累;建设和推进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三维几何课件模型、微课程等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其中微课程建设已经在生物、语文等学科中深度开展。以上平台与资源,比较受教师与学生的欢迎,值得深入建设与推进。
(3)以系统融合、智能分析、情景感知与推送为核心,面向学生学习过程,做好学习平台的整合设计,最终通过软件系统的智能导引与反馈,为学生自主与个性学习提供智慧支持。
从教学需求与发展趋势看,教育信息化更需要一个整合的、与传统习惯接近的、方便易用的方案,在这套方案中应整合的内容包括四个层面,即立足数据,整合作业、考评、学习行为记录等系统的数据;立足资源,整合静态的微视频资源、动态的问答资源;立足专题,整合支撑主题学习或复习的专题资源;立足教材,整合集学习笔记、注解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准化富媒体电子资源。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