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旱地梯田马铃薯4种覆膜方式比较
2014-09-26雍山玉桑得福李效文宋振华
雍山玉,桑得福,李效文,宋振华
(甘肃省定西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定西 743000)
马铃薯是定西市干旱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近年来,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万hm2左右,占耕地面积的4 0%,而9 0%的地块属旱地梯田,春夏干旱频繁,易造成马铃薯出苗不全。为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于2012年进行了旱地梯田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试验,以期筛选出能最大限度利用降水资源,提高产量和效益的覆膜方式,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指示马铃薯品种为新大坪。供试黑色地膜和普通白色透明膜幅宽120cm、厚0.008mm。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安定区团结镇中华村旱地梯田,海拔2040m左右,年平均气温6℃,年均降水量400mm,属典型的半干旱区。土质为黄绵土,肥力中上。前茬作物为玉米,结合整地施马铃薯专用肥600kg/hm2。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1为黑色地膜全地面双垄覆盖,垄上穴播;处理2为白色地膜全地面双垄覆盖,垄上穴播;处理3为白色地膜全地面双垄覆盖,垄上穴播,现蕾期揭膜并培土;处理4为白色地膜半膜覆盖,膜上覆土栽培;处理5为露地穴播(CK)。试验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25m2,每小区种植6行,平均行距55cm,株距40cm,种植密度45000株/hm2。试验于4月22日播种,8月份用58%甲霜灵·锰锌(宝大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交替喷施预防晚疫病,间隔7d喷1次,连喷3次。9月20日收获。试验期间观察记载各处理马铃薯的生育期、性状等,成熟期每小区按5点取样法取10株样考种,并按小区单收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1可看出,处理1~4均较对照提前出苗12~13d,枯萎期较对照提前4d以上;生育期均较对照延长。以处理3最长,为115d,较对照增加12d;处理1最短,为111d,较对照增加8d。
表1 不同处理的马铃薯生育期
2.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2看出,马铃薯的株高处理1~4较对照增加5~10cm,其中以处理1最高,为45.1cm,比对照高10.1cm。单株结薯粒数处理3与对照相同,为4.0粒,其余高于对照,以处理1最高,为4.5粒,比对照增加0.5粒。出苗率和保苗数处理1~4均低于对照,其中出苗率以处理1最高,为96.4%,比对照降低2.0百分点;保苗数以处理1最高,为43275株/hm2,比对照减少1500株/hm2。大中薯率处理1~4明显高于对照,以处理1最高,为80.1%,比对照提高33百分点,处理2~4比对照提高23.1~31.0百分点。田间观察结果表明,黑色地膜全覆盖双垄垄上穴播栽培方式对一年生禾谷类杂草及阔叶杂草的抑制作用明显,且青头薯率大幅下降。
表2 不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
2.3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看出,处理1~4的马铃薯产量均高于对照,以处理1最高,折合产量22840kg/hm2,比对照增产5364kg/hm2,增产率达30.69%;其次为处理2、处理4,分别比对照增产27.10%、19.32%;处理3最低,增产率为17.42%。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差异显著(F=30.47>F0.05=4.46),区组间差异不显著(F=0.07<F0.05=4.46)。采用新复极差法对处理间差异进行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处理1与处理2差异不显著,与其余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2与处理3差异显著,与其余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3与处理4差异不显著,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
表3 不同处理马铃薯产量
3 小结
1)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覆膜栽培方式的马铃薯产量均比露地穴播栽培明显增加,其中黑色地膜全地面双垄覆盖垄上穴播栽培方式的马铃薯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30.69%;其次为白色地膜全地面双垄覆盖垄上穴播栽培方式,比对照增产27.1%。与对照相比,马铃薯的株高、单株结薯粒数和大中薯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黑色地膜全地面双垄覆盖垄上穴播栽培方式下马铃薯的株高、单株结薯粒数和大中薯率最高。
2)田间观察结果表明,黑色地膜全双垄覆盖垄上穴播栽培方式对一年生禾谷类杂草及阔叶杂草的抑制作用显著,且青头薯率大幅下降,增产显著,综合性状优良,建议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