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827例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2014-09-26马明炎
龚 帅,马明炎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中心血库 408399)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屡有输血感染疾病的报道。为此,2000年6月,卫生部颁发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输血前患者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指标检测。笔者对本院拟输血及术前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做了回顾性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8年11月至2012年12月拟输血及术前患者共7 827例,其中男4 200例,女3 627例,平均年龄41.5岁。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Alisei全自动酶免一体机(意大利),TD4.5F自动脱帽离心机(长沙平凡仪器仪表有限公司)。HBsAg、抗-HCV、抗-HIV、抗-TP试剂盒(英科新创公司、珠海丽珠公司、北京科卫公司)所有试剂均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定合格产品,并经本科质检室质控抽检确认,在有效期内使用。质控血清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3 方法 采集静脉血3~4mL,及时分离血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均采用ELISA,使用英科新创或珠海丽珠试剂,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HBsAg、抗-HCV和抗-TP阳性结果均用同一试剂进行双孔复试。抗-HIV阳性者用北京科卫第4代HIV试剂进行复检,初筛和复检均为阳性者,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实验。室内质控全部在控。所有数据使用EXCEL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检测结果 7 827例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从2008~2012年有所不同,HBsAg、抗-HCV略呈下降趋势,抗-HIV和抗-TP略有上升趋势,见表1。
表1 7 827例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情况[n(%)]
2.2 性别分布 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结果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见表2。
表2 7827例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阳性结果性别分布情况[n(%)]
3 计 论
随着输血医学的快速发展,输血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由于病毒感染的途径呈多样化及病毒基因的变异等多种原因,而目前实验室检测手段的局限性,故经输血传播病毒感染始终存在[2]。只有在输血前进行 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才能了解受血者输血前身体状况,有无处于潜伏期无症状感染[3],发现潜在的传染源,有助于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时,加强操作隔离防护,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患纠纷[4]。
本调查结果显示,7 827例患者输血前HBsAg感染率为17.96%。本县乙型肝炎感染率虽远高于全国乙型肝炎感染率平均水平9.75%[5],但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本县的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丙型肝炎是目前威胁我国手术和输血安全的最主要病毒之一,且感染发病后治疗效果差,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概率较高,危害大[6]。本县HCV感染率为0.61%,略低于全国丙型肝炎感染1.2%~5.4%水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它的传播途径多元化,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接种措施[7],因此,预防和控制HCV仍任重道远。
本调查显示,抗-HIV感染为0.28%。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并呈上升趋势,这与本县大量的劳务输出有关,每年有十多万人外出务工,故感染HIV机会较大。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获得信息和资源程度低,生活、卫生、安全条件差,艾滋病防范意识薄弱,大多缺乏医疗卫生服务和应对艾滋病的相关指导,是一个为数众多的脆弱群体,且农民工的流动性大,一旦感染,传播艾滋病的风险很大[8]。因此,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干预工作,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是目前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传染的重要措施,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本县抗-TP感染率为2.02%,高于王豫林等[9]2006年初对重庆市2 047例街道内居住的流动人口梅毒检测感染率(0.6%,13/2 047),呈上升趋势,与全国梅毒发生和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致[10]。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把梅毒防治与艾滋病防治紧密结合起来,实行资源共享,降低梅毒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输血法律法规的实施,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在临床输血时,输血科一定要做好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这既可了解受血者输血前身体状况,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帮助,又可以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在诊疗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对患者做好预防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级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工作,为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而共同努力。
[1]王培华.输血技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7-87.
[2]唐满玲,李见红,吴莹,等.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与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3):259-260.
[3]肖玉,李春华,周柏发,等.输血前检查 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的临床意义[J].北京医学,2005,27(2):109.
[4]雉守凤.探讨输血前 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检测的意义[J].临床研究,2013,11(5):564-565.
[5]许文宁,陈焕然,伏奕舟,等.珠海市健康体检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4,14(10):1124-1125.
[6]朱澜.输血前及术前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7):848-849.
[7]李凤森,张亚军,李小梅,等.4 352例患者输血前4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2):117-118.
[8]严朝芳,张开宁,高一飞,等.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影响因素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0,23(1):43-45.
[9]王豫林,丁贤彬,易辉容,等.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感染率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1285-1287.
[10]蔡柱本.珠海市重点人群梅毒抗体的检测与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9,17(3):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