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号语义背景下的电影审美与表达

2014-09-25上官子晗

艺术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电影符号

上官子晗

摘 要:电影作为民族文化、日常生活与社会传统的相互生产关系中孕育而生的抽象化符号,是社会、时 代与民族特征的典型表现。电影作为特定时期地域环境下的符号不仅意味着传统外观审美,更是随着自身的表达被无形中赋予多重意指意义的美学价值观念。

关键词:电影;符号;审美与表达

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赫拉普钦科认为“符号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审美含义的符号或符号体系”。[1]符号由显性本体与隐性喻体相互融合而生成,使事物的代表具有其他事物的意指意义,作为本体的符号形式与作为喻体的内容都是感官可以感知的事物的代表。传统意义上对符号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对“现实物质”现象的研究,而对文化范畴内包括电影、仪式、戏剧、建筑等内容的研究相对欠缺。文化被视为一个有组织的领域,其基本单位即本文,而符号学为功能和意义的载体,文化即文体的总和,文化符号学旨在研究各本文间等级序列的原则和联系。[2]电影作为民族文化、日常生活与社会传统的相互生产关系中孕育而生的抽象化符号,是社会、时代与民族特征的典型表现。电影作为某一时期内的符号代表不仅意味着传统外观审美,更是随着自身的表达被无形中赋予多重意指意义的美学价值观念。国产电影从疏离到重新寻求人性符号、艺术符号的表达进行着艰难的探索;当文化与现实使我们的电视剧更多地在解注历史中借古讽今时,好莱坞电影凭借艺术符号人类共享的气质征服世界、征服中国,比较旨在识优、解忧,我们只有从现实性诱惑逼迫中突围,才能创造出我们民族自己的属于世界艺术的最具中国特色的影视符号与表达。

1 语言的“失语”表达与电影符号的共享

建国至改革开放前夕,欧美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致使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在国内遭到禁止,国内电影亦绑架为阶级斗争的御用宣传工具,符号脱离电影表达的走向,成为国家政治或集团的代言符号。电影丧失了艺术表达的走向出现集体“失语”的现象。直到20世纪70、80年代出现《芙蓉镇》《老井》《本命年》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直面历史、具有强烈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充满反思情怀用于逼视人性压抑与生存苦难情怀的优秀作品。尤其是“第五代”影视人的异军突起,更是开启了探索电影人性个体抗争与挖掘民族本色性的诉求。在国人努力复苏电影艺术审美的同时,西方欧美国家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充满个性与魅力、众多文化价值为一体的具有强烈艺术与人性符号特色的电影,给中国电影带来了一场震撼狂潮,其通过精湛艺术表达形式诠释出电影艺术作为符号元素表达载体所具有的精神传递,以及属于全人类共有的审美本质。

2 复古归真与展望未来的意蕴表达

20世纪90年代国产影片充满了历史追忆与怀古复今的艺术表达,与好莱坞以表达价值与展望未来世界的电影艺术内容与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民众的信仰,是多样性的融合传统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为一体的,通过显性的人际交往与家族宗亲遗训的形态进行表达。对“祖宗宗亲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敬畏与信仰。另一方面由于政治体制与电影审查制度的客观存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电影内容如果以当代社会现实为创作主题,往往会产生作品表达障碍,尤其是影片角色与社会符号的关系综合影响而形成的表达关系难以突破,加上作品本身存在的实现性、风险性等问题的共同影响,必然导致表达现实生活的影视作品陷入重重危机。而“复古归真”的影视作品既符合人们内心对宗亲文化的慰藉,还具有较高的通过率与经济、文化、社会效益等,往往成为影视创作与表达的载体。

相比国内影视剧借古讽今、以古论今的审美表达,好莱坞更注重虚拟未来和批判现实的表达。《星球大战》《海上水世界》《时光穿越》系列等直接把揭露现实世界的种种弊端与对未来世界的畅想作为影片表达的载体媒介。好莱坞电影代表的温情价值与人性本恶的野性之间的较量,是对人类生存还是毁灭意指取向的诠释,表达出科技与社会发展在将人类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同时,也造成了其功利消费野心与价值取向。如果说通过如《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康熙王朝》等影片在“回溯”历史进程中进行着庄严的对民族的反思,充满了历史沧桑感与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通过“古事今说”意指当下社会的丑陋。那么好莱坞电影在对未来事物的描绘中,作为符号的本体充当着对人类反省反思的意指蕴藉。简而言之,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在历史“回溯”与蕴藉中艰难前进,好莱坞则在求实创新的氛围中任由驰骋于未来世界的“版面刻画”之中。

符号是有意义的代码与系统,电影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符号体系具有丰富的外延与内涵,是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表现的集中反映,更是艺术审美主体内心情感的外化,并且一定程度上承载着特定文化结构下固定族群的民族审美理念与价值构建、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人文艺术情怀,并以丰富的符号化视觉语言汇聚成独特的视觉审美特点。

3 固定的艺术符号表达与民族文化特质的影响

人文环境与地域文化特质影响着电影符号的选择与表达走向。电影作为艺术符号的属性要求其要符合

人性表达的审美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形态,这就一定程度上决定国内影片艺术的表达往往会受制于传统思维与固定形象塑造的影响。尤其是在国家政治宣传统一话语权的影响下,影片内容与形式往往呈现出周而复始的重复性与相似性特点。《渴望》中刘慧芳是善良无私的符号、意指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普遍所有的美德,宋大成是真诚的化身、充满幽默而又开朗大方,刘大妈爱憎分明、勤劳朴实等艺术形象。其众多的形象无疑成为人们美好道德的典范、真善美的化身,更具有渴望理解与友爱的意指意蕴。然而在一定的场域环境下,这些人物形象如同标准统一的工厂产品成为众多影视作品特定形象的底线符号而难于塑造出绚丽多彩的个体符号。另一方面,出于经济效益与风险效应的双重考虑,当一个演员成功塑造出一个完美的角色形象并得到广泛认可的状态下,这一角色形象的塑造本身也就上升到了社会符号与主流符号的层面。影视出品方往往会退出相同类型的角色让演员扮演,演员的个体命运由不得自己把握常常消解于无奈的集体主义,抑或残酷的群体生存走向中,最终造成众多的影视作品丧失了中国博大精深文化属性的缺失与表达。

在国产电影由于诸多限制逐渐走向人文式微的过程的同时,好莱坞电影却已经铿锵有力地打开了世界电影之门,跨越民族区域文化的限制。集世界优秀文化元素为一体烩炖出一部部不朽的电影传奇。充满人性关怀的《乱世佳人》《罗马假日》,诠释科学伦理的《黑客帝国》系列、《星球大战系列》,个体符号被社会符号变异所产生的人性变异的残酷之《达·芬奇密码》《致命紫罗兰》等等,电影符号作为艺术表达的主体,拥有如此之多的丰富语义与内涵,面对好莱坞自由、求新求异的艺术表达,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其所面临的民族人文艺术环境。西方国家兼容并包,尊重生命与自我发展、提倡个人独特性的文化特质为好莱坞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表达场域。

参考文献:

[1] 罗兰·巴特(法).符号学美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11.

[2] 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593.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影符号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倍图的全符号点控制数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pqr阶Cayley图的符号星控制数